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宗完顏晟晚年時,一改兄弟繼承制的慣例,立太祖孫完顏亶為皇位繼承人。天會十三年(1135),太宗去世,完顏亶嗣位,即為金熙宗。
金國滅遼和北宋后,占領的區域不斷擴大,其中混居著契丹、渤海以及大批的漢人。為了鞏固金國的統治,金熙宗順應形勢的要求,對統治制度一再進行了改革。
金熙宗首先廢除了女真舊制,建立起一整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廢除勃極烈制度,由三省制度取而代之。
金朝初期,朝廷的中樞機構是在皇帝之下,由出身宗室近親、地位顯赫并具有終身職務的幾名勃極烈組成的會議。它是帶有氏族殘余的貴族議事機構,皇帝依賴它來裁決國家事務。由于勃極烈貴族會議的職能十分有限,而且任勃極烈的宗室大臣職責也沒有明確的分工,因此很容易造成國家機器的低效率和無序運轉。在勃極烈制度之下,國家大事更多地取決于參加勃極烈會議的宗室貴族的共同意見,而皇帝的個人意見,有時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熙宗決定加以改革。事實上,在太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就已頒布了“初改定制度”的詔書,準備廢除原有的勃極烈制度。它的存在,已然大大影響了國家封建化的進程。
天會十三年(1135),金熙宗參照唐、宋及遼的模式,首先在中央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在皇帝之下設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三師位高而無實權,專用來安置位尊權重的大臣;在尚書、門下、中書三省之上,又設置領三省事一職,仍無實權。熙宗通過這樣的改革,把軍權和行政權進行了分離:一些勢力龐大的軍事貴族被安插在此,軍權被剝奪。這樣一來,軍事大權悉數收歸中央,舊貴族的能量被最大限度地削減。
在三省制度中,以尚書省為新的行政中樞機構,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長官均由尚書省官員兼任。尚書省的最高長官為尚書令,其下設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天眷元年(1138)八月,朝廷正式頒行新官制。原來的女真和遼、宋的舊有官職,均按照新規定進行統一換授。
這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強了最高統治者的權威,亦提高了行政機構的運作效率。它分工明確,直接對皇帝負責,完全成為了皇帝實行君主專制統治的工具。
新的官職頒布后,熙宗又著手對朝廷的禮儀制度進行改革。天眷二年(1139)三月,熙宗命百官制定詳盡周密的禮制,開始著重改革。
這次革新,前后用了近10年的時間,但凡宗廟、社稷、祭祀、尊號、朝參、車服、儀衛及宮禁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建設。如:宮廷禁地,親王以下者不能佩刀入內;新的朝參禮儀啟用后,每月朔望日為朝參日,余下為常朝。不論朝參還是常朝,臣子都必身著漢式朝服,依照復雜的儀式行禮,然后才能奏事等。
君位繼承方式的改革,也是金熙宗改制的重要內容。
從前女真的傳統繼承方式是兄終弟及,從金景祖烏古廼到金太祖阿骨打,全部都是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在家族中傳承。即使太宗完顏晟在世時,仍然是立弟弟完顏杲為儲嗣。后來完顏杲病逝早夭,作為嫡長孫的熙宗才得以繼承皇位?;式y二年(1142)三月,熙宗將兒子濟安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了父子相傳的皇位世襲權。
這一革新,對皇權的加強有著重要的意義。
金熙宗時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對金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熙宗以后,直至金國滅亡,這套制度基本上沒有變更,成為了金代的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