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
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調安魂曲、威爾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 三大神劇是指哪三首呢
三大神劇是指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天地創造和孟德爾頌的伊利亞
3. 中國樂器有哪幾類呢
中國樂器依八音分類法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
4. 中國傳統音樂如何分類呢
傳統音樂分為器樂、民歌、曲藝及戲曲四類
5. 西方樂器如何分類呢
西方樂器總括分為擦弦、木管、銅管及敲擊四大類
6. 五大綱琴協奏曲是指哪幾首呢
貝多芬的第五號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C小調鋼琴協奏曲、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合稱為“五大綱琴協奏曲”
7. 六大交響曲是指哪幾首呢
六大交響曲包含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和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
8. 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是哪幾首呢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并稱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9. 什么是自然音呢
指的是自然音階上的音,包括(自然)大調和自然小調上的音
10. 什么是聲音的基本要素呢
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高、音量、音長與音色
11. 音樂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 ?
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哈(Bach, Johann Sebastian)與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三人并稱為音樂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爾托克(Bartok, Bela)
12. 音樂的要素有哪些呢
音樂的精髓透過音樂的要素來傳達與表現,而音樂的要素包含了節奏、旋律與合聲
13. 音樂的新舊約是指什么呢
在音樂史上,通常我們會把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比喻為舊約圣經,且把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比喻為新約圣經
14. 絕對音感與相對音感是指什么呢
能瞬間聽出某個音音高的能力稱為絕對音感;相對于絕對音感而言,在某音的比較下才能聽出音高的能力稱為相對音感
15. 圓舞曲之父是誰呢
圓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約翰史特勞斯(Strauss,Johann(Vater))
16. 圓舞曲之王是誰呢
圓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約翰史特勞斯(Strauss,Johann(Sohn))
17. 誰是歌曲之王呢
奧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為留有超過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稱為歌曲之王
18. 什么是標準音高呢
倫敦國際會議(1939)決定“標準A”音高為440,現今國際上普遍使用此規則
19. 音樂理論中的“樂音”與“噪音”如何定義呢
有人定義音樂作品中所使用的音稱為樂音(musical tone)其余皆稱為噪音(noise);也有人定義鋼琴鍵盤上一個周期所包含的十二個鍵為“樂音”,其余為“噪音”;也有不少書籍定義“樂音”為震動有規則的音響,“噪音”為震動無規則的音響
20. 什么是樂譜呢
凡是使用符號或文字來記載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速度、表情、演奏法….即可稱為樂譜
21.誰是“交響曲之父”呢?
“交響曲之父”指的是海頓(Haydn, Franz Joseph)。由于當時的人們總把音樂會當作打瞌睡的場所,海頓創作了在漫長的寧靜之后突然鐘鼓齊鳴的“驚愕”交響曲
誰是“協奏曲之父”呢?
“協奏曲之父”就是因一頭紅發而被稱為“紅發教士”的韋瓦第(Vivaldi, Antonio)
誰是“音樂之父”呢?
“音樂之父”就是出身于音樂世家的巴哈(Bach, Johann Sebastian)
誰是“音樂神童”呢?
“音樂神童”就是從小就到處旅行演奏并創作的莫札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
誰是“神劇之父”呢?
“神劇之父”指的是神劇“彌賽亞”的作者韓德爾(Handel, George Frideric)
誰是音樂史上的“樂圣”呢?
“樂圣”是指喪失聽力的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
誰是“鋼琴詩人”呢?
波蘭作曲家蕭邦(Chopin, Fryderyk Franciszek)被視為鋼琴音樂最偉大的作曲家,通常被譽為“鋼琴詩人”
什么是AAD/ADD/DDD錄音呢?
AAD/ADD/DDD三位字母的第一位字母表示演奏過程是以何種方式收音;第二位字母表示后來混音及編輯的過程采用何種方式;第三位字母表示以何種方式拷貝復制何謂中國五聲音階?
我國古代利用三分損益法求得五聲音階,其音程為大二度與小三度,分別為宮,商,角,征,羽什么是4D錄音呢?
所謂的4D錄音是指德國DG唱片公司所研發出的錄音技術,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Remote- controlled microphone pre-amplifier 2.21-bit digital-floating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 3.Stagebox principle / Digital network 4.All-digital mixing / Authentic Bit imaging
甚么是變化音呢?
不是自然音的就是變化音,簡單的說就是有臨時升降記號的音!
錄音技術符號的A與D是表示甚么呢?
在錄音技術中,A表示類比收混音或是拷貝,D是表示數位收混音或是拷貝
十二平均律是由誰首創?
中國十二平均律是由明代朱載堉首創,西洋十二平均律是由德國J.S.Bach首創
什么是中國的樂樂徽?
中國的樂徽是排蕭,是屬于八音中的匏
中國的音樂節是什么時候?
中國的音樂節為四月五日,也就是與我們的清明節同一天
在眾多知名的作曲家里,被稱為樂圣的是誰?
樂圣所指的是貝多芬,他寫了世界知名的九大交響曲及被稱為鋼琴新約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等作品
交響詩是由誰首創?
交響詩是由李斯特首創,他曾受業于車爾尼
巴哈同年出生卻在英國成名的作曲家是誰?
與巴赫同年出生而在英國成名的作曲家是韓德爾
我們平常練習時所使用的節拍器是由誰所發明的?
節拍器是由德國人梅智所發明
世界三大芭蕾舞劇為何?
世界三大芭蕾舞劇為柴可夫斯基所做的天鵝湖,睡美人及胡桃鉗
音樂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協奏曲為何?
音樂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協奏曲為科賴里所做的大協奏曲
何謂組曲?
由幾首短曲所組成的樂曲稱為組曲
古代組曲的順序為何?
古代組曲的順序為阿勒曼 庫朗 薩拉邦 吉格
法國歌劇的創始人是誰?
法國歌劇的創始人是盧利
何謂鋼琴的新約與鋼琴的舊約?
鋼琴的新約所指的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鋼琴的舊約所指的是巴哈的十二平均律
代表古典樂派結束浪漫樂派開始的作曲家是誰?
代表古典樂派結束浪漫樂派開始的作曲家是貝多芬
何謂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通常使用于奏鳴曲、交響曲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是由程式部、發展部及在現部所構成
樂劇是由誰所創?
樂劇是由華格納所創
在西洋音樂史上有哪幾位作曲家是二十世紀新音樂的開創者?
在西洋音樂史上被稱為是二十世紀新音樂的開創者有德布西、荀白克及史特拉文斯基
在音樂史上將鋼琴發揮充分功能的作曲家是誰?
在音樂史上將鋼琴發揮充分功能的作曲家是貝多芬
何謂俄國五人組?
包羅定、巴林基雷夫、庫宜、穆索斯基及李姆斯基.科薩可夫被稱為俄國五人組
何謂卡農?
卡農是在十三世紀時起源于德國使用模仿手法所做的樂曲
交響樂團的樂器編制為何?
一般現代的交響樂團編制大致可分為弦樂、木管、銅管及敲擊四組樂器
所謂樂團的女王所指的是什么樂器?
在管弦樂團中被稱為樂團的女王的樂器是小提琴
在木管樂器中屬于C 調樂器的有哪些?
在木管樂器中屬于C 調樂器的有長笛、雙簧管及低音管
在木管樂器中屬于移調樂器的有哪些?
在木管樂器中屬于移調樂器的有豎笛、英國管及薩克管
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小提琴由四條弦所構成分別為E A D G
中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中提琴由四條弦所構成分別為A D G C
大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大提琴由四條弦所構成分別為A D G C低音大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低音大提琴由四條弦所構成分別為G D A E
吉他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吉他由六條定弦所構成由高至低分別為E B G D A E 又稱為六弦琴
在所有弦樂器當中唯一的演奏音高與實際音高不同的樂器為何?
在所有弦樂器當中唯一的演奏音高與實際音高不同的樂器為低音大提琴,它的實際音高比記譜音高低八度
在木管樂器當中表情力及強弱細致性表現最好的樂器為何?
豎笛是在所有木管樂器當中表情力及強弱細致性表現最好的樂器
在木管樂器當中善于表現嘲諷氣氛的樂器為何?
低音管是在木管樂器當中善于表現嘲諷氣氛的樂器
在交響樂團中最常用的木管樂器有哪些?
在交響樂團中最常用的木管樂器有長笛、雙簧管、豎笛及低音管
誰有和聲學之父之稱?
法國了作曲家及理論家拉摩Rameau,Jean-Philippe (1683-1764) 有和聲學之父之稱,他是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
何謂清唱劇?
清唱劇通常已故視為題材,有角色但無布景與動作的音樂
何謂巴黎六人組?
巴黎六人組(Les Six)為米堯(Milhaud)、普朗克(Poulence)、澳里克(Auric)、迪霍(Durey)、塔樂費爾(Tailleferre)、奧乃格(Honnegar)
何謂俄國五人樂派?
俄國五人樂派(The Russian Five)為玻羅定(Borodin)、巴拉基雷夫(Balkirev)、桂宜(Cui)、莫索斯基(Moussorgsky)、里姆斯基-科薩可夫(RimskyKorsakov)
樂音與噪音的差別為何?
樂音是震動有規則,有一定高度的音;噪音則為震動沒有規則,沒有一定高度的音
五線譜的作用為何?
五線譜能記載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及樂曲的速度和演奏法
譜號可分為哪三大類?
我們平常常見的譜號大致可分為高音譜號(又稱為G譜號),低音譜號(又稱為F譜號),及中音譜號(又稱為C譜號)
何謂單譜表?
只用一行五線譜來記載樂曲的譜表稱之為單譜表
何謂大譜表?
將高音譜號及低音譜號的譜表重疊起來一起使用的譜表即為大譜表,通常用于鋼琴及風琴等樂譜上
何謂聯合譜表?
在大譜表上方連接一個高音譜表或低音譜表即成為聯合譜表。或在大譜表上方連接三個高音譜表合一個低音譜表也成為聯合譜表(混聲四部)。或連接兩個高音譜表,一個中音譜表和一個低音譜表也稱為聯合譜表(弦樂四重奏)。另外還有管弦樂團所用的總譜表也稱為聯合譜表,他將各種譜表連接起來是最完整的聯合譜表
何謂小節,小節線與雙小節線?
音樂有小節,小節則由小節線來劃分,雙小節線則是用在曲子的結尾
單拍子與復拍子如何區別?
用單純音符作拍子的單位稱為單拍子;若用復點音符作拍子的單位則稱為復拍子
何謂交錯拍子?
在相同或不同樂器的合奏曲當中,不同的聲部以不同的拍號同時交錯演奏的拍子稱為交錯拍子
何謂變態拍子?
再樂曲進行時,為了增加曲趣,時常變換拍號,稱為變態拍子
何謂強起拍?
樂曲用強拍開始稱為強起拍,強起拍的樂曲每小節的拍數都會是完整的
何謂弱起拍?
