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伊美姬音頻技術全書】- 【 音頻格式 】
Ⅱ.音頻格式

常用名詞介紹
(名詞解釋:比特率 / 采樣率)


有損音頻格式音質排名


音樂格式資料
MIDI、WAV、MPEG、MP3、WMA、MPC、OGG、RealMedia(RA/RM/RAM)、QuickTime(MOV)、AIFF(AIF/AIFF)、Audio(AU)、Voice(VOC)、Module(MOD、S3M、XM、MTM、FAR、KAR、IT)



關于APE與FLAC

先介紹一些常用名詞:


  【比特率】這個詞有多種翻譯,比如碼率等,表示經過編碼(壓縮)后的音頻數據每秒鐘需要用多少個比特來表示,而比特就是二進制里面最少的單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與音頻壓縮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質就越好,但編碼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則情況剛好翻轉。

VBR(Variable Bitrate)動態比特率 也就是沒有固定的比特率,壓縮軟件在壓縮時根據音頻數據即時確定使用什么比特率,這是以質量為前提兼顧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薦編碼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種插值參數。LAME針對CBR不佳的文件體積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點獨創了這種編碼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內,以每50幀(30幀約1秒)為一段,低頻和不敏感頻率使用相對低的流量,高頻和大動態表現時使用高流量,可以做為VBR和CBR的一種折衷選擇。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數比特率 指文件從頭到尾都是一種位速率。相對于VBR和ABR來講,它壓縮出來的文件體積很大,而且音質相對于VBR和ABR不會有明顯的提高。


  【采樣率】是指在數字錄音時,單位時間內對音頻信號進行采樣的次數.它以赫茲(HZ)或千赫茲(KHZ)為單位.通常來說,采樣率越高,單位時間內對聲音采樣的次數就越多,這樣音質就越好.MP3音樂的采樣率一般是44.1KHZ,即每秒要對聲音進行44100次分析,記錄下每次分析之間的差別.采樣越高,獲得的聲音信息也就越完整.如果要對頻率范圍在20---20000HZ之間的聲音信息進行正確采樣,聲音必須按不低于40000HZ的采樣頻率進行采樣.降低聲音文件的采樣率,文件的體積會減小,但聲音的失真現象也會越明顯.因此,采樣率涉及到如何協調聲音文件的體積與聲音的比例關系。


幾種音頻的采樣率

采樣率    質量級別      用途
48KHZ    演播質量     數字媒體上的聲音或音樂
44.1KHZ   CD質量      高保真聲音或音樂
32KHZ    接近CD質量    數字攝像機音頻
22.05KHZ   FM收音質量    短的高質量音樂片斷
11KHZ    可接受的音樂    長音樂片斷
5KHZ    可接受的話音    簡單的聲音,電話


有損音頻格式音質排名

摘自“DIY HIFI FOR PC--進階指引 6.39”,附件中以上傳,分段壓縮,截圖是該教程目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在最佳編碼器版本、最佳編碼參數的情況下:

<64kbps  (不分先后)AAC--Ogg--WMA9--Real--MP3pro

64kbps  NERO He AAC--Mp3pro--OGG--WMA9--Real--Quicktime AAC

128kbps  OGG--Quicktime AAC--MPC--Apple iTunes AAC--Lame mp3--WMA9 Std--Sony Atrac3 132kbps(MD的)

128>~160kbps  OGG或AAC--MPC

>170kbps  MPC--AAC或Lame mp3


注意
----------------------------

1、部分根據國外頂級音頻論壇發燒友盲聽結果排出,九成沒錯。
2、只是大概率音質排名,所以可能出現排名后者壓的某首曲比排名前者音質好。
3、編碼時選擇的kbps可能不是最終的總平均kbps,這里只是編碼時選擇的kbps。
4、真正支持Mp3pro播放的軟件是要授權費的。
5、VQF、mp1、mp2等淘汰格式請忘了吧。


