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去世以后,漢惠帝劉盈即位為帝,身為皇太后的呂后自此開始獨掌大權,于是乎她開始對那些曾經為自己老公劉邦侍寢、并且得到寵幸的妃子加以報復,統統都關了起來,不準出宮。
唯獨對這個薄姬卻非常的好,不但讓薄姬出宮,去投奔她的兒子代王劉恒、做了代王太后,連她的弟弟薄昭也一起帶走了。史書給出的理由呢,是因為薄姬不受寵,連劉邦的面都很少能看到,所以雖然給劉邦生了個兒子,呂后對她也沒有多少恨意,這才給她自由。
如果單純從這個角度說,呂后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結合史書其他地方的說法,卻有些不合情理。
薄姬的母親魏媼本來是魏國的宗室之女,因為與吳郡人薄氏私通,生下了薄姬。事實上,一個亡國的末落遠支貴族宗室之女與一個無名小輩私通所生的女孩,已經沒有多少的貴族氣息了。不過趕上秦末農民起義,六國宗室之后也紛紛站出來響應,魏國的便是魏咎、魏豹兩兄弟,先后做了魏王。
就在魏豹做魏王之后,魏媼利用自己同為魏國宗室的關系,將自己的女兒薄姬送給了魏王豹,做了魏豹小妾。水一白猜測薄姬的姿色應該屬于中上之姿,并不是特別的出類拔萃,所以并沒有得到魏豹的寵幸,更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不過這時候,薄姬的母親魏媼卻帶著女兒找中國古代的第一女相士許負相了一面,沒想到結果竟是未來薄姬將會生下天子。
要說起這個許負,可是大大的有名,絕對稱得起第一女相士。在史書(不含相書)記載之中,關于許負,主要有三處神奇的記載:
第一,被劉邦封為鳴雌侯。女人被封侯,又是靠著相面被封侯,許負是獨一份,水一白推測應是曾經給劉邦等人算過命,并成功預言劉邦未來的帝王身份,因此劉邦稱帝后,將其封侯。
第二,給薄姬相面,說其將生下“天子”,后來薄姬的兒子代王劉恒果然做了皇帝,即漢文帝。
第三,給周勃的兒子河內郡守周亞夫相面,說他三年之后會被封為列侯,再過八年會出將入相,秉持國政,極其尊貴,但是卻在九年之后餓死。周亞夫自是不信,因為他的哥哥已經承襲了周勃的爵位,他沒什么機會襲爵,而且假如他那么尊貴了,又怎么可能會餓死。許負卻說周亞夫嘴邊有橫紋,這是被餓死的面相。后來的發展,果真如許負所說,周亞夫封侯、拜相、餓死,時間線都完全一樣。
薄姬聽許負說將來能生天子的時候,心里怎么想,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魏豹聽說以后,倒是當真了。他以為既然自己的妾能生天子,于是他也給自己“加了點戲”,認為自己也就有天子之命了。可惜,薄姬還沒給他生兒子呢,他就被劉邦打敗了,隨后又被劉邦的手下周苛給殺了。
魏豹死了以后,薄姬跟著魏國宮中的女眷都被送進了織室織衣服。說來也“巧”,有一回劉邦就去織室檢查工作(尋找美女),看到薄姬還有點姿色,便將她召進了宮里。
可能薄姬的姿色確實不那么突出,也可能是劉邦這一次召進宮的人比較多,薄姬被召進宮都一年多了,劉邦也沒有臨幸過薄姬一次,不過薄姬卻有兩個發小被劉邦寵幸了,即管夫人和趙子兒。三個人年少時曾經相約:“先貴無相忘”,兩個人一起沒忘。
有一回,劉邦與兩個美人相伴之時,便聽他們提起了薄姬,還有當初的約定。劉邦一聽,這才想起來自己原來還有這么個薄姬,應該雨露均沾才對,當晚便召薄姬伴駕。
一夜無話,次日天明,兩人睡醒以后,薄姬便對劉邦說:“陛下,昨夜晚間妾身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只蒼龍盤踞在我的腹部之上。”劉邦一聽,還挺高興,便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將為你促成這件好事。”