曲子從弱拍開始稱為弱起拍,弱起拍的曲子第一小節與最后一小節的拍子是不完全的,但這兩小節的拍子加起來即可成為一個完全的小節
何謂混和拍子?
五、七、九拍子被稱為混和拍子
豎笛五重奏是由豎笛、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組成
銅管五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銅管五重奏是由第一小號、第二小號、法國號、長號、低音號所組成
弦樂四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弦樂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組成
鋼琴三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鋼琴三重奏是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所組成
有哪些作曲家曾經編寫管弦樂曲“羅密歐與朱麗葉”?
浦羅柯菲夫(Prokofiev)、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白遼士(Berlioz)三人均曾編寫過管弦樂曲“羅密歐與朱麗葉”
1.三大芭蕾舞劇:
答案:《睡美人》《胡桃夾子》和《天鵝湖》
2.《雪絨花》是那布電影中的曲子?
答案:《音樂之聲》
3.十二平均律是由誰首創?
答案:中國十二平均律是由明代朱載堉首創,西洋十二平均律是由德國巴哈(赫)首創
4.吉他有多少根弦?
答案:6根
5.老、少斯特勞斯是什么關系?
答案:父子
6.《小白菜》是那個地區的民歌?
答案:河北
7.誰把鋼琴發揮到及至?
答案:貝多芬(音樂之王)
8.關于《唱支山歌給黨聽》的題目 (忘了)
答案:雷鋒
9.圓舞曲也叫什么?
答案:華爾茲
10.不是中國樂器的是
答案:小號
11.黑管是什么樂器的別稱
答案:單黃管
12.國際歌的詞作者
答案:鮑狄埃
13.問題:國際歌的作曲者
答案:比爾。狄蓋特
14.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答案;風云兒女
15.樂器女王之稱的是什么樂器
答案:小提琴
16.卡農的作者
答案;帕赫貝爾
17.“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哪個地方的歌曲
答案:青海
18.超級樂者是哪個國家研發的
答案:中國
19.樂圣之稱的是誰?
答案;貝多芬
20.“掀起你的蓋頭來”是哪個族的歌曲
答案:新疆維吾爾族
21.法國號又稱什么?
答案:圓號
22.簡譜的發明者是誰?
答案:舒威
23.音樂神童是誰?
答案:莫扎特
24.圓舞曲之父是誰?
答案:老約翰
25.進行曲之王是誰?
答案:蘇沙
26.誰是鋼琴詩人?
答案:蕭邦
27.法國歌劇的創始人是誰?
答案:呂利
28.響板的發源地是哪?
答案:西班牙
29.哪種不是混合拍?
選項是:3、5、7、9拍。答案:選3拍。
30.簡譜最早被哪個國家使用?
答案:法國
31.貝多芬的哪個交響曲被稱為命運交響曲。
答案:第五交響曲
32.音樂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協奏曲為何?
答案:科賴里所做的大協奏曲。
33.中國的音樂節是什么時候?
答案:四月五日
34.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多明戈是哪國人?
答案:西班牙
35.貝斯有幾根弦?
答案:4根
36.樂劇是由誰所創?
答案:瓦格納
37.鋼琴曲中的舊約是什么?
答案:十二平均律
38.標準音A的音高是多少?
答案:每秒振動450次
39.關于吉他弦的問題
答案:E B G D A E
40.《彈起我心愛的土琵芭》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答案:鐵道游擊隊。
41.《賣報歌》的作者是誰?
答案:聶耳
42.啊里山的姑娘是什么族的歌
答案:高山族
43.指揮棒最先是拿什么代替的?
答案:紙卷
44.《畢業歌》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歌
答案:《桃李劫》
45.《老人河》是哪個國家的歌曲
答案:美國
46.古箏和古琴哪種的弦多?
答案:古箏
47.在所有的弦樂器中唯一的演奏音高和實際音高不同的樂器是什么?
答案:低音大提琴
48.哪位作曲家沒有編寫過管弦樂曲“羅密歐與朱麗葉”?
答案:貝多芬
49.“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卡雷拉斯是哪國人?
答案:西班牙
50.簡譜最早在什么世紀使用
答案:17世紀
51.在木管樂器中,善于表現諷刺氣氛的樂器為何?
答案:低音管
52.反映蕭邦一生的是?
答案:一曲難盡
53.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是第幾交響曲?
答案:第九交響曲
54.超級樂者這個游戲不屬于一下哪種類型?
答案:角色扮演類
55.西洋木管樂器中的“巴松”又稱為?
答案:雙簧管
56.誰是音樂之父?
答案:巴赫
57.“大珠小珠落玉盤”是形容哪種樂器的聲音?
答案:琵琶
58.歌劇圖蘭朵用了中國哪個民族旋律?
答案:是茉莉花
59.國際歌中的中文部分起初是由哪種語言翻譯過來的?
答案:俄語
60.印象派代表人物是
答案:德彪西
61.中國樂器的樂徽是什么?
答案:排蕭
62.交響曲之父是誰?
答案:海頓
63.單簧管屬于哪一類樂器?
答案:木管
64.《蝴蝶夫人》的作曲者是誰?
答案:普契尼
65.音樂的新約是指什么
答案: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
66.誰是歌曲之王
答案:奧地利的舒伯
67.誰是“交響曲之父”?
答案:海頓,他創作了“驚愕”交響曲
68.誰是“協奏曲之父”?
答案:因一頭紅發而被稱為“紅發教士”的維瓦第
69.交響詩是由誰首創?
答案:李斯特
70.節拍器是由誰所發明?
答案:德國人梅智
71.代表古典樂派結束,浪漫樂派開始的作曲家是誰?
答案:貝多芬
72.小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答案:4,分別為E A D G
73.中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答案:4,分別為A D G C
74.大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答案:4,分別為A D G C
75.低音大提琴由幾條定弦所構成分別為什么音?
答案:4,分別為G D A E
76.誰有和聲學之父之稱?
答案:法國了作曲家及理論家拉摩
77.誰是俄國音樂之父?
答案:俄國作曲家葛令卡
78.長調屬于哪個民族?
答案:蒙古族
79:花兒與少年是哪個地方的民歌?
答案:青海
80.童年這歌的作者是誰`?
答案:羅大佑
81.《霓裳羽衣》是哪個朝代的戲曲?
答案:唐
83.下面哪個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答案:悲愴交響曲
84.被稱為“交響樂團心臟”的是?
答案:弦樂器
-------------------------【音樂常識】----------------------------------
下面的題目都是讓你選不是的項目,我這里給出的是是的答案
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
莫札特的D小調安魂曲、威爾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 三大神劇是指哪三首呢
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天地創造和孟德爾頌的伊利亞
3. 音樂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
布拉姆斯,巴哈,與貝多芬三人并稱為音樂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爾托克
4. 聲音的基本要素呢
音高、音量、音長與音色
5. 三大芭蕾舞劇:
《睡美人》《胡桃夾子》和《天鵝湖》
6. 音樂的要素有哪些呢
節奏、旋律與合聲
7. 在西洋音樂史上有哪幾位作曲家是二十世紀新音樂的開創者?
德布西、荀白克及史特拉文斯基
8. 在木管樂器中屬于C 調樂器的有哪些?
長笛、雙簧管及低音管
9. 在木管樂器中屬于移調樂器的有哪些?
豎笛、英國管及薩克管
10. 在交響樂團中最常用的木管樂器有哪些?
長笛、雙簧管、豎笛及低音管
11.豎笛五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豎笛、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組成
12.銅管五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第一小號、第二小號、法國號、長號、低音號所組成
13.弦樂四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組成
14.鋼琴三重奏是由哪些樂器所組成?
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所組成
15.有哪些作曲家曾經編寫管弦樂曲“羅密歐與朱麗葉”?
