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有多種翻譯,比如碼率等,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后的音頻數據每秒鐘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里面最少的單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與音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質就越好,但編碼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翻轉。
是VBR的一種插值參數。LAME針對CBR不佳的文件體積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點獨創了這種編碼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內,以每50幀(30幀約1秒)為一段,低頻和不敏感頻率使用相對低的流量,高頻和大動態表現時使用高流量,可以做為VBR和CBR的一種折衷選擇。
是指在數字錄音時,單位時間內對音頻信號進行采樣的次數.它以赫茲(HZ)或千赫茲(KHZ)為單位.通常來說,采樣率越高,單位時間內對聲音采樣的次數就越多,這樣音質就越好.MP3音樂的采樣率一般是44.1KHZ,即每秒要對聲音進行44100次分析,記錄下每次分析之間的差別.采樣越高,獲得的聲音信息也就越完整.如果要對頻率范圍在20---20000HZ之間的聲音信息進行正確采樣,聲音必須按不低于40000HZ的采樣頻率進行采樣.降低聲音文件的采樣率,文件的體積會減小,但聲音的失真現象也會越明顯.因此,采樣率涉及到如何協調聲音文件的體積與聲音的比例關系。
1、推薦的壓制過程
Audio CD------->EAC+編碼器------->音頻格式
Audio CD------->EAC-------->WAV------->包含了編碼器的軟件------->音頻格式
2、編碼器和解碼器的區別以mp3格式為例:簡單來說編碼器就是(wav->mp3),解碼器就是(mp3->wav)。Wav屬于原始音頻文件,要利用其做中轉站,如刻CD、抓取CD、格式之間的轉換。
如果你用的是蘋果機,可以到官方網站找找有沒有相應的編碼器、解碼器。
3、編碼算法復雜度低=編碼運算量小=編碼快=硬件設備技術上容易支持編碼(如移動音頻播放設備能把錄音保存成mp3格式),反之亦然。
解碼算法復雜度低=解碼運算量小=解碼快=硬件設備技術上容易支持播放,反之亦然。
4、什么是外掛?以圖形界面(而非dos命令行)操作編碼器、解碼器的程序,推薦!
5、編碼器推薦參數關于APE與FLAC(摘自“DIY HiFi for PC進階指引”)
兩者都為無損音頻壓縮格式。
文件大小:FLAC稍大
推薦設置下的編碼速度:FLAC慢很多。
解壓速度:APE慢很多。
硬件設備支持:FLAC占絕對優勢。
播放容錯度:APE損壞只有極少量播放軟件(我只見到WINAMP)支持,FLAC輕易跳過錯誤部分。
解壓容錯度(最致命的問題):APE損壞整首歌曲無法解壓,FLAC損壞可去除錯誤部分輕易解壓(如果錯誤很少,跳過一下聽覺是可以忍受的)。
文件損壞是確實存在的(一般音樂網站上下載回來mp3不少是損壞的),上傳(應該是最容易出現錯誤)、下載(最少出現錯誤,但上傳的有錯下載再好也沒用)、代理下載、病毒破壞等都有可能導致文件損壞。沒遇到只是因為你接觸的不夠多。
這里并不是要求大家要把APE怎樣,而是推薦不再新壓制APE格式。
無損音頻壓縮格式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轉引自美麗元素論壇(
www.b-factors.com)作者:Superguest
以下文章是本人熬夜從FLAC官方網站翻譯下來的,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對這種在國外已經替代APE的優秀格式有所了解。
FLAC代表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 免費的無損音頻壓縮 。
簡而言之,FLAC與MP3相仿,但是是無損壓縮的,也就是說音頻以FLAC方式壓縮不會丟失任何信息。這種壓縮與Zip的方式類似,但是FLAC將給你更大的壓縮比率,因為FLAC是專門針對音頻的特點設計的壓縮方式,并且你可以使用播放器播放FLAC壓縮的文件,就象通常播放你的MP3文件一樣(現在已經有許多汽車播放器和家用音響設備支持FLAC,在FLAC的網站上你可以找到這些設備廠家的連接)。
FLAC是免費的并且支持大多數的操作系統 ,包括Windows, "unix" (Linux, *BSD, Solaris, OS X, IRIX), BeOS, OS/2, 和Amiga。并且FLAC提供了在開發工具autotools, MSVC, Watcom C, 和Project Builder上的build系統。
FLAC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數據流的格式
以庫的形式提供的參考編碼器和解碼器
flac, 一個以命令行方式工作的可以編解碼FLAC文件的程序(譯注:有些象Lame吧?)