音樂格式資料

音樂格式五花八門,多如牛毛,但不外乎分為兩大類:
一類為音樂指令文件(如MIDI),一般由音樂創作軟件制作而成,它實質上是一種音樂演奏的命令,不包括具體的聲音數據,故文件很小;
另一類為聲音文件,是通過錄音設備錄制的原始聲音,其實質上是一種二進制的采樣數據,故文件較大。

從播放形式上,聲音文件還可以分為“音頻流”“非音頻流”兩種,前者能夠一邊下載一邊收聽,比如“.WMA”、“.RA”、“.MOV”等,后者則不能。所謂流媒體技術就是把連續的影像和聲音信息經過壓縮處理后放上網站服務器,讓用戶一邊下載一邊觀看、收聽,而不需要等整個壓縮文件全部下載到自己機器后才可以觀看的技術。

下面,將各種音樂文件的格式收集整理如下:
MIDI是樂器數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英文縮寫,是數字音樂/電子合成樂器的統一國際標準。MIDI規范由美、日幾家著名電子樂器廠商于1983年共同制定,目的是解決各種電子樂器間存在的兼容性問題。MIDI規范不僅定義了電腦音樂程序、音樂合成器及其它電子音樂設備交換音樂信號的方式,而且還規定了不同廠家的電子樂器與電腦連接的電纜和硬件及設備間數據傳輸的協議,可用于為不同樂器創建數字聲音,能很容易地模擬鋼琴、小提琴等傳統樂器的聲音。MIDI本身并不能發出聲音,它是一個協議,只包含用于產生特定聲音的指令,而這些指令則包括調用何種MIDI設備的音色、聲音的強弱及持續的時間等。電腦把這些指令交由聲卡去合成相應的聲音(如依指令發出鋼琴聲或小提琴聲等)。最初,因為不同MIDI設備的樂器音色排列方法不一,所以會造成同一MIDI文件在不同的設備上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放音效果(比如一個鋼琴音色的MIDI文件,在不同設備上播放時會變成小提琴或者小號的音色)。為避免出現這種混亂情況,GM(General MIDI,通用MIDI)標準被提出并得到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支持,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它規定了前128種常用樂器音色的編排方式,例如1號是鋼琴、66號是薩克斯管等等。GM標準還描述了成為GM兼容格式的硬件設備應具有的其它特征,如GM標準音源同時發音數不少于24,MIDI通道為16,第10通道為打擊樂聲部等等,它實際上是對MIDI規范的補充。 Roland公司提出的GS標準在兼容GM標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發展,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它提供比GM標準數量更多的打擊樂器組和更多的特殊音效。GS標準具有廣泛的軟硬件適應性,包括聲卡、音樂愛好者的娛樂樂器到專業音樂器材等。后來,Yamaha公司又提出了基于GM標準的XG標準。相對于保存真實采樣數據的聲音文件,MIDI文件顯得更加緊湊,其文件的大小要比WAV文件小得多——一分鐘的WAV文件約要占用10MB的硬盤空間,而一分鐘的MIDI卻只有區區的3.4KB。現在,MIDI已經成為電腦音樂的代名詞。電腦播放MIDI文件時, 有兩種方法合成聲音: FM合成和波表合成。FM合成是通過多個頻率的聲音混合來模擬樂器的聲音;波表合成是將樂器的聲音樣本存儲在聲卡波形表中,播放時從波形表中取出來產生聲音。采用波表合成技術可以產生更逼真的聲音。MIDI文件有幾個變通的格式,其中CMF文件是隨聲卡一起使用的音樂文件,與MIDI文件非常相似,只是文件頭略有差別;另一種MIDI文件是Windows使用的RIFF文件的一種子格式,稱為RMID,擴展名為RMI。