浦羅柯菲夫、柴可夫斯基、白遼士
---------------------【中國民族樂器大全】------------------------------
中國民族樂器
吹 奏 類
塤、笛子、簫、管子、嗩吶、角
擊 奏 類
擊奏類
編磬、鈸、鑼、云鑼、揚琴、木魚、編鐘
彈 奏 類
古琴、琵琶、瑟、古箏、箜篌、阮、三弦、
拉 奏 類
二胡
---------------------【中國古代音樂簡史】------------------------------
中國古代音樂簡史
一.上古音樂(約前8000-約前2070)
中國音樂的歷史,已知的大約已有8000-9000年的歷史。
原始樂舞的內容
·1、關于勞動生產。
·2、以自然災害作斗爭或強健身體。
·3、祭祀性樂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前11世紀—前211年)
夏
在我國歷史上統治者都有用大型樂舞頌揚自己的功德的做法,這種形式始于夏代。《大夏》是歌頌禹治水功績的樂舞。
周
·周代在禮樂制度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宮廷雅樂體系。周代音樂機構是大司樂。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導致其禮樂制度“禮崩樂壞”。www.doc100.cn
《詩經》《詩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編纂成書,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的。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
《楚辭》“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楚國巫風盛行。《楚辭》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當時楚國各地包括沅湘一帶的民間祭神的歌曲。《九歌》的音樂也就是所謂的“楚聲”,有的歌詞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個語助詞,如“兮”、“思”之類,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樂器 古琴
我國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無碼彈撥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琴曲流傳下來。
1、《高山流水》
2、《廣陵散》
三。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秦漢樂府(前221-220)
·樂府: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政權,創立了一系列國家制度。其中包括參照周朝采風制度首次設立的國家音樂機構“樂府”。到魏晉六朝時,樂府便由機關的名稱一變而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樂府作為音樂機構,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間音樂及管理宮廷音樂,這一點對后世的音樂及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音樂形式
·樂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公元220-581)
·三國魏晉南北時期是一個戰亂頻仍,民族融合的時代,其音樂的首要特點是中原音樂與周邊各少數民族音樂的互相滲透。
3、《酒狂》
4、《梅花三弄》
四、隋唐時期的音樂(公元589-907)
音樂形式
·唐代所出現的三種類型的音樂:雅樂、清樂、燕(宴)樂。
·雅樂屬于周秦古樂系統,與俗樂相對,用于郊廟祭享。
·“清樂”即“清商樂”是從漢魏延續下來的前代音樂遺存。(主要是南朝民歌)
·隋唐宮廷燕樂集中的反映了這一時期最高的音樂成就。
宮廷音樂
·多部樂:隋、唐都把影響較大的外族音樂專門分部,至唐貞觀時總共分為十部:燕樂、西涼樂、清商樂、高麗樂、天竺樂、安國樂、龜茲樂、文康樂、康國樂、疏勒樂。
民間俗樂
·曲子:隋、唐五代的曲子也稱小曲,是指流行于村鎮、集市廣泛用于填詞的民間常用曲調。一般來自經過長期流傳、選擇、加工的民間歌曲。這些較為固定的曲子,包括前代流傳下來并經過篩選的樂曲,例如大曲的某些段落,便是曲牌(文學家稱之為詞牌或詞調)。曲牌的誕生,宣布了一個新的音樂體系行將誕生。
樂器及音樂家
·笙、簫、箏、篳篥、橫笛、(曲項)琵琶、五弦琵琶等, 都在唐燕樂中使用。唐代器樂極其豐富多采,尤以琵琶最為盛行,可謂高手云集。
隨著各民族音樂的交流,唐代出現了兩件拉弦樂器:軋箏和奚琴。是用竹片擦弦發音的;奚琴是后來胡琴的前身。
1、《霓裳羽衣舞》
2、《秦王破陣樂》
3、《陽關三疊》
五、遼、宋、金、元音樂(公元936-1368)
歷史背景
·遼、宋、金、元時代隨著中原文化大規模南移和南北文化的融合,產生了影響深遠的南曲、北曲。
·宋、元時期是我國音樂歷史的重要轉型階段。表現在其音樂主流由宮廷轉向民間,貴族轉向平民,歌舞轉向戲曲,普及面更廣,綜合性更強。
《滿江紅》
六、明、清時期的音樂(公元1368-1840)
·明、清時期,說唱和戲曲的品種越來越豐富,成為音樂最重要的兩大體裁。
·京劇:18世紀末徽班藝人首先把二黃(腔)帶進北京,19世紀初漢班藝人入京,他們以唱西皮(腔)著稱,在兩戲結合的基礎上又吸收了昆曲等多方面經驗,逐漸形成了以皮黃腔為主要唱腔的新劇種--京劇,一般可分為生、旦、凈、丑四種行當。
京劇“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器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豐富。絲竹樂合奏的形式在江南各地廣泛流行。還有多種鑼鼓形式在東南沿海各地發展起來。
《春江花月夜》
中國近代音樂(1840-1949年)
一、以學堂樂歌為中心的音樂活動(1898-1920年)
1902年,在廢除科舉制度辦新學堂的背景下,新興學堂開辦了音樂課,當然,那時的音樂課程內容單純,主要是教唱學堂樂歌。
學堂樂歌時期的音樂家
沈心工:中國“學堂樂歌之父”
李叔同(1880年--1942年)
①《送別》
李叔同作詞,曲調源自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二、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文化的建立(1920-1930年)
1919年的“五四”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從“五四”時候起,一方面發展著與工農革命相結合的群眾性音樂運動;另一方面,在“科學與民主”為旗幟的新文化思潮影響下,開始創建新的專業音樂文化。
在教育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的思想影響下,蕭友梅,吳夢非為代表的音樂家和音樂教師,為創建新的專業音樂教育事業,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所高等音樂學校國立音樂學院。(1929年更名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音樂家
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紀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于上海創辦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上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即后來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中國音樂教育事業先驅,在創辦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和培養專業音樂人才方面功不可沒。
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形成于清末民初(20世紀始),發展迅速,不久即風行全國,在港,澳及東南亞各國華僑聚居的地方也頗流行。它是流行于廣東地區的絲竹音樂,從早期曲目看,有不少是由當地民謠俚歌、俗調戲曲加以潤飾改變的。廣東音樂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明快活潑。《旱天雷》、《賽龍奪錦》、《雨打芭蕉》、《鳥投林》、《娛樂升平》、《步步高》等,都 是膾炙人口的優秀樂曲。
絲竹樂
④《步步高》
呂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頗有特色的廣東名樂。《步步高》曲如其名,旋律輕快激昂,層層遞增,節奏明快,音浪疊起疊落,一張一弛,音樂富有動力,給人以奮發上進的積極意義。
三、革命音樂運動和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展開(1930-1940年)
與專業音樂事業的創建和發展同時興起的是革命音樂運動,在三十年代的歷史進程中,革命音樂運動不斷的匯集著進步的音樂力量,逐漸成為推動中國新音樂文化的主要潮流。
隨著革命根據地群眾音樂運動的發展,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左翼文化運動蓬勃興起,1932年秋,由聶耳、田漢、王旦東、李元慶等組織的“北平左翼音樂家聯盟”,會同參加左翼文藝運動的還有賀綠汀、冼星海等人。
30-40年代音樂家及作品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聶耳(1912—1935)
以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開創新一代的樂風,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開辟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
先后寫有《碼頭工人歌》、《畢業歌》、《大路歌》、《新女性》、《義勇軍進行曲》《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梅娘曲》等30余首歌曲。
《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
冼星海(1905-1945年)
原籍廣東番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教學之余,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黃河大合唱》
四、解放區的音樂新貌
1942年延安文藝整風運動中,革命音樂工作者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針,音樂工作者開始有意識地深入到群眾中去,體驗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學習和極力開掘群眾熟悉的民間音樂,并創作了一大批音樂作品,有民歌,如《東方紅》《解放區的天等》,新秧歌劇《兄妹開荒》,新歌劇《白毛女》等,音樂戰線出現蓬蓬勃勃的新局面,并持續發展。
歌劇《白毛女》——北風吹
《白毛女》是中國第一部歌劇,在藝術形式上吸收了外國歌劇的一些因素,更多的是借鑒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諸多手法創作出來的。
50年代-60年代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音樂
1、《歌唱祖國》王莘作詞曲,作于1950年9月。
2、《我的祖國》
喬羽詞,劉熾曲。作于1955年,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
交響樂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交響樂在我國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其指導思想仍是源自“洋為中用”。
4、《春節序曲》
李煥之的《春節》組曲創作于1955至1956年,《春節序曲》是第一樂章,樂曲具有傳統節日春節時陜北大秧歌舞熱烈歡快的氣氛。
《春節序曲》以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以及陜北民歌為素材,通過對熱烈歡快的大場面的描寫,生動的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春節時的熱烈歡騰、同歌共舞的情緒。
協奏曲
近代協奏曲則指用一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出的大型樂曲。(如: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二胡協奏曲等。)協奏曲通常為三個樂章,也有單樂章的。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何占豪、陳鋼作曲。1959年寫成并首演。以越劇音樂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
樂曲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二、六十年代的音樂
舞劇《紅色娘子軍》樂曲欣賞
這是一部被人們稱為“紅色經典”的大型芭蕾舞劇。它是芭蕾舞中國化的代表作品。由中央芭蕾舞團集體改編。舞劇的音樂吸收了海南民歌為素材,塑造了性格鮮明的音樂形象。
中國現代音樂70年代---
三、70年代的音樂
京劇音樂現代化的嘗試
京劇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人稱之為“國劇”。
《沙家浜》選段:智斗
“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施光南(1940~1990)。《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假如你要認識我》、《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亞運雄風》、《打起手鼓唱起歌》。
《祝酒歌》韓偉詞,施光南曲。
四、80年代的音樂
“文革”結束后,音樂領域認真貫徹執行“改革、開放”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和熱情來迎接文化藝術發展的新紀元。
“西部歌王”王洛賓
王洛賓同志是享謄國內外的杰出音樂藝術家。他傾注畢生精力,搜集整理和創作了1000多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不少作品已成為我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經典之作,為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達爾和瑪利亞》、《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中廣為傳唱。
《半個月亮爬上來》
青海民歌,作者是“西部歌王”王洛賓(1913-1996),原名榮庭。其歌獲國家金唱片獎,《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為20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達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曲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外舉辦音樂會與講學,在聯合國總部展示其民歌成就。
《青春舞曲》
《達坂城的姑娘》
五、90年代的音樂
改革開放后的音樂界,充滿了清新、自由的空氣,中國的專業音樂創作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和繁榮景象。由于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現代西方音樂越來越多地被介紹到國內。一批青年作曲家紛紛亮出自己的旗號,不約而同地匯入了'現代派'的麾下。他們試圖以自己的探索和嘗試為中國音樂創作闖一條新路。這部分作品最初集中體現于各種器樂體裁,如交響樂、室內樂和民族器樂創作;后又逐步涉足于部分聲樂體裁,如藝術歌曲和藝術性的合唱音樂。
歌唱方法
美聲唱法:這是十七世紀產生于意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通常譯為美聲唱法、美聲樂派。
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語言為基礎,以行腔韻味為特長,并與形體表演渾然一體的聲、情、字腔相映生輝的綜合演唱藝術。
通俗唱法:20世紀30和40年代流行起一種輕柔的、多愁善感的唱法,以情取勝,用話筒擴大音響,由舞廳樂隊伴奏,稱為“低吟唱法”。
---------------------【中國民間音樂】------------------------------
民歌的概念
民歌即民間歌曲。民歌一詞中,民即民間,民間一詞在民間歌曲中的含義十分寬泛而開放,沒有屬名的歌曲、長期流傳的歌曲都可以習慣上歸入民歌。歌曲一詞由歌和曲二字組成,二者均指有歌詞和曲調的音樂體裁。與歌曲的相接近的概念有歌謠、小曲、小調等。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了那個時代、民族和文化的歷史及特征,記錄了該文化的風土人情。
