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秦嶺深處的千年古道
趕緊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路線:西安—子午鎮—寧陜—洋縣—漢中
全程:520公里
子午道是距離長安城最近的一條古道,開辟于秦代。因其正對長安城南,古人將正南北稱之為子午,故名子午道。
公元前207年,劉邦被封為漢王位時,走的即是子午道。在秦嶺諸道中,子午道最為冷落。唐代天寶年間,給楊玉環送新鮮荔枝,就是走的這條道。
至今在緊鄰西安的寧陜縣廣貨街鎮、江口鎮等地方,依稀可見先民們深鑿于峭壁上的石窩。
子午道上的奇觀
▼▼▼
午子山
中壩大峽谷
寧陜城隍廟
秦嶺峽谷漂流
張騫墓
蔡倫墓
路線:周至—華陽鎮—老縣城—洋縣—城固—漢中
全程:240公里
儻駱道是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是陜西通往四川最快捷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古代行旅牽騾馬馱行李,日行60里,八天可走完全程。
由于儻駱道穿越的河流峽谷地段比較多,所以在這條路上的懸崖峭壁上修造的棧道多達近百處,約占道路全程的三分之一。
據說當年楊玉環就是去儻駱道到漢中,再沿漢江水路入長江到達揚州,最后飄洋過海去了島國。
儻駱道上的奇觀
▼▼▼
華陽古鎮
黃柏塬
周至老縣城
黑河森林公園
全程:249公里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漢中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貫穿褒斜二谷,故名褒斜道。
為古代關中通往巴蜀的主干道路。據說武王伐紂時,蜀王出兵相助武王,就是走的褒斜道。
與其它幾條北部的蜀道相比,褒斜道全程較短,較捷近,是開辟時間早、使用時間長的重要驛道,只有褒斜道廢阻時才用其它道路。
褒斜道上的奇觀
▼▼▼
石門棧道
紫柏山
張良廟
青峰峽
太白山
路線:寶雞(陳倉)—鳳縣—青泥嶺—略陽—勉縣—漢中
全程:535公里
陳倉道因道路北端入山處為秦漢時的陳倉縣而得名,還有一個名字,叫故道。
陳倉道在蜀道中最長,但比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運之便,漢末至南北朝分裂時期,漢中、關中、四川之間戰爭很多,多數沿嘉陵道進行。
關于陳倉道,很多人熟悉的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典故。
其實,當年唐玄宗李隆基在馬嵬坡被逼賜死愛妃后,獨自一人逃到成都,走的就是陳倉道。
陳倉道上的奇觀
▼▼▼
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漢中南湖
消災寺
大散關
嘉陵江源頭
路線:甘肅天水-祁山-禮縣-西和縣-成縣-徽縣-略陽。
全程:300公里
祁山道建成于春秋戰國時期,其位置大部分在現甘肅境內,但也屬古時關中通往四川盆地的一條重要通道。
站在陜西人的角度,你需要特別關注這條路。因為,祁山道上的禮縣,是秦人的發祥地。
秦早期的西垂都城和陵園都在這里。可以說秦人最早就是在祁山道上崛起的,經過數百年的奮斗,東出天下,一掃六合!
祁山道上的奇觀
▼▼▼
麥積山
官鵝溝
西狹頌
路線:西鄉—鎮巴—萬源—通江—萬源—大竹—梁平—墊江—涪陵
全程:約500公里
唐天寶年間(742—756),唐玄宗為滿足寵妃楊貴妃食新鮮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條專供荔枝運輸的驛道,被稱作“荔枝道”。
負責運鮮荔枝的驛使,把采摘下的荔枝帶葉密封于所砍下的竹筒中,一是土法保鮮,另外是防止路途中擠壓。
二十里一換人,六十里一換馬。“日夜兼程,緊鞭急蹄,保證在七天七夜的時間中,把鮮荔枝送到長安”。其速度之快,相當于當今的“特快專遞”了。
荔枝道上的奇觀
▼▼▼
碾子鎮
八臺山
石夾溝
大木花谷
路線:漢中—南江—巴中—渠縣—合川—重慶
全程:250公里
米倉道因為翻越米倉山而得名,在先秦時期,米倉道是從漢中進入四川唯一的一條通道,也可以說是最傳統意義上的蜀道。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名將張郃越過米倉山,南下進攻巴東、巴西二郡,將當地百姓遷徙到漢中。
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征討張郃。最終張郃大敗,僅帶十余人棄馬爬山逃跑,之后收攏敗兵,撤回南鄭。
從張飛張郃相爭的例子就能看出,從楚漢、三國、五代,到宋金、宋元,這里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道啊~
米倉道上的奇觀
▼▼▼
南龕山摩崖石刻
光霧山
路線:成都-德陽-綿陽-廣元劍閣-劍門關-昭化-寧強-勉縣-漢中
全程:600公里
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因說石牛能糞金,故稱為金牛。
故事發生在周顯王扁和周慎靚王定這段時間,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將金牛贈送給蜀王,西蜀五丁引金牛成道,故名金牛道。
金牛道是唯一一條能從漢中直通成都的蜀道,此道川北廣元到陜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李白贊嘆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金牛道上的奇觀
▼▼▼
廣元白龍湖
劍門關
昭化古城
青木川古鎮
現在川陜之間先后修建的公路
多是沿著原有的蜀道線路修建
108國道→沿金牛道和儻駱道
210國道→沿荔枝道和子午道
316國道→沿褒斜道
古蜀道
見證著古長安的興衰
西成高鐵的通車
是川陜交通又一次大的飛躍~
趁著周末
去這些古道走走吧
感受這里厚重的歷史
尋覓那些不曾被人打擾的美景
部分內容來源: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