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解語:在中國的北方,曾經是一望無際的荒涼,保留著原始生態的神秘。那里是綠水青山、生態寶藏。迷人的夕陽、遍地的野花、棒打狍子、瓢舀魚......那里叫北大荒。
在那個地方,創造出來了近現代中國史的無可替代的奇跡與輝煌。一聲屯墾戍邊的號角,百萬轉業官兵和各地青年來到那個被稱作北大荒的地方。他們用青春激勵生命;他們用汗水澆灌黑土地;他們用思念寫下動人的詩行;他們用赤誠不愧對于國家和黨。
那是個需要戰勝貧窮的年代;那是個需要奉獻的年代;那是個需要精神食糧支撐的年代......那些來自祖國各地的被叫做知青的人們,歷史不會將你們的功績遺忘。時間在歲月里被洗刷,多少艱難困苦都成為回憶。再回首,距離那段知青下鄉墾荒戍邊的日子已經有五十年的歷程。縱覽今日的盛世康莊,曾經你們那一代人守護十年的北大荒已經成為今日名副其實的北大倉。
你們在2019年7月中旬的盛夏,聽著那火車一次次轟鳴,透過車窗一遍遍想象,想象那些父老鄉親的模樣。你們望著星空任由淚水流淌,多少難忘在心底珍藏。高聲吶喊:我回來了,養育我十載的第二故鄉。我們是杭州知青,我們是一個時代的崢嶸。
你們可知?那份翹首期盼仿佛穿越時光——虎林人民正在日夜期盼,期盼你們的歸來。
感慨之!吟詠乎!
虎林本土文學愛好者們,用真情為你們寫下動情的詩句。惟愿:家的味道還一如既往......
編輯/張松杰
圖/杭州知青 陳少峰 吳國強 提供
我 愛 我 的 第二 故 鄉 北 大 倉
文/劉君哲
我在北京土生土長
五十年前分配到北大荒
獻身邊疆教育事業
書寫了半生華麗篇章
我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
分散在各行各業崗位上
我驕傲 我自豪
我感到無上榮光
我愛我的故鄉北京
更愛我的第二故鄉
我們如今的北大倉
愿我們北大倉更加秀麗
更加富強
愿北大倉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更加安康
圖/杭州知青 陳少峰 吳國強 提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劉君哲 男 1944年6月9日生于北京市西城區。1966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 曾在虎林逸夫中學 、虎林市教師進修學校 、 虎林電大等單位,先后歷任教師、 教導主任 、 校長等職 。1987年被評為首批中學高級教師?,F任虎林市老干部局讀書會副會長。一生愛好詩詞文學, 為黑龍江省詩詞協會、中華詩社會員,曾任《虎林藝苑》、《月牙湖》主編、編委,有詩文先后在《光明日報》等全國報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