中國傳統音樂在音樂形態上盡管由于不同民族、地區、歷史時期、體裁品種而各具特色,但它們仍有共同的特色。
1、以線狀為主的音樂思維方式。
2、以五聲調式為主干的音列結構。
3、均衡平穩的旋律進行。
五聲調式
1 2 3 5 6
宮 商 角 徵 羽
漢族民歌
漢族民歌品種繁多,有多種分類法,按其體裁可以分為三大類:號子(包括搬運號子、船工號子、作坊號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調(包括謠曲、時調、風俗儀式歌曲、舞歌等)3大類。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蒙古族
從蒙古民歌的音樂特點和風格上,可分為短調和長調兩類:
歌唱方式:呼麥
樂器:馬頭琴
《牧歌》《酒歌》
哈薩克族
民歌在哈薩克族民間音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音樂很有特色,樂器種類和樂曲形式也相當豐富。“冬不拉”為彈奏樂器,是哈薩克族民間最流行的傳統樂器。
《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
維吾爾族
維族處此三大文明交匯地區,吸收了多地域、多民族的音樂因素,發展了自身獨特的音樂,具有深厚音樂文化的傳統,有著名的大型套曲“木卡姆”、歌舞音樂“賽乃姆”、說唱音樂“達斯坦”和“可夏克”,以及豐富多樣的民族樂器和民間歌曲。
《阿拉木汗》《那孜爾庫姆》
彝族
彝族民歌有各不相同的品種,而概括起來,則大體上可分為敘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兒歌等幾大類。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藏族
西藏民歌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和本身的演變,依然具有可誦、可唱并能隨歌伴舞的特點。曲調質樸,流暢優美,節奏規整,具有舞曲特點。新民歌以頌歌為主,它用豐富而生動的語言,熱烈而樸實的感情,歌頌共產黨、毛主席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歌頌新社會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歌頌平叛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舞蹈:鍋莊 弦子
《北京的金山上》
朝鮮族
朝鮮族民間歌舞盛行,不論男女老少都有在鼓聲中翩翩歌舞的習慣,民歌也因此而具有強烈的律動感,富有舞蹈性。民歌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常見的有:勞動民歌、情歌、雜歌、俗歌。
朝鮮族以能歌善舞著稱于世,著名的民間舞蹈有農樂舞、長鼓舞、扇舞、頂水舞等。舞姿或輕盈舒展,或柔婉沉靜,或剛勁跌宕,明朗與含蓄相交織,細膩與大方相表里。朝鮮族歌曲旋律流暢婉轉、歡快明朗,如《桔梗謠》、《諾多爾江邊》等人人會唱。朝鮮族最有名的樂器是伽倻琴,伽倻琴有12根弦,音色深沉柔和,表現力很強。
《阿里郎》
---------------------【外國樂器簡介】------------------------------
弦 樂 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貝司),豎琴,吉它,電吉它,電貝司
木 管 樂 器
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英國管,大管(巴松),薩克斯管
銅 管 樂 器
小號,短號,長號,圓號,大號
鍵 盤 樂 器
鋼琴,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
打 擊 樂 器
定音鼓,木琴,小鼓,大鼓,三角鐵,鈴鼓,響板,砂槌,鈸鑼
---------------------【西方音樂簡史】------------------------------
畢達哥拉斯把音樂的音程與節奏的和諧與宇宙星際的和諧和秩序相聯系,因而把音樂納入他以抽象的數為萬物之源的理論中。然而他對弦長比例與音樂和諧關系的探討已經帶有科學的萌芽。另外兩位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則以論述音樂的社會、道德作用而著稱。
一、古希臘音樂(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46年)
戲劇,史詩與頌歌。《荷馬史詩》
二、古羅馬音樂(公元前146年--公元476年)
在古羅馬的宗教儀式中音樂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基本沿襲希臘音樂,但由于羅馬人崇尚武藝,因此銅管樂器相當發達。基督教于公元1-2世紀在羅馬帝國流傳,4世紀定為國教。
三、中世紀音樂(公元476年—14世紀初)
·西方藝術音樂的源頭是教會音樂,教會音樂以圣詠為主,圣詠是指單聲部,沒有固定節拍的基督教歌曲。
格里高利圣詠(或稱作格里高利素歌)
四、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公元13世紀—16世紀)
五、巴洛克時期的音樂(1600—1750年)
·音樂史上把歌劇誕生的1600年至1750年(巴赫去世)的這150年稱為巴洛克時期。
歌劇藝術的誕生
歌劇(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
1597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私人集會上演出的第一部歌劇《達芙妮》,由佩里作曲,里努奇尼作詞,可惜樂譜已遺失。現存最早的歌劇作品是1600年佩里和努奇尼的《尤麗狄西》(歐里狄克)。
音樂家
這時期的音樂家,如早期的蒙特威爾第、呂利、普賽爾、拉摩和維瓦爾第等大師已快被許多人遺忘,但晚期的音樂大師,巴赫、亨德爾作為歷史上的第一代最偉大的作曲家,則得到大家的重視,毫無疑問,他們的音樂是人類音樂的永恒經典。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巴赫一生對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歐洲音樂之父”。在許多國際性的音樂比賽中,往往都指定要演奏巴赫的作品。巴赫被稱為“不可超越的大師”,甚至被譽為“歐洲近代音樂之父”。
《G弦上的詠嘆調》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原為管風琴曲,是巴赫青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后由波蘭作曲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編為管弦樂曲,并由波蘭鋼琴家、作曲家陶西格改編為鋼琴曲。樂曲采用了d小調,4/4拍。
《勃蘭登堡協奏曲》
喬治·弗雷德里克·亨德爾(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樂曲《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利路亞》流傳最為廣泛。清唱劇是以宗教事件或宗教人物為主角的,以管弦樂與人聲歌唱為表現形式的大型作品,通常是作曲家根據劇本唱詞寫作旋律。
3、《哈里路亞》 選自清唱劇《彌賽亞》
六、古典主義時期音樂
古典主義音樂(公元1750—公元1827)
1750年開始至1827年貝多芬逝世為止這一時期的音樂。
古典主義的萌芽,發生在巴羅克時代的意大利。后來由于在維也納出現了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義音樂便得以形成。因此,音樂方面的“古典樂派”實際上指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古典主義藝術以恢復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勻稱和諧調,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觀的美。
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古典音樂的奠基人海頓確立了四樂章交響曲和四重奏的體裁形式;莫扎特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以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代替以往的神話題材,并發展豐富了歌劇音樂的表現形式;集大成者貝多芬將斗爭精神融入作品,反映民眾的共同心聲,把古典音樂推向頂峰。
“交響樂之父”約瑟夫.海頓 (1732-1809)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
1791年兩度訪問倫敦,寫出十二部《倫敦交響曲》。1798年與1801年,他分別寫成大型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
海頓的音樂創作包括各類音樂體裁。其中以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最為杰出。他共創作交響曲一百零八部,弦樂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
海頓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較為完整的管弦樂隊的編制原則,為后來交響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民常尊海頓為“交響曲之父”。
“音樂天才”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留下近50部交響曲,22部歌劇,50部各種形式的協奏曲,還有許多室內樂、獨唱、合唱作品,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在世界文化史上立下永久的豐碑。
他的藝術核心是歌劇,他完美地解決了歌劇的老問題,如音樂與劇詞的緊密結合,聲樂與樂隊、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平衡,獨唱與合唱合奏、戲劇與音樂的平衡等。其代表作以《唐璜》、《費加羅的婚禮》、《魔笛》等最為名。
《G大調弦樂小夜曲》
“樂圣”貝多芬 (1770--1827)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早期作品具有海頓和莫扎特的風格,但后來發展了一種完全屬于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個性鮮明,較前人有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貝多芬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
《命運交響曲》
1808年貝多芬發表了他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在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里,“命運”是活生生的。它會“敲門”,它會蹣跚,它會歡呼。短短的30分鐘里,描寫了個人的孤獨感和人類世界的沖突。
《第九交響曲》(合唱)
這部交響曲可列為人類精神的最偉大的成就。可以看出,歌唱歡樂,也就是歌唱自由,在當時有何等深切的現實意義。
歌劇的組成部分
序曲(overture)在歌劇一開始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器樂曲。作曲家常常在這里采用歌劇中重要詠嘆調的旋律素材,并給以觀眾劇情暗示(如喜劇或悲劇性質、情節發展脈絡等)。有些較長的、獨立完整的序曲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但有些序曲則很短,實際上只是一個前奏。
間奏曲(intermezzo)在歌劇各場間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音樂。有些較為獨立完整的間奏曲也會出現在音樂會上。
詠嘆調(aria)歌劇中的獨唱段落,用來抒發人物情感、表現演唱技巧。是歌劇中最為重要的歌唱形式。
宣敘調(recitative)又譯作朗誦調,是歌劇中用來對話和敘述劇情的、介于歌唱和朗誦之間的獨唱段落。在17、18世紀歌劇中,宣敘調和詠嘆調是有明確區別的,通常是在宣敘調之后,才出現大段的詠嘆調,但后來這兩者的界限逐漸被打破了,宣敘調加強了歌唱性,詠嘆調也帶有了朗誦的性質。
合唱(chorus)歌劇中的合唱往往能夠造成戲劇高潮,烘托出宏偉的熱烈的氣氛,并與細膩抒情的獨唱造成對比效果。有些歌劇中的合唱曲成為音樂會上重要的曲目。
重唱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六重唱、七重唱、八重唱。重唱在歌劇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它可以使幾個人同時用各自的特性音調歌唱,或表現同一內容,或表現完全不同的內容,造成生動的戲劇性和立體化的效果。
舞曲(dance)在歌劇中常有舞蹈場面插入,這些舞曲有些是獨立完整的,因此常常在音樂會上演奏。在早期歌劇中(尤其是法國歌劇),為了迎合人們的趣味,常常加入與劇情并無多大關聯的舞蹈場面,后來通過改革,舞蹈場面和劇情有了緊密的聯系,它成為歌劇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有許多歌劇沒有舞蹈場面)。
浪漫主義樂派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后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大約是1820—1900年間的時間。
·浪漫主義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情的表達,抒情性的形象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其內容大多表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偏重于幻想性的題材和著意思抒發內心的感受。如果說古典音樂傾向于表現共性,浪漫主義意義則是更多的表現個性;它重視對大自然景物的表現,通過客觀的抒情題材,用音樂藝術手法描寫對美麗自然世界的熱愛,反映主觀對未來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進而抒發抒發心中的理念和幻想;
·浪漫主義音樂自由奔放,形式上無拘無束,喜用抒情和描寫的手法,強烈地表現出個性和民族性。在浪漫樂派音樂發展的同時,由于受當時一些國家日益增長的民族意識的影響,又派生出一支創作中有明顯民族性特點的民族樂派。
·浪漫樂派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這一時期不但盛產偉大的音樂家,而且音樂體裁空前廣泛,出現了諸如無詞歌、夜曲、藝術歌曲、敘事曲、交響詩等新穎、別致的形式,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大“寶庫”。
·貝多芬是古典時期向浪漫主義過渡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晚期創作中,已經顯露出浪漫主義潮流的征兆。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有韋伯、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以及挪威的格里格、俄羅斯的柴科夫斯基等等。浪漫主義在擴大和深化音樂的表現范圍和表現力方面,進行了努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其特征包括:
·①浪漫派音樂充滿個人情感的熱力與表現,出現了標題音樂;②對大自然的景物描繪越來越多,而且大多具有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③強調帶有民族特點和民族的內容;④音樂體裁和各種表現手法各具特色,體裁多樣化:如即興曲、夜曲、敘事曲、諧謔曲、幻想曲、音樂會練習曲、無詞歌以及各種富于民間特點的舞曲等,都是這時期的產物。
早期浪漫樂派
19世紀前半葉,出現了早期浪漫樂派代表人物---韋伯、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肖邦等,早期浪漫樂派的特點是繼承了古典音樂的傳統,不拘一格地創造出熱情洋溢、性格鮮明的音樂。
卡爾·瑪利亞·馮·韋伯C.M.Webe(1786--1826年)
德國作曲家,其作品《魔彈射手》標志著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開始。
《邀舞》
“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數月完成這首小夜曲。原為作者聲樂套曲《天鵝之歌》的第四首,由維也納音樂出版家哈斯林格題名,《小夜曲》是作者根據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所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
門德爾松F.Mendelssohn(1809─1847)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費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年2月3日出生于漢堡一個富裕而有文化的家庭。門德爾松十七歲創作《仲夏夜之夢》序曲。
