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咽喉科
第一部眼科專著;《龍樹眼論》.
視網膜的中醫名稱;視衣。
五臟之中與眼部最密切的;肝。
眼外傷酸堿燒傷處理;爭分奪秒地在現場徹底沖洗眼部是處理酸堿燒傷的關鍵(及時徹底沖洗能使燒傷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時配合中醫治療(以減少并發癥(促進組織的愈合。 弱阻斷盲的治療
針眼的切除時機;未化膿者(內外合治(促其消散,已化膿者(切開排膿,同時應注意防止復發。
鼻出血好發部位與外治法;好發部位鼻腔機械損傷(鼻黏膜(鼻中隔,外治法為簡易止血法、燒灼止血法、填塞止血法。 前組鼻竇與后組鼻竇的區別;按其解剖位置和竇口所在部位(將鼻竇分為前后兩部分。前組有上額竇、額竇和前組篩竇(竇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組鼻竇有后組篩竇和蝶竇(前者開口與上鼻道(后者開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篩隱窩。
變異性鼻炎的臨床表現:1噴嚏;每天數次(少3多10(常在晨起或夜晚時加重。2鼻涕;大量清水樣鼻涕(重者如水自流。3鼻塞;間歇性或持續性(程度輕重不一。花粉患者鼻塞常較重。4鼻癢;多數患者自覺鼻癢(有蟻爬感(花粉患者以眼癢明顯。5嗅覺減退;多為暫時性(也可見持久性者。
鼻竇的解剖(四組、開口,;上額竇(額竇(篩竇(蝶竇。
外耳道癤的臨床癥狀與診斷;癥狀—起病即現較劇耳痛(常發射至同側頭部(張口、咀嚼(或碰觸患耳時疼痛加重(常因痛難眠。若癤腫過大(堵塞外耳道(可有耳堵耳悶感(妨礙聽力。 診斷—外耳道皮膚局限性紅腫(明顯疼痛(牽拉耳廓時疼痛加重。 咽的解剖與分布;解剖—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起顱底(下達第6頸椎平面(長約12cm(前后扁平(上寬下窄(略呈漏斗狀。咽前面通鼻腔、口腔和喉(后壁與頸椎前筋膜相鄰(下端相當于環狀軟骨下緣(向下與食管入口連接。分部—鼻咽、口咽、喉咽三部。
中耳的解剖與分布;分部—鼓室、咽鼓管、鼓竇、乳突四部分組成。
鼻淵的概念、臨床、治療、診斷;概念—是指鼻流濁涕(如泉下滲(量多不止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頭痛、鼻塞、嗅覺減退(鼻竇區疼痛(久則虛眩不已。臨床—
化膿性中耳炎概念、臨床、診斷、治療;概念—是細菌感染所致的中耳黏膜及骨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臨床—初期可表現為耳悶脹感(隨即出現明顯的耳部疼痛。稍后(嚴重的耳深部刺痛或跳痛成為主要癥狀(可放射至同側頭部或牙齒(吞咽或咳嗽時耳痛加重。常伴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有耳鳴及聽力下降(但常被耳痛癥狀掩蓋。一旦鼓膜穿破流膿(耳痛及全身癥狀即迅速緩解。疾病早期(鼓膜多呈彌漫性充血(腫脹(膨出(標志不清。診斷—1耳深部疼痛(鼓膜穿孔后耳痛頓減。2鼓膜穿孔后耳內有分泌物流出(始為血水樣(后漸變為粘膿或純膿性。3局部檢查早期見鼓膜充血(中期見鼓膜穿孔(有膿液溢出或燈塔征。4傳導性耳聾。5感染型血象。治療—積極應用抗生素及辨證論治以控制感染(中斷感染進程(促進疾病恢復,加
強局部處理(保證引流通暢(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根除病因(以免復發。
分泌性中耳炎概念、臨床、診斷、治療;概念—是以耳內脹悶堵塞感、鼓室積液及傳導性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臨床—癥狀1耳內脹悶堵塞感(似有棉花塞耳(甚則伴耳內微痛不適。2聽力減退(可伴自聽增強。3耳鳴(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或運動、搖頭時耳內可有水流動感。診斷—自覺耳內脹悶堵塞感伴聽力下降(或兼耳鳴(檢查見鼓膜內陷(有鼓室積液征(呈傳導性聾(典型鼓室導抗圖呈B型或C型。治療—改善咽鼓管通氣引流功能(清除鼓室積液。1治療臨近器官病灶2應用抗生素3抗變態反應藥物4使用激素。
名詞解釋;
急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組織的急性炎癥(常累及咽部淋巴組織。
慢性淚囊炎;是常溢膿淚及沖洗淚道有黏液膿性分泌物反流為臨床特征的常見的淚囊組織慢性炎癥。
