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是清宮劇中的常客,這次,我們又在《如懿傳》中見到了這位畫家。劇中他為后宮帝妃畫肖像,歷史上的郎世寧,來自意大利米蘭,年輕時在歐洲學習繪畫,雍正元年進入清宮如意館,成為一名宮廷畫家。郎世寧也因為筆法獨特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從郎世寧的一生來看,主要貢獻就是西畫中用,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并以其獨創的新畫體博得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確立了自己在官廷畫師中的地位。 他的宮廷工筆畫畫由于反應了清皇族人的生活面貌,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被看做無價之寶,如今陳列在全球各大博物館中。 郎世寧作品欣賞: 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工筆畫歷史悠久,它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工筆畫可以說是對描繪對象精致唯美的再現,尤其是形神和氣韻和諧統一的工筆花鳥,一花一葉一鳥一雀之間都是對大自然詩意般的呈現,比真實的自然更多一份朦朧的意境之美,堪稱大自然的“美顏照”。 李鳳龍作品 工筆畫又叫“細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表現方式,一筆一畫都要求發揮極致,線條嚴謹,設色典雅,形象刻畫細致精微,花鳥纖毫畢見、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幾乎與自然實景一樣逼真。 李鳳龍作品 完成一幅工筆畫的創作, 創作者要經過精心的構思、謀篇布局、反復推敲以及最終定稿,同時要運用墨、分染、水色、多遍罩染等才能是畫面得以完成。由于工筆畫的創作需要較強的技術性,其創作過程復雜,難度大,所以創作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旦作畫的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將會對其后的制作、染色等步驟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困難。要避免這些困難的出現,就需要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要對畫面的境界、畫面的進展有很好的把握,同時還要做到能夠熟練地對工具材料的性能進行運用并把握好創作的程序。 李鳳龍作品 總而言之,在當代的中國工筆畫的創作中,都要求畫家們無論在技法、材料還是在畫面情感、意境之上,都要能夠表現出獨到之處;同時也要與時代接軌,努力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營養,不斷的創新。我們在遵循傳統的創作技法的同時,也要開辟出適合于自己的新技法,從當代的審美形態出發,使工筆畫能夠在繼承中繼續發展,在保持中得到純化,在開放和吸收中不斷的前進。 李鳳龍作品 在古代,沒有攝影技術,交通極為不便,因此人們對大自然的美好只能窺得一隅,即是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也只能欣賞宮中御花園的那個花鳥的小世界。因此,逼真寫實的工筆花鳥畫就成為帝王欣賞祖國各處自然花鳥之景的最好載體,欣賞性極強。 李鳳龍作品 而這些古代精致的工筆花鳥畫,在跨越千年之后,依然可以讓人們一覽古代中國的美好自然,正是這樣精致逼真的唯美藝術讓大自然的美停留在永恒的瞬間。 李鳳龍作品 在當今社會依然如此,雖然有了攝影技術,有了強大的互聯網,人們可以隨時欣賞到各處的自然花鳥景物,然而那些照片景物卻缺少了藝術的靈動與詩意,工筆花鳥畫以其如詩畫般的意境讓花鳥更加鮮活、唯美,讓人們可以與自然產生心靈共鳴。 李鳳龍作品 現代工筆畫大師李鳳龍在繼承中國畫傳統基礎下,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精華并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其創作吸收民間繪畫藝術之營養,通過對生活現象的深入觀察,加以融會提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范。 李鳳龍作品 完成一幅工筆畫的創作, 創作者要經過精心的構思、謀篇布局、反復推敲以及最終定稿,同時要運用墨、分染、水色、多遍罩染等才能是畫面得以完成。由于工筆畫的創作需要較強的技術性,其創作過程復雜,難度大,所以創作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旦作畫的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將會對其后的制作、染色等步驟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困難。要避免這些困難的出現,就需要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要對畫面的境界、畫面的進展有很好的把握,同時還要做到能夠熟練地對工具材料的性能進行運用并把握好創作的程序。 李鳳龍作品 作品以寫意為主,題材從山水到花鳥、魚蟲幾乎無所不畫,筆墨奔放奇縱,雄健渾厚,揮寫自如,富有變化,善于把闊筆寫意花卉與工筆細密的寫生蟲魚巧妙結合,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強烈,畫面生機蓬勃、雅俗共賞,獨樹一格。 李鳳龍作品 (結緣價 請加微信號二維碼) 在繪畫理論上,他始終主張傳統與創新合二為一的新繪畫語言。“嗜書畫入骨,饑餓猶不顧也”,這便是對他藝術創作的最好寫照。多年來,李鳳龍走訪名師,觀察花鳥真實形態,研習經典哲學理論,刻苦訓練繪畫技法,全面提高自身藝術素養。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認為想要走得更遠,就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他堅信,藝術之路從來都是漫長的,唯有不畏艱險者才能達到藝術的華美殿堂。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賞析: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 李鳳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