他的鋼琴曲集《無詞歌》在他的音樂創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47首高雅純靜的鋼琴小曲,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既有表現勞動和日常生活的,亦有描繪優美自然風光的風景畫,還有抒發作曲家思想感情、生活體驗的抒情詩。
《乘著歌聲的翅膀》
“鋼琴詩人”肖邦F.F.Chopin(1810─1849)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
《c小調練習曲》(op.10-12)
中晚期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
19世紀中葉出現了中期浪漫主義樂派,代表人物有柏遼茲、李斯特、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約翰·施特勞斯等。這一時期的音樂有一個重要特點,即鋼琴小品、藝術歌曲等小型作品已不占主要地位,音樂創作開始轉向交響音樂、民族歌劇等大型體裁。標題性交響音樂的確立與“標題交響曲”的出現,為這一時期管弦樂創作開拓了新的道路。
“鋼琴之王”李斯特F.Liszt (1811─1886)
李斯特是19世紀歐洲樂壇上聲名顯赫的鋼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他鉆研和吸收了巴黎各派鋼琴演奏之所長,技藝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學派。他還致力于革新鋼琴的演奏方法,廣泛地探索和開拓鋼琴的表現領域。
·李斯特的創作領域主要是鋼琴和交響音樂,他在音樂史上最突出的貢獻是首創交響詩的體裁。
柴科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柴科夫斯基在舞劇音樂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更具有特殊的意義,他對舞劇音樂進行了許多創新,克服了舞劇音樂公式化的弊端,賦予舞劇音樂以交響性的發展,提高了舞劇音樂的表現力,使舞劇音樂更富于戲劇性。柴科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等對世界舞劇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各國芭蕾舞臺上廣泛流傳的精品。
芭蕾舞劇《天鵝湖》選段
四幕芭蕾舞劇,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天鵝湖》至今仍是舞蹈家們所遵循的楷模。
“圓舞曲之父”老約翰·施特勞斯Johann(1804-1849)
《拉德茨基進行曲》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J.Strauss(1825─1899)
·維也納在19世紀中葉興起了輕松愉快的圓舞曲,約翰·施特勞斯就是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圓舞曲作曲家。
《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7、《藍色多瑙河》
歐洲歌劇及主要作曲家
浪漫主義時期是歐洲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除交響樂作曲家之外,還涌現出了以羅西尼、威爾迪、普契尼、瓦格納、比才等為代表的歌劇作曲家,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歌劇作品,推動了歐洲歌劇的發展,充實了歐洲音樂的繁榮與昌盛。
浪漫主義時期的歌劇在19世紀音樂史上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歐洲歌劇三百年發展的結晶,在意、德、法三國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三個歌劇流派。
羅西尼G.A.Rossini(1792─1868)
著名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劇和正歌劇的體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賽維利亞的理發師》和《威廉·退爾》中,他從現實生活出發,采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借助民族音樂的因素,賦予作品以生氣,歌劇的音樂形象鮮明,樂曲中洋溢著生活的歡樂,豐富的智慧,辛辣的諷刺,流露出真實和歡快的情緒。他的創作繼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聲唱法的傳統,音樂充滿了炫技的裝飾和幽默、喜悅的精神,傳世精品只有《賽維利亞的理發師》、《威廉·退爾》和《賊鵲》序曲等少數幾部。
歌劇《威廉·退爾》序曲
威爾第G.Verdi(1813─1901)
威爾第1813年10月9日生于意大利
《飲酒歌》(選自歌劇《茶花女》)
《茶花女》是威爾第1853年的作品。劇本根據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
普契尼G.Puccini(1858─1924)
普契尼一生為世人留下了《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亞人》、《西部女郎》、《圖蘭朵》等12部作品。這些杰作奠定了普契尼在歌劇史上的崇高地位。《為藝術,為愛情》、《冰涼的小手》、《我的名字叫咪咪》、《今夜無人入睡》等優美動聽的詠嘆調。普契尼的歌劇創作繼承了意大利的現實主義傳統和人道主義精神,發展了意大利歌劇的傳統表現手法。
《圖蘭朵》選段《今夜無人入睡》
作曲家特地選取了18世紀末英國人巴羅的《中國游記》中用五線譜所記錄的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作為歌劇《圖蘭朵》的重要音樂主題之一。《今夜無人入睡》是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詠嘆調。這個唱段表現了主人公充滿愛意的期待和成功的自信。
瓦格納R.Wagner(1813─1883)
瓦格納是德國作曲家、指揮家、詩人、劇作家。
《婚禮進行曲》選自歌劇《羅恩格林》
《女武神的飛行》選自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比才G.Bizet(1838─1875)
比才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作曲家,在十九世紀歐洲音樂史中占有十分顯赫的地位。
比才最優秀的作品是歌劇《卡門》,歌劇《卡門》標志著法國現實主義歌劇的誕生,是他創作成就的最高峰,這部作品的最大藝術價值在于為歌劇舞臺留下了個性極為鮮明的人物形象,其藝術形象與表現手法上對現實主義傾向大膽的追求,不僅震動了法國,也直接啟發了19世紀末意大利現實主義歌劇的興起。
卡門序曲
《哈巴涅拉舞曲》
俄國及東歐北歐諸國的音樂
浪漫主義晚期
民族樂派
民族樂派是浪漫樂派的一個重要分支,或者說是浪漫樂派后期的發展;早期的民族樂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義者,他們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樂派風格和形式的許多特點。
由于浪漫主義運動熱衷于異國情調和原始文化,因此,在十九世紀逐漸增長了對民間創作的興趣。民族樂派作曲家往往根據自己的才賦,按不同的方式去運用本民族的主題和民間的音樂遺產.
實際意義上的民族樂派僅包括四位代表人物,即捷克音樂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挪威音樂家格里格以及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廣義的民族樂派、除了上述四位音樂家之外,還包括俄羅斯音樂家格林卡和俄羅斯“強力五人集團”——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穆索爾斯基、鮑羅廷和居伊。有的音樂理論家甚至認為俄羅斯音樂家柴科夫斯基、波蘭音樂家肖邦和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等人既屬于浪漫樂派,又屬于民族樂派。
俄羅斯音樂
“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Mikhal Glinka(1804-1857)
代表作有歌劇<伊凡-蘇薩寧>>,<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婭>>,<馬德里之夜>>等.他在創作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上,在形象刻畫和音樂語言的運用上,形成了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奠定了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基礎。馬德里之夜>卡瑪林斯卡婭>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伊凡-蘇薩寧>
“強力集團”
在音樂界,1855年前后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為首,逐漸形成了俄國的“強力集團”,探索俄國音樂的民族化之路。他們明確反對一個半世紀以來上流社會對意大利和法國音樂的盲目崇拜,倡導發展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到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文學著作和民間音樂中去尋找創作素材。“強力集團”的代表人物巴拉基列夫、穆索爾斯基、鮑羅丁、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居伊等的創作,推出了俄國音樂的嶄新樂章。
穆索爾斯基(1839-1881)
1、交響組曲《圖畫展覽會》
鮑羅丁(1833-1887)
2、交響詩《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1844~1908)
3、歌劇《薩旦王的故事》選段《野蜂飛舞》
4、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
“捷克音樂之父” 斯美塔那 ( 1824-1884)
《伏爾塔瓦河》選自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夏爾·卡米·圣-桑CamilleSaint-Saens1835-1921,法國作曲家,交響詩《骷髏之舞》,《動物狂歡節》第十三曲《天鵝》
20世紀作曲家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斯特拉文斯基是美籍俄國著名作曲家,自1903年起師從里姆斯基·柯薩科夫三年,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基礎。從1910年起,斯特拉文斯基與佳吉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先后為舞劇《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譜寫了音樂,引起了西方音樂界的轟動。
5、《火鳥》組曲
《火鳥》取材于俄羅斯民間傳說,是20世紀芭蕾舞臺上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芭蕾作品之一,久演不衰。
---------------------【音樂體裁名詞概念】------------------------------
【清唱劇】(Oratorio)亦稱“神劇”“圣劇”,起源于16世紀羅馬,包括獨唱、重唱、合唱和管弦樂,是一種用于舞臺演出的多樂章大型宗教性聲樂套曲。亨德爾以英雄氣概的《圣經》題材創作的清唱劇,將這一體裁引向了歷史的高峰。
【奏鳴曲】(Sonata)
一種多樂章器樂套曲,亦稱奏鳴曲套曲,由三、四個各具特色的樂章組成。16~17世紀時泛指各種器樂曲,18世紀起指器樂的獨奏曲(如鋼琴奏鳴曲)或獨奏樂器與鋼琴合奏的器樂曲(如小提琴奏鳴曲等)。各樂章的基本特點與曲式為: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變奏曲式、三部曲式或回旋曲式;第三樂章小步舞曲、詼諧曲,或復三部曲式(有時略去);第四樂章快板或急板,用奏鳴曲式、回旋曲式或變奏曲式。奏鳴曲與交響曲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奏鳴曲式】(Sonata form):奏鳴曲式包括三個部分,即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奏鳴曲式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家在創作器樂曲作品中最常用的曲式結構之一,通常也是大型器樂套曲(奏鳴曲、重奏曲、協奏曲、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特征,單樂章式的歌劇序曲和其他獨立的器樂作品也采用這種曲式結構。奏鳴曲式是一種以對立統一為基礎的結構形式,繼承了巴羅克音樂以調性為基礎的成就,并使其更富于邏輯性和哲理性,表現的內容更深更廣。
【小夜曲】(Serenade)
小夜曲有兩種類型:一種源于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常為青年在黃昏或夜間徘徊于戀人窗前時獨唱或獨奏的愛情歌曲或器樂曲。曲調委婉、抒情,如舒伯特的《小夜曲》。通常用吉它或曼陀林伴奏,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另一種紿于18世紀末,常為上流社會達官顯貴餐宴時助興用。通常由樂隊合奏,采用奏鳴曲式等形式,曲調輕松、活潑。海頓、莫扎特作有此類小夜曲。
【序曲】(Overture英,Ouverture法;Obertura西)
原指歌劇、清唱劇、戲劇配樂等的開場音樂。17、18世紀的歌劇序曲分法國、意大利兩類。法國的作曲家呂利創建慢──快(賦格)──慢(結束段較短)三個樂段組成的復調風格的序曲;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采用快──慢──快(舞曲風格)三個樂段組成的主調風格的序曲。后來,莫扎特、貝多芬等人將歌劇序曲作為慨括全劇的序奏,并采用奏鳴曲式;而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常摘取歌劇中之精華組成,具有集錦曲的形式。歷史上Overture這個詞,在巴赫·享德爾時期曾相等于組曲(Suite);海頓時曾相等于交響曲(Symphony)。
【交響曲】(Symphony)
交響曲又稱“交響樂”,是音樂中最大型的管弦樂套曲。一般分為四個樂章,各樂章的結構與特點如下:
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富有戲劇性。
第二樂章:慢板,二、三段式。變奏或奏鳴曲式,常用抒情的民間素材,具歌唱性。
第三樂章:中板、快板或稍快,結構大多是復三部曲式,常用舞曲、小步舞曲或諧謔曲。
第四樂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或變奏曲式,有時也用較自由的奏鳴曲式。
【協奏曲】(Concerto)
協奏曲是一種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出的技巧高深的大型樂曲;也有以人聲與樂隊演出的聲樂協奏曲。協奏曲通常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富有戲劇性;第二樂章慢板,三部曲式,抒情,富于歌唱性;第三樂章急板,回旋曲式,有歡樂、歌舞性。由一個樂章構成的協奏曲叫“小協奏曲”。巴赫時代由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叫“大協奏曲”。
【舞劇】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舞劇中以單人舞、雙人舞、群舞等形式與音樂相互配合來表現劇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舞臺上演員不歌唱,無說白。但少數據劇情需要有旁唱、旁白。舞劇音樂是完成舞劇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和揭示其主題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絲竹樂】絲竹樂,是流傳于中國民間的一種器樂演秦,因流行地域不同而各有名稱。江南絲竹樂即流行于江蘇、浙江、上海等長江以南地區而得名。演奏形式以絲弦和竹管相結合。絲為絲弦樂器,絲竹所用的樂器有琵琶、二胡、揚琴、三弦、笛、簫、笙、鼓、板、木魚、鈴等。
【交響詩】交響詩:一種單樂章管弦樂曲,又稱音詩,屬于標題音樂范疇.由作曲家李斯特首創這一體裁.形式上不拘一格,并根據奏鳴曲式的原則自由發揮,常以詩歌,戲劇繪畫及歷史事跡等為題材,廣泛運用主題變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現特定標題內容的藝術形象。另有交響音畫,交響童話,交響傳奇等體裁,均相似。
簡答題和論述題(抽取):
簡述京劇的形成和特點。
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怎樣建立并實施的?
