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所討伐的黨項人建立的夏政權,歷史上為了區別于商周以前的夏朝,而稱之為“西夏”。
四伐西夏
西夏的創始人李繼遷屬于黨項人的拓拔部。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奪得了宋朝的諸多州縣,于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稱帝,國號大夏。他在稱帝前曾經一度與宋和好,被賜姓趙。稱帝后宋朝廷取消了他的賜姓,他自己也不愿意再姓趙,而依舊姓李,其后又連勝宋軍。遼興宗后來做了中間調停人,宋與西夏又和平相處了一段時間。再其后金滅遼,西夏曾派兵援遼,被擊敗。及至南宋,西夏與南宋之間隔著一個金,直到蒙古的成吉思汗興起。成吉思汗找到各種借口,先后對西夏討伐多次。
1205年,當時西夏的皇帝是李純祐,戰爭的借口是西夏接納了王汗的兒子桑昆。其實桑昆并未正式進入西夏境內,更不曾為西夏所收容。成吉思汗此次討伐西夏,攻下了西夏的力吉里寨,并且在經過落思城的時候虜去了不少人口與牲畜。
1207年成吉思汗再次伐夏,這次成吉思汗發動戰爭的借口是西夏不向蒙古納貢。成吉思汗這次打下了西夏的斡羅孩城。
1225年秋天,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借口是西夏沒有送“質子”,并且還不派兵參加蒙古軍對花剌子模等國的討伐。成吉思汗分兵東西兩路發動夾攻,他親自帶領窩闊臺、拖雷,率10萬大軍為東路,沿著賀蘭山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向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進逼。次年二月,成吉思汗拿下黑水等城,當時的西夏太上皇李遵頊驚嚇而死;這年夏天,成吉思汗又拿下甘州、肅州等城,繼位的西夏皇帝李德旺也驚慌而死。李睍繼位西夏皇帝。成吉思汗又拿下西涼府(今甘肅武威)、搠羅(今甘肅武威東)、河羅(今甘肅景泰境內)、應里(今寧夏中衛)等縣。這年冬天,成吉思汗進兵靈州城(今寧夏靈武),李睍派嵬名令公帶領10萬大軍前來救援,成吉思汗撇下靈州,踏冰渡過黃河,大敗嵬名令公。嵬名令公逃回中興(今寧夏銀川)。成吉思汗又回身渡河來到黃河東岸,向東南進軍,準備進攻中興城。
李睍投降被滅族
1227年春天,成吉思汗感到西夏已是茍延殘喘,自己帶著大隊人馬去進攻金的積石州(今甘肅臨夏縣西),留下的軍隊則進攻西夏的中興城。這年六月,中興府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糧食斷絕,西夏不得已正式向蒙古投降,成吉思汗派脫欒扯兒必去受降,并對投降的西夏兵士人等進行撫慰。此時成吉思汗也已攻下了金的積石州、臨洮與西寧。之后成吉思汗去甘肅的六盤山避暑,由六盤山走到清水縣,成吉思汗感到身體不適,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
成吉思汗既死,李睍并沒有得到消息。不久后,他來朝見成吉思汗,卻被脫欒扯兒必殺死。脫欒扯兒必還滅了李睍的全族,無辜的西夏百姓被殺的也不在少數。據說這是脫欒扯兒必遵從了成吉思汗的遺命,而就成吉思汗的脾性來說,他一生殺人雖多,但對已經投降自己的人卻并不加害。這是一個歷史的懸疑。
從985年李繼遷叛宋自立,到1227年被蒙古所滅,存在了243年之久的西夏就此消失于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