WAV由Microsoft公司開發的一種WAV聲音文件格式,是如今電腦上最為常見的聲音文件格式,它符合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文件規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臺的音頻信息資源,被Windows平臺及其應用程序所廣泛支持。Wave格式支持MSADPCM、CCITTALaw、CCITT μ Law和其它壓縮算法,支持多種音頻位數、采樣頻率和聲道,但其缺點是文件體積較大(一分鐘44kHZ、16bit Stereo的WAV文件約要占用10MB左右的硬盤空間),所以不適合長時間記錄。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活動圖像專家組)代表的是MPEG活動影音壓縮標準,MPEG音頻文件指的是MPEG標準中的聲音部分,即MPEG音頻層(MPEG Audio Layer)。MPEG音頻文件根據壓縮質量和編碼復雜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三層(MPEG Audio Layer 1/2/3),分別與MP1、MP2和MP3這三種聲音文件相對應。MPEG音頻編碼具有很高的壓縮率,MP1和MP2的壓縮率分別為4∶1和6∶1~8∶1,而MP3的壓縮率則高達10∶1~12∶1,也就是說一分鐘CD音質的音樂,未經壓縮需要10MB存儲空間,而經過MP3壓縮編碼后只有1MB左右,同時其音質基本保持不失真。因此,目前Internet上的音樂格式以MP3最為常見。MP3為降低聲音失真采取了名為“感官編碼技術”的編碼算法:編碼時先對音頻文件進行頻譜分析,然后用過濾器濾掉噪音電平,接著通過量化的方式將剩下的每一位打散排列,最后形成具有較高壓縮比的MP3文件,并使壓縮后的文件在回放時能夠達到比較接近原音源的聲音效果。雖然它是一種有損壓縮,但是它的最大優勢是以極小的聲音失真換來了較高的壓縮比。

MP3問世不久,就憑著較高的壓縮比(12:1)和較好的音質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音樂領域。然而,MP3的開放性卻最終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版權之爭。在這樣的背景下,文件更小、音質更佳,同時還能有效保護版權的MP4就應運而生了。MP4與MP3之間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首先,MP3是一種音頻壓縮的國際技術標準,而MP4卻是一個商標的名稱。其次,它采用的音頻壓縮技術也迥然不同,MP4采用的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所研發的、以“知覺編碼”為關鍵技術的a2b音樂壓縮技術(http://www.a2bmusic.com ),可將壓縮比成功地提高到15:1(最大可達到20:1)而不影響音樂的實際聽感。同時,MP4在加密和授權方面也做了特別的設計。它有如下特點:(1)每首MP4樂曲就是一個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在Windows里直接雙擊就可以運行播放,十分方便。MP4的這個優點同時又是它的先天缺陷---容易感染電腦病毒!(2)更小的體積!更好的音質?相對先進的a2b音頻壓縮技術的采用,使MP4文件大小僅為MP3的3/4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MP4更適合在Internet上傳播,而且據說音質也更勝一籌,但我怎么也沒聽出它比MP3的音質更為優越。(3)獨特的數字水印。MP4樂曲采用了名為“Solana”技術的數字水印,可方便地追蹤和發現盜版發行行為。而且,任何針對MP4的非法解壓行為,都可能導致MP4原文件的損毀。(4)支持版權保護。MP4樂曲還內置了包括與作者、版權持有者相關的文字、圖像等版權說明,既可聲明版權,又表示了對作者和演唱者的尊重。(5)比較完善的功能。MP4可獨立調節左右聲道音量控制;內置波形/分頻動態音頻顯示和音樂管理器,可支持多種彩色圖像、網站鏈接及無限制的滾動顯示文本

WMA就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縮寫,是微軟自己開發的Windows Midea Audio技術。它和Windows Midea Video一樣,經歷了幾代改良后,變得非常出色。比起老掉牙的MP3壓縮技術,WMA無論從技術性能(支持音頻流)還是壓縮率(比MP3高一倍)都遠遠把MP3拋在后面了。 據微軟聲稱,用它來制作接近CD品質的音頻文件,其體積僅相當于MP3的1/3。在48Kbps的傳送速率下即可得到接近CD品質(Near-CD Quality)的音頻數據流,在64Kbps的傳送速率下可以得到與CD相同品質的音樂,而當連接速率超過96Kbps后則可以得到超過CD的品質。