請從你所知道的角度,介紹中國通俗音樂的產生和發展。
從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創作角度,談談他的音樂風格特點。
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談談你是如何認識本地民間音樂的。
現在的青少年大多喜愛流行音樂而疏遠古典音樂,講講你對這種現象的看法和建議。
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合唱、齊唱、輪唱、重唱、對唱、獨唱
合唱:由多人演唱多聲部歌曲的形式,按照聲部組合的聲區和音色的不同分為同聲、混聲兩種
齊唱:多人按照同度或八度的音程關系演唱同一個曲調(即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形式)
輪唱:多個聲部按一定的時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疊出現時構成良好的和聲關系
重唱:兩個以上的少數人同時演唱的形式,每人唱一個聲部,各自獨立而又相輔相成
對唱:兩個人對答式的演唱單聲部歌曲
獨唱:由一個人獨立演唱的形式
常見的器樂演奏形式:獨奏、重奏、合奏、協奏
獨奏:由一個人演奏一件樂器的表演形式
重奏:每個聲部均由一個人演奏的多聲部器樂曲或演奏形式
合奏:按樂器種類不同進行分組,各組分別擔任某一聲部,共同演奏同一首樂曲;同類樂器分組共同演奏同一首樂曲也叫做合奏
協奏: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
主調音樂:是以一個曲調為主,其余聲部作為伴奏以陪襯或加強這一曲調的作品
復調音樂: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曲調以對位法的法則結合在一起的多聲部音樂
奏鳴曲:是一種由三個或四個相互對比的樂章組成的器樂套曲
交響曲: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作成的一種管弦樂套曲
奏鳴曲式:是樂曲的結構形式之一,分為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大部分
藝術歌曲:是由作曲家為某種藝術表現的目的,根據文學家詩作而創作的歌曲。
聲樂套曲:由若干首內容上有些關聯的聲樂曲組成的套曲
練習曲:是為練習某種樂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術而創作的樂曲
音樂會練習曲:技術練習與藝術創作的結合,將技術練習融合于藝術構思中,成為音樂會上常見曲目的樂曲
標題音樂:是浪漫主義作曲家將音樂與文學、戲劇、繪畫等其他姊妹藝術相結合而產生的綜合性音樂形式。是一種用文字來說明作曲家創作意圖和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曲
交響詩:按照文學、繪畫、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構思創作成的大型管弦樂曲
印象主義音樂:19C末20C初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首創的一種音樂風格。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突出瞬間的主觀感受,音樂語言上突破大小調體系,重視和聲、織體和配器的色彩,擅長表現幽靜朦朧、飄忽空幻的意境。
---------------------【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為表情達意而口頭創作的一種歌曲形式,具有集體創作和不斷流傳的特點。一般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兒歌、風俗歌)
民歌的音樂特征:
①音樂具有本民族本地區的風格特色
②旋律與該民族或得去語言緊密結合
③民歌音樂特點常在音階、調式、節拍等方面明顯表現出來
④節奏、節拍形式豐富
⑤曲式結構比較短小,篇幅長的歌詞用同一旋律反復
民歌與創作歌曲的區別:
①民歌不受專業作曲技法限制,是人民群眾自發的口頭創作
②民歌歌詞和旋律不是固定不變的,在長期流傳中會不斷得到加工而有所發展和變化
③民歌依靠于人民群眾口耳相傳,不借助記譜法或其它方式
④民歌不體現作者個性特征,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勞動號子:是直接伴隨體力勞動,并和勞動節奏密切結合的民歌,如陜北《黃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號子》等
勞動號子的音樂特征:
①歌詞多與勞動有關
②節奏直接受勞動節奏限制,節奏鮮明,具有律動性
③曲調多樣,視工種而異
④歌唱形式視勞動者多少和勞動是否具有協作性分為獨唱、對唱、齊唱、一領眾和
⑤曲式結構受勞動過程和時間影響
山歌:是勞動人民在山間、田野勞作時即興創作、用以抒發感情的民歌
山歌音樂特征:
①歌詞具有即興性
②音樂奔放、嘹亮,曲調悠長,廣泛應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
③歌唱形式多樣,以獨唱為主
④曲式結構短小,呈多樣化
小調:是人民在勞動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喪節慶中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
小調的音樂特征:
①多數為分節歌形式
②節奏規整,節奏型豐富多變
③歌唱形式以獨唱為主
④歌詞格式多樣
西北民歌特點:高亢、悠長,嘹亮,真假聲相結合
陜北:《腳夫調》、《蘭花花》
青海:《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西:《繡荷包》、《刨洋芋》
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短調兩種。長調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悠長舒緩起伏較大,結構也較長大,具有抒情性(牧歌、贊歌、思鄉歌),如《牧歌》、《遼闊的草原》;短調音域較窄,節奏較規整,結構也較短小,具有敘述性,如《森吉德碼》、《嘎達梅林》。
藏族民歌:藏族的民歌常與舞蹈密切結合,常見的歌舞有堆謝(《正月十五那一天》)、囊瑪(《阿瑪勒火》)。民歌主要有山歌、牧歌、情歌等。《宗巴朗松》(是一首囊瑪音調)、《酒歌》等
維吾爾族民歌:維吾爾族民歌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風格濃郁,歌詞多采用比興的手法,寓意深刻,襯詞有長有短,旋律生動活潑,熱情奔放。《牡丹汗》、《阿拉木汗》、《掀起你的蓋頭來》、《青春舞曲》等
少數民族代表樂器:
蒙古族:馬頭琴
新疆:冬不拉、彈布爾、手鼓、艾介克、熱瓦普
藏族:扎木涅、根卡
《沂蒙山小調》又名《沂蒙山好風光》,其旋律來自花鼓調《十二月調》,抗日時期曾被填上《打黃沙會》的新詞,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這首新民歌。這是一首帶有明顯山歌風格的小調。運用了“起承轉合”、“魚咬尾”的創作手法
(《相親相愛》運用了《沂蒙山小調》和《誰不說俺家鄉好》的素材)
《相親相愛》《王大娘釘缸》:是流行于河南的地花鼓中的一個代表曲目,由一旦一丑兩人表演。
《孟姜女哭長城》:河北民歌
南方民歌特點:歌詞比較含蓄、內在,善用比興,旋律表現的婉轉、流暢、細膩、抒情。
云南:《小河淌水》、《彌渡山歌》
浙江:《對鳥》(采用吳地方言演唱,前兩段徵調式,后兩段羽調式)
湖北:《龍船調》、《幸福歌》(蔣桂英根據湖北天門的一首小調改編而成,采用領、合的演唱形式)
四川:《康定情歌》
器樂(合奏包括鑼鼓樂、弦索樂、絲竹樂、吹打樂等)
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種民間器樂合奏。通常用馬鑼、大鑼、頭鈸、二鈸四件樂器演奏,由“頭子”和“溜子”兩部分組成,采用上下句對偶和螺獅結頂的創作手法。代表曲目《錦雞出山》。
鼓吹樂:流行于中國農村,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的民間器樂合奏。《滾核桃》根據山西絳州鼓樂改編,樂曲包括頭、身、尾三個部分。
吹歌:流行于河北,是鼓吹樂中的一個類別。代表樂曲《童謠》
江南絲竹:流行于山海、江浙一帶的民間器樂樂種,樂隊有“絲竹板”、“清客串”兩種。主奏樂器:二胡、笛,代表樂曲《歡樂歌》、《云慶》、《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又名《薰風曲》)、《慢六板》
廣東音樂:流行于廣州、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民間器樂樂種,主奏樂器:高胡、揚琴。樂曲短小精悍,音樂風格輕快活潑、纏綿細膩、流暢動聽。代表人物:嚴老烈、何柳堂、呂文成等。代表樂曲:《娛樂升平》、《雨打芭蕉》
---------------------【戲曲】------------------------------
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印度的梵劇、中國的戲曲
京劇
京劇是以皮黃腔為主的戲曲劇種,清朝光緒年間形成于北京,因此得名京劇。1790年,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臺、和春)進京,后經“徽秦”、“徽漢”兩次合流,大約在1840年正式形成京劇。
主要演員:
初期重要演員:余三勝、張二奎、程長庚三位著名老生,稱“三鼎甲”
譚鑫培(藝名“小叫天”)老生唱腔影響最大的“譚派”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云
京劇的聲腔:西皮(快)、二黃(慢);唱腔:南梆子(西皮),四平調(二黃)
京劇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
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京劇的板式:一眼板相當于2/4,三眼板相當于4/4,無眼板相當于1/4,散板,無板也無眼
京劇的伴奏:稱“場面”,分文場和武場。文場為弦樂部分,主要過場音樂和為唱腔伴奏,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武場為打擊樂部分,配合身段表演
臉譜:即臉譜化妝,用于凈、丑行當,臉譜的不同色彩象征不同性格
紅色:忠貞、英勇 如關羽
黑色:正直、無私 如包公
白色:陰險、疑詐 如曹操
藍色:剛強、有心機 如竇爾敦
綠色:頑強、暴躁 如程咬金
黃色:兇狠、殘暴 典韋
梅蘭芳:四大名旦之一,是將我國京劇藝術引向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表演被譽為世界三大表演藝術體系之一,即梅蘭芳表演藝術體系。代表作品有:《貴妃醉酒》(《海島冰輪初轉騰》)、《霸王別姬》(《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穆桂英掛帥》、《天女散花》等。
梅蘭芳對京劇的貢獻:
①成功地突破了原來京劇旦角青衣與花旦的嚴格區分,實現了兩者逐漸統一的改革主張
②創造了許多以旦角為主的“古裝新戲”,如《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等
③在戲曲表演以及舞臺裝置、布景、服裝上都進行了革新嘗試
現代京劇:廣義的現代京劇是指五四運動以后至今所有反映現實生活的京劇。如梅蘭芳的《抗金兵》、《鄭霞姑》;狹義的現代京劇是指新中國成立以后,通過戲曲改革創作的新京劇。如《海瑞罷官》、《紅燈記》、《沙家浜》等。
《甘灑熱血寫春秋》(選自《智取威虎山》)楊子榮(生)
《家住安源》(選自《杜鵑山》)柯湘(旦)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選自《紅燈記》)李鐵梅(旦)
《雄心壯志沖云天》(選自《紅燈記》)李玉和(生)
地方戲曲
呂劇 山東 《李二嫂改嫁》
豫劇 河南 《花木蘭》《朝陽溝》《穆桂英掛帥》
越劇 浙江 《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
評劇 河北 《劉巧兒》《花為媒》
昆曲 江蘇 《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西廂記》
川劇 四川 《玉簪記》《彩樓記》“變臉”
粵劇 廣東 《紫釵記》
黃梅戲 安徽 《天仙配》《女駙馬》
---------------------【世界民間音樂】------------------------------
東亞:旋律十分豐富,多采用五聲音階。日本的雅樂、三味弦音樂,朝鮮的唐樂和鄉樂受中國傳統音樂影響較大。
《四歲的紅鬃馬》是一首蒙古族的“呼麥”(一個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的歌唱藝術)
東南亞:受外來音樂影響較大,采用七聲音階,大型的敲擊樂隊是東南亞音樂的特點之一。
