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安娜惠子
龍孝祥評代薇詩集《隨手寫下》
“滿臉捧著甜蜜的淚珠”
——代薇與她的詩集《隨手寫下》
龍孝祥
“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仿佛是從天而降,代薇的新詩集《隨手寫下》怡然飄落在我的案前!隨手打開,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面而來!
扉頁上,有一段清秀的鋼筆字,那是寫給我的十分謙恭的話語,落款的簽名非常之巧妙:“代”字的一橫從左邊的一豎下騰空而起,劃出一個美麗的拋物線,并與“薇”字的草字頭相連后折向雙站人,使得兩個字渾然一體而美妙絕倫!這連體的字使人感覺到一種延綿的美,象山脈,象河川……在這延綿中可感覺到斯人心的動靜!據說,能把字寫得極其美妙的人,必定是個成熟而雅致的人!早就聽說代薇特別偏愛手筆寫作,而不愛用電腦。看到如此伶俐微妙的手書,頓悟:筆尖與稿紙果然易于擦出靈性之光華!
翻開“目錄”,見到自上而下的詩歌名錄是:“隨手寫下、停頓……痛、可能、再度降落、前門地鐵西出口 ……鐘聲敲響、藍鉆石戒指、襯衫、旅行、一塊花布……一枚紅葉使我翻到秋天、雪在去冬的地方、聚會……尖叫、旅途、體驗、代替、我沒有哭,只是在流淚……轉身的時候、起風了……那些微妙的事物……”
我驚訝:在這里,不見了我們在傳統詩歌中常見的那類詩名,眼前仿佛是一串“心靈密碼”!帶有一種莫名的神秘,似乎語言是在幾種空間之中翻轉騰折,這無疑是一個優雅美妙的女人在塵世中綻放的靈感之花!
瀏覽之間,有一種干凈、透明、華麗的感覺……我輕輕地掩卷放下,但靜心品嘗文學佳肴的欲望卻怎么也揮之不去!
再次打開詩集,細細欣賞——一種沁人心脾的細膩和透徹噴涌而來…在《光線》那篇,見到:午睡后的光線/被成噸的灰塵抬著/從窗外過冬的樹枝之間/移進室內……現在,光線開始從膝蓋往上移/推拿到腰部/像無數根金屬鉚住我全身的骨骼/斜拉橋一樣收緊/起身的時候/可以清楚聽見那些光線/在我體內折斷的聲音
樸素的語言,簡練的形式,少有傳統詠物詩中的意象。不是對事物概念化的抒情,而是推陳出新,讓筆下的自然妙趣橫生。“光線”在微小的敘事中折射出晶瑩的光,精細而感人!光線首次突破了線的幾何形式,神秘地契合了自然科學的物理學方法:用光來度量時間和空間,而兼具了線的柔韌和金屬的剛性和脆性;光線首次因為生命而有了質感,生命不再是由時空間的空洞構成,而是如此之充盈且細膩,如此之生動且富于變化。
這是一種自然性寫作,是從內心出發,通過客觀景物詮釋自己的思想,那些景物成了詮釋思想情感的工具,充分讓內心的深度和外物達到契合。這表面上是在寫自然,其實自然已經是一種符號,作者借這種符號化的自然委婉地表達著更多的意義,幾乎在用自己內心敏感的神經感應著自然。簡潔、凝煉的風格,使代薇的詩有著某種內在的迸發力量。
在《藍鉆石戒指》中看到:一萬年的海水只濺起一滴/就像這一滴只濺起你……一滴水要走的路/是天上人間那么遠 / 掏空整座身體/只能安放一粒鹽/愛著的人/總是萬箭穿心……再沒有一個海/能超過手指的深邃……
這是何等的詩意和哲思的巧妙融合?!代薇的詩中似乎有一種與她曾經習練過的“芭蕾”那高難度舞蹈藝術相對稱的形體、功力和氣質,那優美、勻稱、富于內在的節奏……漫步在代薇的語言叢林中,詩意的朦朧和哲思的深刻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深刻的藝術哲理,在她的筆下如音樂中的抒情段落,如心靈中的百靈鳥在啼唱……“愛著的人/總是萬箭穿心……”僅一兩行文字,她內心的泉水便汩汩流出,潤濕了思想的眼睛……
在代薇的詩集里更多的日常性寫作,看《襯衫》:那是我要的襯衫/純棉、舊/無數次的漂洗、晾曬、收回/它比我的皮膚更像我的皮膚/比朝夕相處/更無話可說/ 穿了許多年/陽光,雨水還有風折疊在一起/全串了味了/ 又那么平淡
代薇及其和她一起成長的當代詩人已經發現:日常瑣碎的生活本身就充滿了詩歌的精神,充滿了人性的內容。上個世紀末以來的國內詩歌,徒增了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這非但沒有削弱詩歌的藝術魅力,反而增加了其面對現實的力量。關注現實本該是詩人的天職,當代的詩人應當為當今的時代寫作,他們該寫當下的現實和生活,該擁有自己獨特的聲音。而這樣的思維調整促使詩人在話語形式上的變革,口語化詩歌為詩人視角的轉變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在這類被稱作“日常化”寫作的詩作中呈現出一個共同特征:題材取自日常生活,日常人物,日常的感情,作者不輕易出場也不下判斷,而是在敘述中讓日常生活的詩意自然展現,而其后的深度內容也自然蘊含其中。
由此,我們不難想象,何以在世俗的不絕于耳的鞭炮聲中,在遠離繁華的鄉鎮土居內,代薇能如此潛心地和她的“詩”廝守在一起?!
此時,我想起俄國詩人、著名作家、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伊凡·布寧寫的一首詩《無題》:鮮花、黃蜂、野草、麥穗/湛藍的天際,炎熱的晌午……/時候一到——上帝會詢問浪子/“你在大地上的生活可幸福?”/那時我會忘掉一切——只能想起/麥穗和野草之間這些田間小路——/我來不及回答便跪在慈悲的膝前/滿臉捧著甜蜜的淚珠/ 在這首詩里,詩人表達了一種向“上帝”獻身的熱情,與此同時,難以忘懷自己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人生道路的象征,他為自己能在這鋪滿“麥穗和野草”的人生之路上一路走來而驕傲、自豪,而百感交集!正因此,他才能在回歸之際,“滿臉捧著甜蜜的淚珠”,那“甜蜜”,包容了詩人豐富的人生感受和人生收獲。
代薇“祖籍寧波,生于成都,長在重慶,現居南京”;當代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散文集多部,詩作連續六年入選年度《中國最佳詩歌》…… 遨游在文學藝術的天地間,穿梭于鋪滿“麥穗和野草”的“田間小路”上……儼然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一個文學藝術的“浪子”!
此刻,她歸來了——在臨近故鄉的江南小鎮——“滿臉捧著甜蜜的淚珠”!
欣聞代薇近獲“2016年度十月詩歌獎”,特發此文,以資祝賀!
作者簡介
龍孝祥,筆名龍洋、祥龍。先后畢業于上海市大同中學、復旦大學。
當過海員,喜碧波吟詠,大浪淘“金”;曾供職于上海某局機關。
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散文家、詩人、文學評論家。
代表作:散文:《張揚遠情》《炮臺灣的“漁火”(八盞)》;詩歌:《夢與詩》《教蒼穹低旋》;文學評論:《追尋靈性之光——著名長江文化活動家、作家劉鋒評傳》《詩歌·永不隕落的星辰——著名鋼鐵詩人劉希濤評傳》;有作品獲“改革開放30年”征文壹等獎,著有散文集《萬頃煙波》、長篇紀實文學《靈河涅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