MPC(MusePaCk)原先又被稱為MPEGPlus(.mp+),是由德國人Andree Buschmann開發的一種完全免費的高品質音頻格式。在其問世之前,Lame MP3是公認音質最好的有損壓縮方案,追求音質的人對它趨之若鶩。但現在這個桂冠無疑該讓給MPC了,在中高碼率下,MPC可以做到比MP3更好音質。在高碼率下,MPC的高頻要比MP3細膩不少,可以在節省大量空間的前提下獲得最佳音質的音樂欣賞,是目前最適合用于音樂欣賞的有損編碼。不僅僅是音質,MPC還有編碼速度快的優點,經MPC現任負責人Frank Klemm改良后的1.14版編碼器,比慢工出細活的LAME要快得多!其實如果你沒有MP3隨身聽,只是在自己的電腦上制作、播放音樂,完全可以棄MP3而轉投MPC,因為后者在編碼速度和音質上的表現絕對會讓你徹底忘記MP3的!

ogg開放源代碼的Ogg Vorbis(http://www.xiph.orghttp://www.vorbis.com),作為開放源...些變故之后,Ogg Vorbis終于在2002年7月釋出了1.0版本。由于開放源碼的東西向來都缺少槍手為其搖旗吶喊,所以國內并不是有很多的人了解Ogg Vorbis。Ogg Vorbis 是一種音頻壓縮格式,類似于MP3等現有的通過有損壓縮算法進行音頻壓縮的音樂格式。但有一點不同的是,Ogg Vorbis格式是完全免費、開放源碼且沒有專利限制的。Vorbis 是這種音頻壓縮機制的名字,而Ogg則是一個計劃的名字,該計劃意圖設計一個完全開放源碼的多媒體系統。開放源代碼能為用戶在經濟上帶來收益,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了,但不能忘記的是Ogg Vorbis的技術也不是蓋的。Ogg Vorbis文件的擴展名是.OGG。這種文件的設計格式是非常靈活的。它的最大特點是在文件格式已經固定下來后還能對音質進行明顯的調節和新算法。現在創建的OGG文件可以在未來的任何播放器上播放,因此,這種文件格式可以不斷地進行大小和音質的改良,而不影響舊有的編碼器或播放器。在壓縮技術上,Ogg Vorbis的最主要特點是使用了VBR(可變比特率)和ABR(平均比特率)方式進行編碼。與MP3的CBR(固定比特率)相比可以達到更好的音質。Ogg Vorbis其他技術特性還包括:支持類似于MP3的ID3信息,但比MP3要靈活而又完整得多,實際上可以填寫隨意多的信息。Vorbis還具有比特率縮放功能,可以不用重新編碼便可調節文件的比特率。Vorbis文件可以被分成小塊并以樣本粒度(granularity,專業術語,指數據可以被分割的最小尺寸)進行編輯;Vorbis支持多通道(大于2)音頻流并使用了獨創性的處理技術;Vorbis文件可以以邏輯方式相連接等。

流式音頻:RealMedia(RA/RM/RAM)
RealMedia采用的是RealNetworks公司自己開發的Real G2 Codec,它具有很多先進的設計,例如,SVT(Scalable Video Technology),該技術可以讓速度較慢的電腦不需要解開所有的原始圖像數據也能流暢觀看節目;雙向編碼(Two-Encoding)技術類似于VBR,它可通過預先掃描整個影片,根據帶寬的限制選擇最優化壓縮碼率。RealMedia音頻部分采用的是RealAudio,它具有21種編碼方式,可實現聲音在單聲道、立體聲音樂不同速率下的壓縮。