《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克隆宗是印尼本土音樂與16C傳入的葡萄牙音樂相融合的產物,曲調緩慢悠揚,略帶憂傷
南亞:印度古典音樂中旋律、節奏體系完備,有多樣的音階調式和獨特的裝飾音體系。孟加拉國被成為“音樂之邦”
《歡迎》是一首用薩朗吉演奏的樂曲,以西塔爾、鼓伴奏。薩朗吉被譽為“印度的小提琴”
中亞西亞:屬于伊斯蘭文化,采用七聲音階,中亞的阿拉伯古典音樂采用二十四平均律音階。
《巴雅提木卡姆》是由卡曼賈演奏的樂曲,卡曼賈是流行于西亞、中亞和北非地區的弓弦樂器。
《木卡姆》是波斯、突厥、阿拉伯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是一種由多首樂曲組成的套曲
非洲音樂的特點:
①高度發展的節奏是非洲音樂的最主要特點
②非洲人偏愛敲擊樂器,鼓和馬林巴琴是最常用的樂器(姆比拉又叫拇指鋼琴)
③歌曲最常見的形式是呼應歌
④多采用七聲音階,也有五聲音階
⑤音樂與舞蹈密切結合
非洲音樂的功能:
①是社會習俗的一部分
②伴隨勞動
③與宗教儀式緊密聯系
④有強烈的自娛性
非洲歌舞音樂作品:
《非洲贊歌》加納民歌 馬林巴琴伴奏
《鼓舞》民間舞曲 布隆迪圣鼓表演
《門庫爾雅》坦桑尼亞民間樂曲 馬林巴琴二重奏
《男孩之舞》塞內加爾民間樂曲 舞蹈鼓樂
古印第安人創造的三大文化:瑪雅文化、阿茲臺克文化、印加文化
拉丁美洲音樂特點:
①多以七聲音階為主
②節奏具有較多的非洲音樂的痕跡,如連續的切分音
③歌舞音樂是拉丁美洲音樂的靈魂
音樂可分為:印第安人音樂、拉丁美洲民間音樂、以黑人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樂
拉丁美洲音樂作品:
《告別》秘魯民間樂曲,采用五聲音階,演奏樂器有:排簫、蓋那笛、恰朗戈
《美麗的小天使》墨西哥歌曲,采用七聲音階,演唱形式“松”(墨西哥民族歌舞曲被稱為“松”)
《小伙伴》阿根廷著名的探戈舞曲。由G.M.羅德里格斯【烏拉圭】創作
歐洲民間音樂特點:
①音階呈多樣化,主要是七聲音階
②多采用均分節拍
③歌曲多采用分節歌節奏
歐洲民間歌曲體裁主要有:敘事歌、愛情歌曲、節慶歌曲
歐洲民間樂器:蘇格蘭風笛、意大利曼陀林、羅馬尼亞排簫
歐洲民間音樂作品:
《鳥兒在歌唱》是一首用歐亞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亞民歌。
《優雅》是蘇格蘭著名的風笛曲,旋律采用五聲音階。風笛分愛爾蘭風笛和蘇格蘭風笛
《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是用排簫演奏的羅馬尼亞民間樂曲。
---------------------【歐洲音樂史】------------------------------
巴洛克時期音樂特征:以沉重復雜的復調音樂為主,宏偉壯觀,充滿活力
巴赫:巴洛克時期德國著名作曲家,他的創作除歌劇外,各種聲樂和器樂體裁無不涉獵。被稱為“復調音樂大師”
聲樂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創作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現存195部(《宗教改革康塔塔》等),5部受難曲中完整保存2部《馬太受難曲》(共78首分曲,被譽為“現存宗教音樂的頂峰”)和《約翰受難曲》。
器樂作品:兩卷《平均律鋼琴曲集》,用遍了24個大小調;《勃蘭登堡協奏曲》,《戈登堡變奏曲》、《音樂的奉獻》、《賦格的藝術》是300年來復調技術的總結性作品,《G弦上的詠嘆調》,《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藝術成就:
①《平均律鋼琴曲集》首次將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統地運用到音樂創作實踐中,有力地證明了平均律的優越性
②把復調音樂技巧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總結了中世紀以來的復調音樂寫作技術。
③高度的復調思維與新穎生動的主調手法并用,使巴赫成為音樂史上一個繼往開來的人物
④他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者
⑤使巴洛克時期的器樂發展到巔峰
亨德爾:巴洛克時期德國作曲家,在歌劇和清唱劇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是巴洛克音樂向古典主義音樂過渡的重要音樂家。
歌劇:《尤利烏斯·凱撒在埃及》、《塔梅》拉諾》、《羅德琳達》、《奧蘭多》
清唱劇:23部清唱劇《以色列人在埃及》、《彌賽亞》、《猶大·馬加比》
器樂作品:兩部樂隊組曲《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
古典時期音樂特征:以簡介、明快的主調音樂為主,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語言通俗
海頓: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
作品:《G大調第94“驚愕”交響曲》、《D大調第104“倫敦”交響曲》等;《D大調第63“云雀”弦樂四重奏》;清唱劇:《四季》、《創世紀》。
創作成就:確立古典奏鳴套曲的基本創作規范;確立近代樂隊編制;確立弦樂四重奏的基本結構;確立近代協奏曲的基本結構
莫扎特:音樂史上最具天賦的音樂“神童”、古典時期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在格魯克的基礎上,提出“音樂第一,戲劇第二”的創作原則,為浪漫時期德國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作品: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魔笛》、《唐璜》、《女人心》等;《g小調第40“戲劇”交響曲》、《d小調鋼琴協奏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大型聲樂套曲:《安魂曲》
創作成就:古典時期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對當時古典時期各種歌劇體裁進行創新:突破題材范圍(現實性);打破了體裁界限;提高喜歌劇的藝術性(性格戲劇);加強樂隊、重唱在歌劇中的戲劇性表現;歌劇序曲暗示劇情(《魔笛》);運用器樂原則(奏鳴曲式)加強歌劇結構的連貫性
奏鳴曲式的寫法逐步成熟;在海頓風俗性舞蹈風格的基礎上,在主部主題中加入歌唱性風格(源于歌劇);增強主付部主題的對比;調性布局的多樣性;加強管樂音色的運用
風格特征:古典主義風格的典型體現,在作品中體現三大要素的平衡:通俗的音樂語言,嚴謹的音樂結構,深刻的音樂內容
貝多芬:“樂圣”,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集大成者,創作晚期使浪漫樂派的奠基人
作品:歌劇《費得里奧》;交響曲9部:《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等;鋼琴奏鳴曲32部:《c小調第八“悲愴”鋼琴奏鳴曲》、《升c小調第十四“月光”鋼琴奏鳴曲》、《d小調第十七“暴風雨”鋼琴奏鳴曲》、《f小調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等;鋼琴協奏曲5部:《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等;小提琴協奏曲1部:《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序曲:《艾格蒙特》等;大型聲樂套曲:《莊嚴彌撒》
創作成就:擴展和改變作品結構,增加音樂素材(內外)之間的對比沖突性;加強管樂音色的主要功能;標題交響曲的奠基人(貝六);創立聲樂和器樂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貝九)
創作風格:英雄形象的多元體現,史詩性、戲劇性、悲劇性
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特征:
①反對崇拜理性,歌頌本能和情感
②從主觀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強調個人情感的表達
③注重不同藝術間的融合,追求更富想象力的表現
韋伯: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歌劇《自由射手》,鋼琴作品《降D大調華麗回旋曲“邀舞”》
舒伯特:浪漫主義時期奧地利作曲家,“藝術歌曲之王”。他創作了600多首歌曲,敘事歌曲《魔王》(歌德),戲劇性歌曲《普羅米修斯》,《野玫瑰》,《鱒魚》(舒巴爾特),《菩提樹》(繆勒),《致音樂》,《小夜曲》等。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繆勒),《冬之旅》(繆勒),《鋼琴五重奏“鱒魚”》,《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只有兩個樂章),《C大調第九“偉大”交響曲》(《大交響曲》),鋼琴曲《音樂瞬間》,《即興曲》。
門德爾松: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首創無詞歌體裁,把歌唱性旋律和鋼琴織體結合成統一的整體,稱為19世紀重要的器樂曲體裁。創辦了德國第一所高等音樂學府“萊比錫音樂學院”。使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重放光芒。
作品:藝術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海涅詞),《第三交響曲“蘇格蘭”》,《第四交響曲“意大利”》,
序曲《芬格爾山洞》,戲劇配樂:《仲夏夜之夢》,鋼琴曲集48首《無詞歌》
舒曼: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并向公眾推薦了肖邦、勃拉姆斯等
作品:用歌德、拜倫等人的詩譜寫的《桃金娘歌曲集》(《奉獻》、《核桃樹》等),聲樂套曲:《詩人之戀》,《婦女的愛情與生活》,鋼琴套曲:《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分曲:“夢幻曲”)
柏遼茲:浪漫主義時期法國代表作曲家,著有《配器法與管弦樂隊研究》(又稱《配器法》)。他是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創導者,創作的所有交響曲和管弦樂序曲都是有標題的,某些作品還有具體情節和文字說明
作品:《幻想交響曲》被認為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標題交響曲,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柏遼茲最大的交響樂作品,傳奇劇《浮士德的沉淪》(歌德),《哈羅爾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倫的長詩),序曲《羅馬狂歡節》。
奧芬巴赫:浪漫主義時期法國作曲家,代表作品《地獄中的奧菲歐》
比才:浪漫主義時期法國作曲家,現實主義歌劇開創人,代表作品:《卡門》(《愛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鳥》或《哈巴涅拉舞曲》)、《阿萊城的姑娘》。《卡門》是法國及世界歌劇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也是西方音樂史中最突出的幾部歌劇之一。
F.Chopin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他的音樂蘊含著波蘭民族精神。舒曼曾說肖邦的音樂是“隱藏在花叢中的大炮”。他是唯一一位把主要創作精力集中在鋼琴上的作曲家,把鋼琴音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們譽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
作品:《降E大調夜曲》,27首練習曲《c小調“革命”練習曲》、《降G大調練習曲》(《黑鍵練習曲》),《A大調波洛乃茲》,4首敘事曲《g小調敘事曲》,《降E大調華麗圓舞曲》、《葬禮進行曲》
李斯特: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新德意志學派”的帶頭人,交響詩是他在音樂體裁方面對西方音樂最重要的貢獻。創作重點為交響樂和鋼琴音樂,被成為“鋼琴之王”
作品:13首交響詩,《前奏曲》(拉馬丁),《塔索》(拜倫),《英雄的葬禮》,兩首帶合唱的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和《浮士德交響曲》;13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級練習曲》,以及鋼琴小品《愛之夢》等。
