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剛躺下時咳嗽,入睡困難 來自羊爸爸 00:00 09:13
我們常說,虛寒體質的孩子比較容易生病。因為身體的正氣不夠充足,所以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會受寒,可能會有積滯。
今天的案例,就來自于一個虛寒體質的孩子。
先來看今天的案例
主訴:寶寶1歲6個月??人?,流鼻涕,鼻塞,入睡困難。通過主訴就可以知道,這個孩子有受寒。
「大便這兩天顏色較深,前面是小球狀,比平時干。大便里有未消化的菜葉?!?/p>
大便顏色深,大便干、小球狀,說明腸道的津液不足。我們說理想健康的大便應該是潤澤絲滑的,過干或者過濕都不正常,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體內津液和濕的情況。大便里有未消化的菜葉,是胃的動力、熱能不夠,這個是寒。
「怕冷怕熱,沒有明顯的表現?!?/p>
是正常的。
「小便正常?!?/p>
正常。
「食欲正常。周三上午吃了雞蛋、米湯,一個小饅頭。中午吃了一條昂刺魚和魚湯面。昨天一天吃粥、饅頭和一頓奶粉,其他時間母乳?!?/p>
1歲6個月的食譜,是不是合適,其實就是看大便、睡眠好不好。生病以后,建議暫停水果,肉蛋奶這些容易生濕的食物,更利于病情快速恢復。
「長期趴著睡?!?/p>
這是寒證。脾胃虛寒的孩子會覺得睡覺時肚子有東西貼著比較舒服,所以他們更喜歡趴睡。
「有時還會流口水?!?/p>
一般口水會在吃食物的時候分泌,沒有食物的時候不分泌。但孩子睡覺時都流口水,說明脾胃的功能比較虛弱了,控制不住口水的分泌。這個是寒。
「這兩天晚上入睡困難,哭鬧。」
入睡問題可能和鼻塞受寒有關,也可能和不消化有關,因為胃不和臥不安。
「穿多和哭鬧時會出汗?!?/p>
目前看是正常的。
「平時一直愛喝水,給水就喝,有時自己拿著喝。昨晚哭鬧說要喝水?!?/p>
津液不足的時候會主動喝水,這里沒有說要喝涼的還是熱的,是寒是熱都有可能。如果長期喝水量比較大,可能說明這個孩子脾胃的負擔比較大,容易津虧。
「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有時有溫差,有時沒有。」
手心和肚子可以反映中焦氣血津液的情況。有時有溫差,有時沒有,這里暫時先不做判斷。
「這半個月,手心有點潮濕。」
說明身體是有濕的。
「喉嚨里有痰,不會吐?!?/p>
痰,也是身體內運化不了的水飲垃圾,這是一個寒證。
「肛門紅,但沒感覺到熱。」
肛門連接著大腸,肛門紅、熱、灼燒都是胃腸有熱的表現。但是這里沒有到灼熱的程度,所以熱的程度不算嚴重。
「打噴嚏流鼻涕,晚上鼻塞。」
打噴嚏、流鼻涕、鼻塞,是很明顯的受寒表證,歸太陽。
「咳嗽,偶爾感覺咳嗽有痰,剛睡下時咳嗽頻繁,完全睡著之后就咳嗽少。」
根據上面的證據來看,這個是受寒的咳嗽,痰是受寒產生的痰,剛睡下的時候咳嗽頻繁,更多時候是因為躺下的時候鼻涕倒流后就開始會咳嗽,所以這個歸太陰。
「嘴唇顏色紅,下唇比上唇更紅,平時也有點?!?/p>
嘴唇也是中焦脾胃的反射區,下嘴唇的紅反應的是消化不良,可能有一點內熱,但是從照片上看不算明顯。平時嘴唇也有點紅,可能長期都有點消化的問題,脾胃經常是忙不過來的。這個就要注意下飲食。
「舌苔整體偏白,水滑?!?/p>
從舌象上看,上面舌苔的部分整體偏白色,是寒,這個是受寒的舌象。舌苔水滑,說明體內有水濕,水飲。
整體看,主要是受寒
伴隨一點消化問題
這個孩子的脾胃是弱一些的。如果經常吃的不好消化,脾胃就會一直處于很忙碌的工作狀態,晚上睡覺時都得不到休息。時間長了脾胃吸收不到營養,整個脾胃的功能就會下降,表現出虛寒。
虛寒的脾胃去運化食物,就像在一個坑坑洼洼的窄路上跑車,本來就走不快,車一多就會堵,會容易有消化的問題。
長期消化不良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容易被流行病傳染,因為正氣不足,稍微有一點邪氣來,抵擋不住,就會生病。
六綱辨證:太陽太陰,兼一點陽明
太陽受寒的證據:流鼻涕、打噴嚏、鼻塞,舌苔整體偏白。
太陰里虛寒的證據:大便顏色深、干、有未消化的食物;長期趴睡,流口水,這兩晚入睡困難;有痰;剛睡下時咳嗽。
陽明里熱的證據:哭鬧著要喝水;肛門紅;嘴唇紅。
解決思路的重點是解表,扶正。消化問題可以通過后面一周的清淡飲食來調理。病中、病后一周內,忌口肉蛋奶,魚蝦,水果,零食,喝粥,爛面條為主。
具體的處理方案,歡迎在留言區各抒己見,進行討論。
討論
1. 如何分辨非積食陽明和少陽?
少陽的癥狀基本是偏于身體上半部分的,好比我們把身體攔腰分兩半,上面的熱證歸少陽,而陽明的熱是全身性的,彌漫態勢的,到處都有。而少陽的熱就像是個大煙囪,只是從上面冒出來的熱。
少陽的特點:上面熱下面寒,或左右兩邊熱,或前面或后面熱,或又冷又熱,或熱多寒少,少陽的熱分布是不均勻的,是有偏向性的。
陽明的特點:絕對的,霸氣的一種熱。
2.手心潮濕可以理解為中焦水飲嗎?
不能理解為水飲,叫痰飲更合適,或者濕。是中焦的問題,積食不消化,都會生痰,比起水飲,這個痰是偏熱的環境下產生的,但也不絕對。
3.案例中的陽明里熱,在舌苔上好像看不大出來?
案例中的陽明不算明顯,只有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