流式音頻:QuickTime(MOV)
QuickTimeApple的QuickTime是最早的視頻工業標準,在1999年發布的QuickTime 4.0版本后開始支持真正的實時播放,其格式為“.mov”。它的視頻壓縮部分采用Sorenson Video技術,該技術支持VBR(Variable Bit Rat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態碼率,它可以動態地分配帶寬以盡可能小的文件獲得最好的播放效果,并能使在解壓縮時獲得平滑流暢的畫面。音頻部分QuickTime采用一種名為QDesiglMusic的技術,據說是一種比MP3更好的音頻流技術。
VQF即TwinVQ(Transform-domain Weighted Interleave Vector Quantization),是由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與Yamaha共同開發的一種音頻壓縮技術。VQF的音頻壓縮率比標準的MPEG音頻壓縮率高出近一倍,可以達到18:1左右甚至更高。也就是說把一首4分鐘的歌曲(WAV文件)壓成MP3,大約需要4MB左右的硬盤空間,而同一首歌曲,如果使用VQF音頻壓縮技術的話,那只需要2MB左右的硬盤空間。因此,在音頻壓縮率方面,MP3和RA都不是VQF的對手。 如此之高的壓縮率是否會影響音質呢?實際聆聽的結果告訴我們——不會。當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頻采樣率壓縮音樂時,它的音質優于44KHz、128kbit/s的MP3,當VQF以44KHz、96kbit/s的頻率壓縮時,它的音質幾乎等于44KHz、256kbit/s的MP3!經SoundVQ壓縮后的音頻文件在進行回放效果試聽時,幾乎沒有人能聽出它與原音頻文件的差異。

AIFF(AIF/AIFF)
AIFF是音頻交換文件格式(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的英文縮寫,是Apple公司開發的一種聲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臺及其應用程序所支持,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中的LiveAudio也支持AIFF格式,SGI及其它專業音頻軟件包也同樣支持AIFF格式。AIFF支持ACE2、ACE8、MAC3和MAC6壓縮,支持16位44.1kHz立體聲。

Audio(AU)
Audio文件是Sun微系統公司推出的一種經過壓縮的數字聲音格式。AU文件原先是UNIX操作系統下的數字聲音文件。由于早期Internet上的Web服務器主要是基于UNIX的,所以.AU格式的文件在如今的Internet中也是常用的聲音文件格式,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中的LiveAudio也支持Audio格式的聲音文件。

Voice(VOC)
Voice文件是新加坡著名的多媒體公司Creative Labs開發的聲音文件格式,多用于保存Creative Sound Blaster系列聲卡所采集的聲音數據,被Windows平臺和DOS平臺所支持,支持CCITTA Law和CCITTμLaw等壓縮算法。在DOS程序和游戲中常會遇到這種文件,它是隨聲卡一起產生的數字聲音文件,它與WAV文件的結構相似,可以通過一些工具軟件方便地互相轉換。


Module(MOD、S3M、XM、MTM、FAR、KAR、IT)
模塊(Module)格式同時具有MIDI與數字音頻的共同特性——既包括如何演奏樂器的指令,又保存了數字聲音信號的采樣數據。因此,其聲音回放質量對音頻硬件的依賴性較小,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機器上可以獲得基本相似的聲音回放質量。模塊文件根據不同的編碼方法有MOD、S3M、XM、MTM、FAR、KAR、IT等多種不同格式。
 
1、推薦的壓制過程
Audio CD------->EAC+編碼器------->音頻格式
Audio CD------->EAC-------->WAV------->包含了編碼器的軟件------->音頻格式

2、編碼器和解碼器的區別
以mp3格式為例:簡單來說編碼器就是(wav->mp3),解碼器就是(mp3->wav)。Wav屬于原始音頻文件,要利用其做中轉站,如刻CD、抓取CD、格式之間的轉換。
如果你用的是蘋果機,可以到官方網站找找有沒有相應的編碼器、解碼器。

3、編碼算法復雜度低=編碼運算量小=編碼快=硬件設備技術上容易支持編碼(如移動音頻播放設備能把錄音保存成mp3格式),反之亦然。
解碼算法復雜度低=解碼運算量小=解碼快=硬件設備技術上容易支持播放,反之亦然。

4、什么是外掛?
以圖形界面(而非dos命令行)操作編碼器、解碼器的程序,推薦!

