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字是我在簡書上的「我幫你讀」系列文集中,我幫你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文相對應的詳細讀書筆記。如果是第一次來讀「我幫你讀」系列文章,那么可以去看看「我幫你讀」系列目錄、序言及規則。
本文關鍵點:
為了資訊而閱讀vs為了理解而閱讀
讀者面對一篇文字需要提出的問題(這四個問題貫穿全文,無論讀什么著作,都可以問出這些問題,或這些問題的變種):
結構
基礎閱讀 (學前)
檢視閱讀
分析閱讀 —— 論說性著作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一本書的分類
贊同或反對作者 - 以下三種心態是明智與有益的對話中必要的條件
爭辯時注意帶進去的情緒,否則你的爭論會流于情緒化,而不是在說理了。
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設彈出來。一場好的辯論是不會為假設而爭吵的。
在了解但不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聲明:
讀者不能任意使用這些工具,要確保自己能夠確定作者的問題,并且能夠證明自己的論點,然后注意上面3種心態。除非這些指出來的問題確實和作者的結論相關,否則沒有理由去做這樣的評論。
輔助閱讀
如何使用字典 - 文字的規則: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 事實的規則
如何閱讀實用性的書 —— 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在評判一本實用性的書時,所有的事都與結果及目標有關。
實用性的書 —— 說服的角色
這兩者決定了讀者是否接受著作人的實用性觀點。
如何閱讀想象文學
閱讀故事、戲劇和詩的一些建議
如何閱讀歷史書
如何閱讀傳記與自傳
閱讀當前的事件
閱讀文摘的注意事項
閱讀科學與數學
閱讀哲學書
偉大的哲學家在他的作品背后,都有自己特定的中心思想與原則,或隱或顯不一而足。
神學
閱讀社會科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