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過年了,很多在外打工的職場人也紛紛從各地趕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跟父母、家人團聚。那么,接著而來的就是各種同學、朋友聚會啦。
說到同學聚會,可能呀,大家畢業出去工作了很久,可能是三年、五年、十年,都沒有見面了,很長時間沒見面,本來聚在一起是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可是,據小編所知,每當同學聚會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并且說自己過年很忙,更有的是直接就拒絕了,這到底又是為什么呢?
好,下面,咱們來看看一些讀者的回復:
1、某讀者說,我月薪三千,他年薪五十萬,聚會上,炫富的風氣肯定是不少的了。
這個話,說的很現實。確實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同學聚會,可不像當初在學校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都是同學,在一個教室,同樣的老師,感情都很單純。而如今,同學聚會完全變了味,現在搞得烏煙瘴氣的,已經沒有了意義,參加與不參加,又何妨呢?
2、曾經的熟人,現在的陌生人,何必硬湊呢?
是呀,以前讀書的時候,那簡直好的不能再好,如今一看,有錢的炫富,沒錢的不敢去,其實也沒有必要硬湊一起,前幾天,曾經有個朋友跟瀾月討論過同學聚會這件事情,他是這么說的,2月10號有個初中同學聚會,叫我沒去,沒意思,接觸的圈子不同,也聊不到一塊去,話說,有些都不記得人家名字了,去了也沒啥用,上學的時候關系還行,多和玩的好的,一起玩玩就行了,一瞬間,瀾月覺得,無話可說。。。。
3、有錢的覺得其他同學混的差,沒得聊了,沒錢的覺得去了丟人。
同窗時都只不過泛泛之交,分別那么久了又硬往一處湊有意思嗎?為情誼?有情誼私下就會有交集,不在這種大范圍聚會上。為炫而去?干這種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有可能惹上麻煩,多半還會招人嫌的舉動有什么意義?為利而去?還不如看準對象后下功夫去認識結交的新人,都強過這樣大海撈針式的社交,效率低下,費時費力還不省錢,干嘛呢?腦子壞了才干這種事。
最后,瀾月也說一句,同學,不分高底,無上司下屬,有錢沒錢。同窗一場,童年美好的回憶。大家要懂得那份純真的友情。瀾月自己每年也有同學會,基本三年一次。全班40人。參加不少于35人,都很在乎情言,大家認同AA制才有意義,當然了,同學聚會,有的攀比,有的是情感聚會,不需要把個案說成普遍,小編只是說了同學聚會的不良方面,其他人不要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