5、編碼器推薦參數





關于APE與FLAC
(摘自“DIY HiFi for PC進階指引”)

兩者都為無損音頻壓縮格式。

文件大小:FLAC稍大

推薦設置下的編碼速度:FLAC慢很多。

解壓速度:APE慢很多。

硬件設備支持:FLAC占絕對優勢。

播放容錯度:APE損壞只有極少量播放軟件(我只見到WINAMP)支持,FLAC輕易跳過錯誤部分。

解壓容錯度(最致命的問題):APE損壞整首歌曲無法解壓,FLAC損壞可去除錯誤部分輕易解壓(如果錯誤很少,跳過一下聽覺是可以忍受的)。

文件損壞是確實存在的(一般音樂網站上下載回來mp3不少是損壞的),上傳(應該是最容易出現錯誤)、下載(最少出現錯誤,但上傳的有錯下載再好也沒用)、代理下載、病毒破壞等都有可能導致文件損壞。沒遇到只是因為你接觸的不夠多。

這里并不是要求大家要把APE怎樣,而是推薦不再新壓制APE格式。






無損音頻壓縮格式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轉引自美麗元素論壇(www.b-factors.com)作者:Superguest 

以下文章是本人熬夜從FLAC官方網站翻譯下來的,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對這種在國外已經替代APE的優秀格式有所了解。

FLAC代表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 免費的無損音頻壓縮 。
簡而言之,FLAC與MP3相仿,但是是無損壓縮的,也就是說音頻以FLAC方式壓縮不會丟失任何信息。這種壓縮與Zip的方式類似,但是FLAC將給你更大的壓縮比率,因為FLAC是專門針對音頻的特點設計的壓縮方式,并且你可以使用播放器播放FLAC壓縮的文件,就象通常播放你的MP3文件一樣(現在已經有許多汽車播放器和家用音響設備支持FLAC,在FLAC的網站上你可以找到這些設備廠家的連接)。

FLAC是免費的并且支持大多數的操作系統 ,包括Windows, "unix" (Linux, *BSD, Solaris, OS X, IRIX), BeOS, OS/2, 和Amiga。并且FLAC提供了在開發工具autotools, MSVC, Watcom C, 和Project Builder上的build系統。

FLAC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數據流的格式
以庫的形式提供的參考編碼器和解碼器
flac, 一個以命令行方式工作的可以編解碼FLAC文件的程序(譯注:有些象Lame吧?)
metaflac, 以命令行方式工作的FLAC文件的metadata編輯器
不同音頻播放器的輸入插件

我們所說的“FLAC是免費的”不僅僅意味著你可以不花錢而得到它。更重要的是FLAC的文件格式是對公眾完全開放的,你可以以任何目的使用它(FLAC 項目只保留維護 FLAC 格式規格和確認兼容特性的權利),FLAC的文件格式和編碼/解碼的實現方式都不受任何已知專利的限制。還有,所有的源代碼都在開放源代碼的授權方式下可以得到。
FLAC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開放和免費的無損音頻壓縮格式 。

FLAC的特性:

無損失壓縮: 被編碼的音頻(PCM)數據沒有任何信息損失,解碼輸出的音頻與編碼器的輸入的每一個字節都是一樣的。每個數據幀都有一個當前幀的 16-bit CRC 校驗碼,用于監測數據傳輸錯誤。對整段音頻數據,在文件頭中還保存有一個針對原始未壓縮音頻數據的MD5標記,用于在解碼和測試時對數據進行校驗。

