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湖北武漢發生悲劇,因為吃碗面的價格糾紛,導致食客砍死老板,觀者悚然。不過,民以食為天,中國歷史上,為口吃的引發的血案并不在少。有的是因為食物本身的稀缺,而更多的,則是食物本身代表的尊嚴與人格。
下面先聊聊春秋時期的一樁悲喜劇。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607年。時值春秋中期,位于山西的晉國和位于湖北的楚國正在南北爭霸。雙方各自拉了不少小弟,其中鄭國(河南鄭州)是楚國的小弟,宋國(河南商丘)是晉國的小弟。
這年春天,鄭國奉老大楚莊王之命,進攻宋國。擔任主帥的是當時鄭國君主鄭穆公的兄弟公子歸生。這也是兩個小弟代替老大們斗拳的意思。
宋國的丞相華元聽說鄭軍來犯,倒也不慌,率領軍隊迎戰。兩撥河南人在大棘(今河南柘城西北)遭遇,準備開戰。
大戰前一天,宋國丞相華元吩咐宰殺了很多羊,犒賞全軍。一時間,宋軍營寨肉香撲鼻,歡聲笑語,唯獨沒人考慮羊的感受。
但還有一個人,和羊一樣無奈。他叫羊斟,是華元的車夫。雖然是大領導的司機,他卻沒有得到那一份羊肉。也不知道是分羊肉的一時疏忽了,還是華元平日跟這個司機有矛盾,還是看他姓羊,怕他不忍同類相食??傊?,最后羊斟只能眼睜睜看著戰友們喝湯吃肉,自個眼睛里快要噴出火來了。
第二天,鄭軍和宋軍準備開戰。春秋時候打仗還是比較規矩的,一般是雙方各自出動幾百輛戰車,每輛戰車四匹馬拉,上面三個人,一個車夫,一個拿弓箭的車長,一個拿肉搏兵器的護衛,車下再跟幾十個步兵。兩軍排好陣勢之后,相互沖擊,哪一方招架不住了就潰敗下去,勝利者一般也不過多追殺,只分勝敗,不決生死。
宋軍主帥華元,全身披掛,也站在自己的戰車上,身側就是一臉陰沉的車夫羊斟。華元只注意觀察對面鄭軍的陣勢,以及己方將士們的士氣,壓根沒留意到車夫的表情。
看看時辰到了,華元一揮手,宋軍陣中鼓聲大作,數百輛戰車驅馳而出,逼近鄭軍。最前面的,是身先士卒的華元。
伴隨著嘚嘚的馬蹄聲,嘎嘎的車輪聲,兩軍距離開始接近。這時華元發現一件不太對勁的事:他自己的戰車,奔馳得太快了,以至于遠遠超出了身后的己方陣線。
作為主帥的戰車,當然都是精選的駿馬、精制的車輛,車夫的水平也是一流。然而現在不是在賽跑,是在打仗??!華元趕緊招呼羊斟:“司機同志,開慢一點,等等后面的隊伍?!?/p>
卻看羊斟回過頭來,冷冷一笑:“首長,昨兒分羊肉的時候,您做主;今兒趕車的事兒,可該我做主了!”說完,充滿快慰地又狠狠加了一鞭。
這話的原文是: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由此留下了一個成語——各自為政。
華元一聽,愣住了。他還沒來得及想出話來安撫或者威逼利誘羊斟,就已經被羊斟趕著車,風馳電掣沖入鄭軍的隊伍之中。
鄭國軍隊眼睜睜看著敵方主帥拋下部隊,跟搶紅包一樣單車沖到自家陣中,也愣住了。下一瞬間,他們明白過來,于是狂笑著從四面八方向華元撲來。轉眼之間,宋軍主帥華元就給鄭軍抓了起來。
兩軍還沒正式開打,宋軍主帥已經到了俘虜,這戰爭也就毫無懸念了。接下來,群龍無首的宋軍幾乎不戰自潰,被鄭軍繳獲了四百六十多輛戰車。宋鄭兩國數百年中多次交戰,這次大約是鄭軍勝得最干脆、代價最少的一次。
羊斟為了羊肉沒有吃到,直接把自家領導送給敵人當肉票,這脾氣也算夠牛氣了。當然,在他看來,自己反抗的是華元的歧視和侮辱。一塊羊肉,不吃也餓不死,但如果任憑這種歧視而不做點什么,自己以后也就別想繼續在世上立足了。既然沒人愿意給我公道,那我就讓宋國來買單吧。
而鄭國,則是在這種個人對國家的報復中,當了一次得利的漁翁。
有趣的是,華元被鄭軍俘虜后,羊斟居然跑回宋國去了。也不知道是鄭國軍隊看他送華元有功,把他釋放了,還是壓根就懶得抓這個叛徒車夫。
后來華元趁鄭國人不備,逃回宋國,碰上了車夫羊斟。
華元是當時天下有名的君子,遇到羊斟,居然還很客氣地問:“前幾天打仗的時候,是不是您的馬出了啥問題啊?”
羊斟呢,一點不打算敷衍領導。他直接回答:“不是馬出了問題,是人出了問題!”然后撒腿跑了。
羊斟為一碗羊肉而報復主帥,使得本國軍隊直接遭遇一次“斬首”,葬送了戰爭。這種行為,即使在春秋也被批判為“以私敗國”。不過,只要他自己開心就好……
而且,這次為羊肉問題引發的血案,雖然當事人都是河南人,但幕后主使則是湖北人——歸根結底,還是楚莊王命令鄭國出兵才引發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