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我國是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在慢性胃炎中約占10%~30%。很多患者害怕最后步入胃癌階段而整日憂心忡忡。醫生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病理上以胃黏膜固有腺萎縮為主要改變,可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異型增生。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可能與免疫、慢性酒精中毒、膽汁反流、藥物和年齡等有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脹滿、隱痛不適、食欲減退、噯氣等。在認識和治療這個
疾病的同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就可以預防癌變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
腫瘤,嚴重危害人類
健康。而胃黏膜癌腫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而是一個多步驟癌變的過程,即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在這期間出現的病變稱之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即胃黏膜的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因此臨床上常把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稱之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或胃癌前期病變,伴中度以上的異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腸型化生則稱之為真正的胃癌癌前病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容易發生癌變,那么發生癌變的概率是多少呢?一般認為其癌變率是:5-10年癌變率約3%-5%,10年以上10%,輕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2.5%-11%,中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4%-35%,重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10%-83%。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預防癌變?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促發胃癌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導致細胞毒性因子然后導致胃黏膜發生增生性或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胃癌發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殺滅幽門螺桿菌可預防癌變。硒可清除使細胞老化的自由基,并干擾致癌物代謝,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功能,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可吃動物肝臟、腎臟、魚蝦及甲殼類海產品、大蒜、芹菜、蘑菇、芝麻等。維生素C和胃液可共同防止致癌物前體亞硝胺化合物的合成,可吃橘子、橙子、西紅柿、菠菜、鮮棗、獼猴桃。葉酸能促進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對修復被損傷或病變的細胞有一定作用,可吃動物肝臟、腎臟、綠葉蔬菜(如西紅柿、菠菜、卷心菜、胡蘿卜)。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西醫治療有四種方法
由于萎縮性胃炎的病因還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尚缺乏明顯有效的治療措施。其治療包括:
(1)一般治療:應盡量去除一切可能引起發病的因素,養成良好的
飲食習慣,
飲食宜規律,不暴飲暴食,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紅霉素、可的松等。
(2)保護胃黏膜:應盡量減少胃酸藥物的應用,注重加強胃黏膜屏障,避免黏膜損害。
(3)清除幽門螺桿菌:對幽門螺桿菌陽性者,應積極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多選用膠體鉍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替硝唑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程2周。
(4)增強胃排空能力:促胃腸動力藥可加速胃排空能力,防止十二指腸液、膽汁反流等對胃黏膜的損害,常用藥物有多潘立酮(嗎丁啉)和莫沙比利等。
■中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程比較長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
中醫學“痞滿”、“胃痛”、“嘈雜”等范疇。其病因與
飲食不節、郁思惱怒、勞倦內傷、素體虛弱、久病體虛、用藥不當等有關。本病本虛
以脾胃氣虛、陰虛為主,標實則表現為氣滯、血瘀、濕阻、痰凝、熱毒等。治療可分為以下幾種進行辨證論治:
(1)肝郁氣滯:胃脘脹滿,兩脅脹痛,胸悶喜嘆息,噯氣頻頻,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大便不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治法:疏肝和胃,理氣解郁。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6克,香附10克,陳皮10克,枳殼10克,旋覆花10克,廣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木香6克,丹參30克,莪術6克,焦三仙各10克。
(2)肝胃郁熱:胃脘脹滿,灼熱疼痛,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弦或數。治法:疏肝理氣,泄熱和胃。方藥:左金丸合瀉心湯加減,黃連6克,吳茱萸3克,黃芩10克,大黃6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延胡索10克,香櫞皮10克,佛手6克,蒲公英30克,枳實10克,全瓜蔞15克,丹參30克,焦三仙各10克。
(3)濕熱內蘊:胃脘脹滿,頭暈目眩,頭重如裹,身重肢倦,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渴,小便不利,舌胖、邊有齒痕,苔黃膩,脈沉滑。治法:清熱化濕,理氣寬中。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6克,吳茱萸3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山梔10克,枳實10克,竹茹10克,通草6克,木香6克,砂仁3克,蒲公英30克,焦三仙各10克。
(4)脾胃虛弱:胃脘脹悶,時輕時重,不思飲食,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治法:健脾益氣,和胃消脹。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太子參15克,生白術15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木香6克,砂仁3克,扁豆10克,香櫞皮10克,佛手6克,蒲公英30克,丹參30克,焦三仙各10克。
(5)胃陰虧虛:胃脘脹悶,嘈雜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消瘦乏力,口渴不欲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養陰益胃,消痞和中。方藥:益胃湯加減,北沙參15克,生地15克,麥冬10克,當歸10克,芍藥15克,延胡索10克,香櫞皮10克,佛手6克,木瓜10克,蒲公英30克,丹參30克,焦三仙各10克。
(6)瘀血停滯:胃脘脹痛,疼痛固定,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有吐血黑便,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消脹。方藥:桃紅四物湯合丹參飲加減,丹參15克,檀香6克,砂仁3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莪術6克,田三七3克,茯苓15克,焦三仙各10克。
■常用的中成藥需要辨證論治選擇,不能盲目自服
(1)胃蘇沖劑或氣滯胃痛沖劑:適用于肝郁氣滯證,每次1包,每日3次。
(2)胃寧沖劑:適用于肝胃郁熱證,每次1包,每日3次。
(3)蓽鈴胃痛沖劑:適用于瘀血停滯證,每次1包,每日3次。
(4)養胃舒膠囊:適用于胃陰虧虛證,每次2粒,每日3次。或養胃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5)溫胃舒膠囊:適用于脾胃虛寒證,每次2粒,每日3次。
(6)陰虛胃痛沖劑:適用于胃陰虧虛證,每次1包,每日3次。
(7)香砂六君子丸:適用于脾胃虛弱證,每次1包,每日3次。
(8)摩羅丹:適用于濕熱內蘊,瘀血停滯證,每次9克,每日3次。
(9)胃復春片:適用于脾胃虛弱,濕熱內蘊證,每次4片,每日3次。
■患上慢性萎縮性胃炎不要慌
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要對萎縮性胃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樂觀,不要恐慌。如果負擔過重,會引起體內神經、內分泌混亂,降低胃黏膜的抗病能力,加速胃炎的發展。其次,生活要規律,避免飲酒吸煙,避免飲食過度和吃強刺激性食物。最后要堅持服藥和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