話說,劉邦真是說話不算話,答應得好好的,可自此以后,薄姬都很少有機會能見到劉邦,更不要說臨幸了。
不過,運氣好的人永遠是有“主角光環”的,薄姬也是如此,僅此一晚,便有了身孕,第二年,生下了兒子劉恒。劉恒八歲的時候被劉邦立為了代王,坐鎮代國,都城晉陽。雖然偏遠了點,而且還是邊地,但至少也是有塊封地了。
那么問題來了,被天下第一女相士相過面,預言將生下天子的薄姬,呂后怎么會輕易放過,更何況薄姬夢見“蒼龍踞腹”此等吉兆,也有孕育龍子之意。
就算薄姬再低調,代王再仁德,呂后聽聞這些,又豈能不動殺機?就算退一步來說,不殺這對兒母子,又怎么會輕易的放薄姬姐弟出京,只要關在永巷、跟戚夫人一起做苦力就好了。
那么只能有一種可能,呂后根本不知道有許負算命,更不知道“蒼龍踞腹”,在呂后的心目之中,薄姬不過是一個與世無爭、長相不出色、更不受高祖寵愛的普通妃子,如果不是有個“一夜情”的兒子,那跟普通宮女也沒什么區別了。
更重要的是,劉邦對劉恒也沒那么深的感情,剛開始打下代地的時候,劉邦就把愛子劉如意封為代王,等打下趙地之后,又連忙把趙地給了劉如意,而把代地給了劉恒。等后來打下來其他中原地區,卻從來沒想過給劉恒挪地方,而是分封給了其他子孫,足以見其不重視程度。
一個不受寵的妃子,再加上一個不受寵的兒子,自然不令呂后重視,所以陰差陽錯、因禍得福的薄姬和劉恒才得以在邊郡休養生息數年,而最終得到進京即位的機會。
那么薄姬是不是真的與世無爭呢?她的這些“吉兆”又是怎么寫進史書的呢?
薄姬的“人設”確實是與世無爭,但是要說她一點不爭,也不現實。就沖她的那句“夢蒼龍踞吾腹”,就足見她的野心了。只不過劉邦聽過之后,僅僅敷衍了兩句,并沒有在意,而薄姬也能看清自己的現實,當機會來臨(高祖臨幸)的時候,她會去努力(說夢見吉兆),但是當沒有機會的時候,她也能夠表現得與世無爭。劉邦與薄姬兩人之間的對話,劉邦不會說,那只能是薄姬說的了,所以,更大的可能也是在文帝劉恒即位以后,薄姬接受史官“采訪”的時候說的。
至于說許負相面的事情,相關知情人有魏豹、魏媼、薄姬、許負四人,魏豹和魏媼如果不想早死的話,在她們死之前是不會說的,畢竟沒有成事。剩下的只有薄姬和許負,按照推算,許負給薄姬相面的時候,最遲在公元前204年之前,而此時正是楚漢相爭的時候,正巧“天子空窗期“,但是許負卻很大可能已經跟劉邦說過將為“天子”之類的話,也就是說許負至少對兩個當時完全不相干的人預言過將為“天子”。
出現這種情況有三個可能:
一、許負確實相術超強,有預測未來之能。
二、許負對不止他們兩個人說過將為“天子”,只因二人果然都成為了“天子”,許負又貴為鳴雌侯,其他言論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三、許負和魏媼或者薄姬是串通的。前文說明魏媼是魏國宗室之女,而許負是河內郡人,而河內郡原本就是魏地,所以幾人很早就相識、甚至相互勾結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無論這三種可能哪一種是真實的,許負都不大可能會跟外人說,也只能是薄姬為了給自己和兒子“造勢”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苦讀《道德經》的薄姬,深諳其中之道,知進退、懂得失。沒有機會之時,便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當機會來臨時,也不輕易放過機會,而是從中探尋趨勢的變化。
正是在薄姬的影響之下,才有后來的漢文帝——仁德君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