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當下,AI語言模型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輔助創作的得力助手,Deepseek R1便是其中備受矚目的存在。然而,不少人在使用時卻未能充分發揮其潛力,原因就在于提問方式不夠巧妙。今天,就為大家揭秘Deepseek R1的七大隱藏提問技巧,幫你避開常見誤區,讓AI成為你高效工作與深度探索的好伙伴。
第一個技巧是忘掉提示詞模板。以往人們習慣收集各種提示詞模板,想著依葫蘆畫瓢就能讓AI給出滿意答案。但Deepseek R1并非普通的指令型模型,它是智能的推理模型,對提示詞極為敏感。那些曾經在其他模型上成熟有效的模板,在Deepseek R1這里可能會“水土不服”,導致回答機械化、缺乏靈活性。比如寫一份新能源汽車市場研究報告,要是還沿用“你現在是分析師,按要求完成報告”這類模板式提問,AI生成的內容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是機器所為。不如坦誠些,直接說明需求,像“幫我梳理包裝這份報告,寫成周報給老板,老板很看重數據”,這樣更能得到貼合實際需求的答案。
接著是巧用公式提問。雖說Deepseek R1沒有固定不變的公式,但有一個經過多次測試的通用公式效果顯著,即“我要做什么,希望達到什么效果,但擔心什么問題”。以做旅游攻略為例,“我要做一個從廣州到北京的旅游攻略給爸媽,希望他們能開心玩七天,但擔心他們會累” ,通過這種方式提問,能讓AI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生成更符合心意的內容。從本質上講,這并非簡單的套路公式,而是從自身需求和擔憂出發,真誠地向AI尋求幫助。
當你希望AI給出通俗易懂的回答時,“說人話”這三個字就派上用場了。有時我們向AI詢問專業概念或知識,它可能會給出像百科全書一樣的正經解釋,理解起來頗為費力。這時候加上“說人話”,AI就會轉換思路,用生動形象的例子來闡述。在科研或工作中接觸新事物時,這種方式能幫你快速理解復雜概念,節省大量時間。
反向pua技巧同樣有趣且實用。Deepseek R1有自己的思維鏈和思考邏輯,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杠精”來訓練。比如讓它生成一份方案后,追問“請列出十個反對理由”“如果你是老板,會怎么批評這個方案” 。通過這樣的反向提示,AI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最終給出的結果會比之前更加條理清晰、全面深入,讓方案更經得起推敲。
Deepseek R1強大的模仿能力也不容小覷,這便是第五個技巧。單純投喂提示詞,得到的內容可能不盡如人意。但如果給它一篇文章讓其學習模仿,或者指定模仿某種語氣,效果會有質的飛躍。像“請用李世民的語氣,想象玄武門之變結束當天他的內心獨白”,它能深入挖掘歷史細節、展現人物復雜性,文學性表達也十分出色。在銳評方面,讓它模仿鍵盤俠評價國外大模型,那“味道”十足,犀利的言辭甚至有些都不便展示。
第六個技巧是讓Deepseek R1模仿特定風格。在網絡文化豐富多樣的今天,不同的語言風格有著獨特的魅力。比如讓它模仿“毒舌”風格銳評張大大,它的表現堪稱一絕,精準地抓住特點,給出令人捧腹又印象深刻的評價。這種模仿能力不僅能帶來娛樂效果,在創意寫作、內容創作等領域也能提供諸多靈感。
最后,激發AI深度思考能讓答案更加完美。在開啟Deepseek R1時,它本身會對問題進行拆解推理,但我們還能讓它更上一層樓。只需在問題中加入“請在回答過程中加入批判性思考”或“至少自己復盤一百遍”等語句,AI就會進入深度思考模式。它會主動審視答案,挖掘不足,從對立角度重新思考,提前預估困難。如此一來,生成的答案更加完整、實用,能為我們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思路。
掌握這七大提問技巧,Deepseek R1不再只是簡單的問答工具,而是能與你深度交流、共同探索的伙伴。無論是工作中的方案策劃、學習中的知識解惑,還是生活里的創意啟發,都能借助它的力量輕松應對。趕快試試這些技巧,挖掘Deepseek R1的無限潛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