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企業的老板們都知道,公司計劃的編制總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公司高管層制定戰略計劃;職業經理把戰略計劃編譯成可實施計劃,并且就可行性與高管層反復協商、調整確定;然后再把實施計劃分解到各部門和各崗位,并組織監督實施。這是企業中常見的計劃和預算模式。
就高管層來說,國內的企業家大多出身草莽,充滿創造性的街頭智慧,他們敢于抓住機會并且無知者無畏。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造就了中國經濟三十余年來的高速發展。而在西方企業,高管們更多的是職業經理人出身,他們的綜合管理能力遠高于其創業開拓能力。這也是西方職業經理人與國內企業家的本質區別。
就執行層面,國內員工遠勝于西方“貴族”和“自由”的員工,所以國內企業又勝西方。比如我前任的法資公司,節假日公司關閉,每年八月要停產休夏假,假期內不接電話、不收郵件、不處理業務、無法聯系??晌鞣狡髽I的優勢又在哪里呢?他們之所以能夠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我覺得不外乎兩個方面:
一,職業經理人切實制定完善可行的計劃,并確保計劃按時達成;也就是說到做到,不亂承諾。所以,很多國內企業對國外企業嚴格按計劃生產、不插單的做法很不適應。
二,公司始終自覺地按既定的流程和制度運轉,是制度在管理企業而不是靠老板的聰明大腦來管理企業。也就是說是法制而不是人治。
有效的計劃和切實的落實是國內企業的致命缺陷,國內企業中,朝令夕改,令不過午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在合資企業工作的時候,外方老板每每遇到交貨不能按時足量,總是神經質的問計劃經理,你的生產計劃是不是又改了?很多時候,莫刀不誤砍柴工,計劃的反復調整,反而更浪費時間。這看上去是個執行力問題,其實是個計劃管理問題;看上去是某些員工的問題,其實是整個公司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