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張醫生)
肝功能是常規體檢報告中必查的一項。那么肝功能報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肝功能檢查主要包括反映肝損傷的指標和肝代謝的相關指標。肝功能最基本的項目主要有血清蛋白(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紅素(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以及堿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轉肽酶。
肝功能的結果,臨床上往往需要結合患者情況以及更多的其他輔助檢查來綜合判斷病人疾病。在此我們僅簡單認識一下肝功能的各項檢查項目及意義。
正常成人血清總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白/球比(A/G)為(1.5-2.5):1。血漿蛋白主要反映慢性肝損傷以及肝細胞儲備能力。血漿蛋白出現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白蛋白(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或減低,白/球倒置等。
1)白蛋白(總蛋白)降低:肝臟代償能力很強大,因此,只有肝臟嚴重損傷,才會出現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甚至出現低蛋白血癥(總蛋白<60g/L或者白蛋白<25g/L)。引起低蛋白血癥的原因有肝臟本身的疾病和肝臟以外的疾病。前者包括亞急性重型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續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原因如缺血或者毒素誘發的肝損傷等等;非肝臟的疾病,包括饑餓或者消化吸收問題出現的營養不良患者;腎病綜合征、嚴重的燒傷、急性大失血等引起的蛋白丟失過多;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甲亢、重癥結核等等均可引起低蛋白血癥。
2)球蛋白升高,主要見于免疫或者血液系統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此外還有一些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會引起球蛋白升高。而長期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者會抑制合成,從而導致球蛋白降低。
3)A/G倒置,常見于嚴重的肝損傷或M蛋白血癥,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續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等等。
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也是反映肝功能損傷的程度,因前者主要分布在肝臟,其靈敏度較后者更高。一般情況下,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的參考值≤40U/L,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 1.15。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他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病,轉氨酶也會升高。其中以急性病毒性肝炎升高最為明顯,可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升高。此外,膽汁淤積、急性心梗、腎病、骨骼肌疾病等也會伴隨轉氨酶的升高,需結合病人情況以及轉氨酶升高水平綜合判斷。
轉氨酶
膽紅素的數值,可以用來判斷患者有無黃疸,黃疸的輕重程度,推斷黃疸發生的原因(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梗阻性黃疸)。
肝內外膽管阻塞性疾病如結石、胰頭癌等引起的膽管阻塞、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內膽汁淤積等等,均可引堿性磷酸酶增加,當然,還有一些骨骼、胃腸道以及一些全身疾病如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等也會引起堿性磷酸酶升高。
膽道阻塞性疾病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所致的慢性膽汁淤積以及肝癌引起的肝內阻塞,都會引起γ-谷氨酰轉移酶明顯升高,甚至超過上限的10倍以上。其他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腫瘤等疾病該酶也會升高。
對于肝功能的判斷,不能單憑借一個結果的數值,臨床上需要結合臨床患者的病情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