快速: FLAC更看重解碼的速度。解碼只需要整數運算,并且相對于大多數編碼方式而言,對計算速度要求很低。在很普通的硬件上就可以輕松實現實時解碼。

硬件支持: 由于FLAC提供了免費的解碼范例,而且解碼的復雜程度低,所以FLAC是目前唯一獲得硬件支持的無損壓縮編碼。

可以流化: FLAC的每個數據幀都包含了解碼所需的全部信息。解碼當前幀無需參照它前面或后面的數據幀。FLAC使用了同步代碼和CRC(類似于MPEG等編碼格式),這樣解碼器在數據流中跳躍定位時可以有最小的時間延遲。

可以定位: FLAC支持快速采樣精確定位。這不僅對于播放有益,更使得FLAC文件便于編輯。

富于彈性的metadata: 可以定義和實現新類型的metadata數據塊,而不會影響舊的數據流和解碼器的使用。目前已有的metadata類型包括tag,cue表,和定位表。已經注冊的應用程序可以定義自己專用的metadata類型(譯注:這一點與MIDI標準相似)。

非常適合于存檔應用: FLAC是一個開放的編碼格式,并且沒有任何數據的損失,你可以將它轉換為你需要的任何其他格式。除了每個數據幀的CRC和MD5標記對數據完整性的保障,flac(譯注:FLAC項目提供的命令行方式編碼工具)還提供了一個verify(校驗)選項,當使用該選項進行編碼的時候,編碼的同時就會立即對已編碼數據進行解碼并與原始輸入數據進行比較,一旦發現不同就會退出并且報警提示。(譯者:怎么樣,這樣壓縮出來的東西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便于對CD進行備份: FLAC有一個“cue表”metadata數據塊用于保存CD的內容列表和所有音軌的索引點。你可以將一張CD保存到一個單一文件,并導入CD的cue表格,這樣一個FLAC文件就可以完整地記錄整張CD的全部信息。當你的原來的CD損壞的時候,你就可以用這個文件恢復出與原來一模一樣的CD副本。

抗損傷: 由于FLAC的幀結構,使得一旦發生數據流的損壞,損失會被限制在受損傷的數據幀之內。一般只是會丟失很短的一個片段。而很多其他無損音頻壓縮格式在遇到損傷的時候,一個損傷就會造成后面所有數據的丟失。

FLAC不具有的特性:

數據縮水。FLAC是專門并且僅僅為無損壓縮而設計的,您可以選用許多其他優秀的有損壓縮方式如Vorbis, MPC, 和MP3(LAME提供了一個優秀的開放源代碼的實現)。

SDMI(例如cetera)兼容。FLAC不準備支持任何復制保護方法,實際上這些手段最終都是在浪費數據。(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所有這些手段最終都被證明是無效的,所以也可以說FLAC把這些無用數據壓縮到了零!)當然我們不能阻止某些人利用專用的metablock進行復制保護,但是他們的保護只會在他們自己解碼產品上有效,其他解碼器會跳過這些專門的metablock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見音頻格式大盤點
常見音頻文件格式 - 章鵬律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如果不嫌累,這兒有最全的音頻格式詳解
如何區分音樂質量的好壞?一分鐘,教你如何從音頻格式看音樂等級
常見音頻文件格式有哪些?
音頻文件格式全介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平果县| 大名县| 连平县| 凤阳县| 东阿县| 玉环县| 榆社县| 蒙城县| 余姚市| 宜兰市| 揭阳市| 平和县| 清河县| 万山特区| 三河市| 元谋县| 庆云县| 扎鲁特旗| 裕民县| 垦利县| 天镇县| 达州市| 洮南市| 宜川县| 台安县| 镇康县| 化德县| 康定县| 桐庐县| 罗定市| 黎平县| 海兴县| 婺源县| 凌海市| 个旧市| 华安县| 永济市| 衢州市| 永泰县|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