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非常注重煎藥方法。除了常見的先煎后下和烊化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煎藥方法。然而,這些特殊的煎藥方法往往被醫生忽視,從而影響中醫湯劑的療效。其中一種方法是使用濃縮法,減少藥物的體積,使患者的服藥量不至于過多。這種方法可以使“三瀉心湯”和陰陽順升降、調虛實的功效更加顯著,而且藥性溫和,不會偏頗。更適合于寒熱錯雜的半表半里證。
·6、先煎去上沫在麻黃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葛根黃芩黃連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等方劑中,仲景注明要先煮麻黃和葛根,去掉上沫,然后再加入其他藥物。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去掉上沫,還可以防止患者感到心煩和“緩和藥性”。另外,這種方法還可以增加藥物的溶出度,提高方劑的臨床療效。
然而,這種特殊的煎藥方法在醫生處方和藥房調劑中卻被嚴重忽略。近年來,我通過下鄉支農、出差或在當地藥房抓藥、查看中醫處方以及詢問病人等方式,調查了“先煎去沫”、常用方“麻沸湯漬服”的大黃黃連瀉心湯、“米熟湯成”的竹葉石膏湯、“酒藥同煎”的炙甘草湯等特殊煎煮方法。結果發現,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被廣泛拋棄,尤其是在基層中醫中。
在藥房藥店中,80%的調劑人員不知道“麻沸湯漬服”是什么;90%以上的中醫師在開具含有麻黃和葛根的處方時,沒有注明“先煎去上沫”。超過一半的中醫師在開具含有去滓重煎、酒藥同煎和“米熟湯成”的特殊煎煮方法時,沒有在處方中注明。
即使是那些被稱為“經方派”的中醫,也放棄了這些特殊的煎煮方法,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