metaflac, 以命令行方式工作的FLAC文件的metadata編輯器
不同音頻播放器的輸入插件
我們所說的“FLAC是免費的”不僅僅意味著你可以不花錢而得到它。更重要的是FLAC的文件格式是對公眾完全開放的,你可以以任何目的使用它(FLAC 項目只保留維護 FLAC 格式規格和確認兼容特性的權利),FLAC的文件格式和編碼/解碼的實現方式都不受任何已知專利的限制。還有,所有的源代碼都在開放源代碼的授權方式下可以得到。
FLAC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開放和免費的無損音頻壓縮格式 。
FLAC的特性: 無損失壓縮: 被編碼的音頻(PCM)數據沒有任何信息損失,解碼輸出的音頻與編碼器的輸入的每一個字節都是一樣的。每個數據幀都有一個當前幀的 16-bit CRC 校驗碼,用于監測數據傳輸錯誤。對整段音頻數據,在文件頭中還保存有一個針對原始未壓縮音頻數據的MD5標記,用于在解碼和測試時對數據進行校驗。
快速: FLAC更看重解碼的速度。解碼只需要整數運算,并且相對于大多數編碼方式而言,對計算速度要求很低。在很普通的硬件上就可以輕松實現實時解碼。
硬件支持: 由于FLAC提供了免費的解碼范例,而且解碼的復雜程度低,所以FLAC是目前唯一獲得硬件支持的無損壓縮編碼。
可以流化: FLAC的每個數據幀都包含了解碼所需的全部信息。解碼當前幀無需參照它前面或后面的數據幀。FLAC使用了同步代碼和CRC(類似于MPEG等編碼格式),這樣解碼器在數據流中跳躍定位時可以有最小的時間延遲。
可以定位: FLAC支持快速采樣精確定位。這不僅對于播放有益,更使得FLAC文件便于編輯。
富于彈性的metadata: 可以定義和實現新類型的metadata數據塊,而不會影響舊的數據流和解碼器的使用。目前已有的metadata類型包括tag,cue表,和定位表。已經注冊的應用程序可以定義自己專用的metadata類型(譯注:這一點與MIDI標準相似)。
非常適合于存檔應用: FLAC是一個開放的編碼格式,并且沒有任何數據的損失,你可以將它轉換為你需要的任何其他格式。除了每個數據幀的CRC和MD5標記對數據完整性的保障,flac(譯注:FLAC項目提供的命令行方式編碼工具)還提供了一個verify(校驗)選項,當使用該選項進行編碼的時候,編碼的同時就會立即對已編碼數據進行解碼并與原始輸入數據進行比較,一旦發現不同就會退出并且報警提示。(譯者:怎么樣,這樣壓縮出來的東西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便于對CD進行備份: FLAC有一個“cue表”metadata數據塊用于保存CD的內容列表和所有音軌的索引點。你可以將一張CD保存到一個單一文件,并導入CD的cue表格,這樣一個FLAC文件就可以完整地記錄整張CD的全部信息。當你的原來的CD損壞的時候,你就可以用這個文件恢復出與原來一模一樣的CD副本。
抗損傷: 由于FLAC的幀結構,使得一旦發生數據流的損壞,損失會被限制在受損傷的數據幀之內。一般只是會丟失很短的一個片段。而很多其他無損音頻壓縮格式在遇到損傷的時候,一個損傷就會造成后面所有數據的丟失。
FLAC不具有的特性: 數據縮水。FLAC是專門并且僅僅為無損壓縮而設計的,您可以選用許多其他優秀的有損壓縮方式如Vorbis, MPC, 和MP3(LAME提供了一個優秀的開放源代碼的實現)。
SDMI(例如cetera)兼容。FLAC不準備支持任何復制保護方法,實際上這些手段最終都是在浪費數據。(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所有這些手段最終都被證明是無效的,所以也可以說FLAC把這些無用數據壓縮到了零!)當然我們不能阻止某些人利用專用的metablock進行復制保護,但是他們的保護只會在他們自己解碼產品上有效,其他解碼器會跳過這些專門的metabloc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