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流程
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兩組被試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向兩組被試分別介紹情況,給甲組介紹情況時說“此人是個罪犯”;給乙組介紹情況時說“此人是位著名學者”,然后,請兩組被試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征進行評價。
甲組被試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兇狠、狡猾,下巴外翹反映著其頑固不化的性格;
乙組被試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頑強精神。
實驗結論
人們對社會各類的人有著一定的定型認知。把他當罪犯來看時,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歸類為兇狠、狡猾和頑固不化,而把他當學者來看時,便把相同的特征歸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堅韌性。這是刻板效應。
刻板印象,是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于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表現為:在對于具有許多共同之處的某類人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判斷,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結論,這就簡化了認知過程,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消極的一面表現為:在被給與有限材料的基礎上做出帶普遍性的結論,會使人在認知別人時忽視個體差異,從而導致知覺上的錯誤,妨礙對他人做出正確的評價。
經典習題
1.(單選)對一群人的特征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特征歸屬于團體中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每個人都具有這種特征,而無視團體成員中的個體差異。這種現象屬于( )。
A.社會刻板效應
B.暈輪效應
C.首因效應
D.近因效應
參考答案:A
2.(單選)在運動會開始之前,班上同學對具有非洲血統的托尼抱有非常高的期望,認為他能夠包攬100米、200米短跑項目的冠軍。但事與愿違,托尼在這兩項比賽上都未能進入決賽,這體現了( )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刻板效應
參考答案:D
3.(單選)人們對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較籠統、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這種看法作為評價人或事物的依據是( )。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刻板印象效應
參考答案:D
4.(判斷)“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種刻板印象。( )
參考答案:×
零散的知識不易學
想要過關還得祭出這個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