藝術成就:首創了交響詩體裁,為管弦樂創立了新的形式他創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滲透了匈牙利民族的音樂特點,成為后來民族樂派的先聲;他的超級練習曲創造了鋼琴演奏領域的輝煌技巧,極大地豐富了鋼琴教學與演奏;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運用全音音階、五聲音階,對瓦格納和印象主義音樂產生了重要影響。
瓦格納: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劇作家,浪漫主義歌劇的改革者,樂劇的倡導者。他把自己創作的歌劇成為樂劇,撰寫理論著作《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品》、《歌劇與戲劇》等。
歌劇創作:《湯豪瑟》和《羅恩格林》(《婚禮進行曲》)。這三部歌劇也反映了瓦格納積極改革歌劇的意向,《湯豪瑟》開始使用分曲結構與“場”相結合的形式;《羅恩格林》用“場”代替了分曲結構。
樂劇創作:代表作品有:《尼伯龍根的指環》(由《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組成)。
勃拉姆斯: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人們把勃拉姆斯、巴赫、貝多芬并列為“三B”。勃拉姆斯創作了除歌劇以外一切體裁的作品,常用無標題音樂形式,提倡音樂中的形式美,反對內容至上的原則,避免標題音樂形式。
作品:藝術歌曲《搖籃曲》,大型聲樂套曲《德意志安魂曲》鋼琴曲《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
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圓舞曲之王”,他的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被稱為“圓舞曲之父“。
作品: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波爾卡《閑聊波爾卡》、《雷鳴電閃波爾卡》
羅西尼: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寫了38部歌劇,被稱為“美聲歌劇”
作品:喜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威廉﹒退爾》等。他在遵循意大利傳統歌劇創作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歌劇改革,縮小了宣敘調與詠嘆調的區別,把歌劇中獨立的分曲形式發展成“場”的結構,并在音樂高潮時創用了“羅西尼漸強”的表現方式。他復興了意大利歌劇藝術,使它與德國歌劇、法國歌劇形成抗衡。
威爾第:浪漫主義時期意大利作曲家。
作品:26部歌劇,《弄臣》、《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
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波西米亞人》(《藝術家的生活》“多么冰涼的小手”,“人們叫我咪咪”)、《托斯卡》(“為藝術、為愛情”)、《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圖蘭朵》(“今夜無人入睡”)等。
民族樂派音樂特征:
①以反映本民族的歷史和人民生活為主體
②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③大量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格林卡:俄國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的奠基人,被稱為“俄羅斯民族樂派之父”。格林卡的創作有三種因素組成,即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因素,俄國城市音樂文化,以及西歐古典與浪漫主義音樂技法,這三種因素的綜合,使格林卡的音樂形成自己的特有性格,并奠定了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基礎。
代表作品有: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伊萬﹒蘇撒寧》,4部管弦樂《幻想圓舞曲》、《阿拉貢霍達》、《馬德里之夜》、《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采用兩手民歌做主題,寫成了一部民族風格濃郁的雙主題管弦樂變奏曲
強力集團:又稱“五人團”,是俄國民族解放運動中于19C60年代形成的一個音樂團體,中心人物是巴拉基列夫,其他作曲家有鮑羅丁、居伊、穆索爾斯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鮑羅丁: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穆索爾斯基:管弦樂曲《荒山之夜》,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歌曲《跳蚤之歌》
《荒山之夜》是一部富有俄羅斯民族色彩的交響音畫,是一部標題性的單樂章樂曲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歌劇《金雞》、《沙皇的新娘》,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隨想曲》
柴可夫斯基:俄國作曲家
作品:歌劇《黑桃皇后》、《奧涅金》;3部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6部交響曲,《b小調第六“悲愴”交響曲》;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1812年莊嚴序曲》;鋼琴曲《四季》;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斯美塔那:捷克民族樂派作曲家,“捷克音樂之父”。
作品: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維謝格拉德》、《沃爾塔瓦河》、《沙爾卡》、《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塔波爾》、《勃蘭尼克》),《e小調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來自我的故鄉”》。
德沃夏克:捷克民族樂派作曲家。交響曲《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西貝柳斯:芬蘭民族樂派重要作曲家,交響詩《芬蘭頌》。
格里格:挪威民族樂派作曲家,管弦樂組曲《培爾金特第一組曲》和《培爾金特第二組曲》,其中的《索爾維格之歌》被譽為挪威的“第二國歌”。
馬勒:奧地利作曲家,《第八“千人”交響曲》,第十部未完成)和交響聲樂套曲《大地之歌》。
印象主義音樂特征:
①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突出瞬間的主觀感受
②音樂語言上突破大小調體系,重視和聲、織體和配器的色彩
③擅長表現幽靜朦朧、飄忽空幻的意境
德彪西:法國音樂家,首創印象主義音樂風格
代表作品有:鋼琴作品《版畫集》、兩集《前奏曲》、兩集《意象集》,其中作品均有標題,如《月光》《亞麻色頭發的少女》,前奏曲《牧神午后》、交響素描《大海》(《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波浪的嬉戲》、《風和海的對話》三個樂章),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
他的創作特征有:旋律失去主導地位,強調和聲的作用,追求音樂的色彩與朦朧感,大量采用全音音階、五聲音階及中古調式,善于使用小型體裁描繪自然和生活,表達主觀的瞬間感受和直覺印象,營造出朦朧的氣氛
表現主義音樂:20c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德奧興起的藝術流派,主張藝術要直接表現思想的本質,內在的靈魂,代表人物:勛伯格、貝爾格、韋伯恩,因他們的主要音樂活動都在維也納,故被成為“新維亞納
樂派”。
調性音樂:即有調性的音樂,調中的各音對主音有傾向性
無調性音樂:沒有調性的音樂,代表作品勛伯格的《鋼琴曲三首》、《五首管弦樂曲》、獨唱套曲《月迷彼埃羅》
十二音音樂:20C作曲技術之一,是無調性音樂的進一步發展,代表作品勛伯格的《第三弦樂四重奏》、《華沙幸存者》
爵士樂:19C末20C初興起于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黑人音樂,源自美國的黑人民歌布魯斯和鋼琴音樂拉格泰姆,是非洲黑人音樂與美國音樂的結合。
《南部之子》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樂之父)創作并演唱演奏,樂曲表達了演奏者愉悅的心情。
《不知為何》諾拉·瓊斯(爵士樂公主)
格什溫:20C美國作曲家,把爵士樂元素與音樂會結合,作品:《藍色狂想曲》
---------------------【中國音樂知識】------------------------------
中國民族音樂由宮廷音樂、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四部分組成
古琴:演奏形式有:琴歌(《陽關三疊))、獨奏(《廣陵散》、《流水》)
《流水》最早源于朱權《神奇密譜》,經清代琴家加工,刊于《天聞閣琴譜》
我國古代歌曲藝術的發展
①我國的歌曲藝術,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產生并發展,如神農氏時的《扶犁之歌》
②商周、春秋時期歌曲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詩經》中的《關雎》、《碩鼠》、《伐檀》等
③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歷經了詩經、楚辭、樂府、絕律詩、詞、曲等不同的發展階段
《陽關三疊》唐代名曲,歌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律詩《送元二使安西》,因詩中“陽關”與“渭城”兩個地名,又稱《陽關曲》或《渭城曲》,又因其曲式有“三疊”(同一曲調作變化反復三次)的結構,又稱《陽關三疊》。1954年,王震亞將詞曲改編為合唱曲
《揚州慢》宋代姜夔所作詞調歌曲。“慢”是詞調歌曲的一種體裁,慢速抒情。
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琴曲;《廣陵散》琴曲;《平沙落雁》琴曲;《梅花三弄》琴曲;《胡笳十八拍》琴曲;《陽春白雪》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陽簫鼓》琵琶曲;《漁樵問答》版本較多;《漢宮秋月》箏曲、琵琶曲
學堂樂歌
中國清末民初新學堂唱歌課中教唱的歌曲。多數是填詞歌曲,旋律大多采用西洋、特別是日本的歌曲曲調。
沈心工:“學堂樂歌之父”,創辦了音樂補習學校組織“音樂講習會”,作品:《黃河》、《體操——兵操》(又叫《男兒第一志氣高》)
李叔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和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
作品:《祖國歌》、《送別》;《春游》(我國第一部合唱曲)
簫友梅: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在上海創建了國立音樂院(國立音專),被人譽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的宗師”。
作品:《卿云歌》、《問》、《楊花》,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女聲合唱《別校辭》;簫友梅在德國留學時期寫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是我國作曲家第一首重奏曲;鋼琴曲《哀悼進行曲》原名《哀悼引》,管弦樂作品《新霓裳羽衣舞》是我國第一部交響樂作品。
黃自:音樂會序曲《懷舊》、《都市風光》片頭音樂《都市風光幻想曲》(美國交響樂團演奏的第一支中國作品);混聲四部合唱《抗敵歌》(我國最早的抗日救亡歌曲);《旗正飄飄》;清唱劇:《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男聲合唱),由韋翰章作詞。此曲共是10樂章,但黃自只完成了七個樂章;《花非花》(唐·白居易)、《卜算子》(宋·蘇軾)、《春思曲》、《思鄉》、《玫瑰三愿》、《踏雪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