瞼腺炎;是細菌侵入眼瞼腺體而導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青光眼;是指與眼壓升高有關的以視網膜神經纖維萎縮、視盤凹陷和視野缺損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疾病(為臨床常見病和主要致盲眼病。
沙眼;是一種有沙眼衣原體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瞼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稱沙眼。
梅核氣!慢性咽炎,臨床表現;癥狀—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咽部可有各種不適感覺(如異物感(干燥、灼熱、發癢、微痛等。常有黏稠分泌物附著與咽后壁(晨起時可出現頻繁的刺激性干咳(伴惡心(甚至咳出
帶血的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增多而黏稠(常有清嗓動作。萎縮性咽炎時咽干較重(有時可咳出帶臭味的痂皮。 急慢性扁桃體炎乳蛾與鼻咽炎喉痹鑒別;喉痹與乳蛾均有咽喉紅腫疼痛.但喉痹主要病變在咽部(喉核紅腫不明顯(而乳蛾病主要變在喉核。
重點之病案分析;慢性鼻竇炎、角膜炎、慢性鼻炎!臨床、體征、鑒別、診斷、治療、主治,
慢性鼻竇炎;臨床—全身癥狀;輕重不等(多數患者則無。較常見的為頭昏(倦怠(精神不振(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尤以青年學生明顯。局部癥狀;主要為鼻部癥狀1多膿涕2鼻塞3頭痛4嗅覺障礙。
體征—可能見如下病變;下鼻甲腫脹(少數患者也可表現為萎縮。或有中鼻甲息肉樣變(鉤突水腫(中鼻道變窄。前組鼻竇炎時(膿液多位于中鼻道。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上額竇炎者膿液一般在中鼻道后下段(并可沿下鼻甲表面下流而積蓄與鼻底和下鼻道,額竇炎者(膿液多自中鼻道前段下流。后組鼻竇炎膿液多位于嗅裂(或下流積蓄與鼻腔后段(或流入鼻咽部。
診斷—本病病程較長(癥狀時輕時重(多膿涕、鼻塞(既往有急性化膿性鼻竇炎發作史。鼻源性頭痛為本病之重要病史和癥狀。鼻腔檢查見中鼻道或嗅裂積膿(伴有比較明顯的鼻腔黏膜病變(鼻竇影像學檢查有陽性改變(全身癥狀多不明顯。
鑒別—1慢性鼻炎;主要癥狀是鼻塞(多呈雙側交替性(病理改變多在下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一般無膿液(也無息肉形成(鼻竇檢查呈陰性。2鼻腔、鼻竇惡性腫瘤;多有長期鼻塞及流膿血涕史。常為一側鼻塞(呈進行性加重(鼻內疼痛(頭痛頭脹。鼻腔內可見腫塊(色紅(觸之易
出血。
治療—1合理應用抗生素;有急性發作跡象或有化膿性并發癥者(應全身給予抗生素治療。2辨證論治3一般治療;預防感冒,局部熱敷、按摩以促進鼻部血液循環,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4局部治療;鼻腔用藥、上額竇穿刺沖洗、鼻竇負壓置換療法。5手術治療6中成藥7其他療法。
慢性鼻炎;臨床及體征—1慢性單純性鼻炎;癥狀-間歇性、交替性鼻塞(靜息、臥床或受涼后加重(活動后減輕,時有鼻涕(常為黏液性或粘膿性,鼻塞時嗅覺減退明顯(通暢時嗅覺好轉,鼻塞重時(講話呈閉塞性鼻音(或有頭部昏沉脹痛。體征---鼻黏膜腫脹(以下鼻甲為明顯(表面光滑(濕潤(色澤多呈暗紅(探針觸之柔軟有彈性(對1%麻黃堿收縮反應良好。2慢性肥厚性鼻炎;癥狀---鼻塞呈持續性(并漸進性加重(可引起頭昏、頭痛等癥。鼻分泌物較黏稠(嗅覺減退較明顯(有較重的閉塞性鼻音(或伴有耳鳴、聽力下降。體征---鼻黏膜肥厚(鼻甲表面不平(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緣(或中鼻甲前段呈結節狀、桑椹狀肥厚或息肉樣變(通常以下鼻甲前端為明顯而多見(其色或蒼白(或暗紅(觸之多硬實(用探針輕壓不出現凹陷(或凹陷后難以立即平復(對1%麻黃堿收縮反應不敏感。
診斷—單純性;間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下鼻甲腫脹、光滑(對血管收縮劑反應良好。肥厚性;鼻塞呈持續性并漸進性加重(下鼻甲肥大(表面呈桑椹狀(或息肉樣變(黏膜對血管收縮劑反應較差。
鑒別—1變應性鼻炎;陣發性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發作過后諸癥消失。2慢性鼻竇炎;鼻塞可輕可重(頭痛(多膿涕(中鼻道有膿(可有息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