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522 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關鍵詞:喝茶、體質
本文專家
姜良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科首席教授,主任醫師)
王岳飛(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茶葉研究所所長、國家一級評茶師)
喝茶也是一門技術活,茶分溫涼,人的體質也分溫涼燥寒,選對適合自己的茶,才是關鍵。要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喝茶,先來了解茶的特性。
唐代的《新修本草》被視為首載茶的中藥典著,其中有這樣的描述:“茗,味甘、苦、微寒、無毒。”短短八個字,概括出了茶的基本性味特征。
“性味”,指的是“四氣五味”。“四氣”,即寒、熱、溫、涼;“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從四氣上分析,茶“微寒”。寒涼的藥物能清熱解毒、瀉火涼血,但脾胃虛寒之人不宜多食。
從五味上分析,甘味多為補,能生津止渴、益氣力;苦味多為攻,能清熱、消暑、解毒、消食、戒膩、利水、通便。
從“升降浮沉”的角度看,茶還有“升清降濁”的作用。“升,可清心寧神,通俗講,也就是能提神;降,可下氣、戒味、利水、通便,也就是能助消化。”
茶分六類,紅白綠黃青黑
市場上的茶多種多樣,加工工藝也不同,按照發酵程度的不同,茶可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綠茶是不發酵茶,白茶是微發酵茶,黃茶是輕發酵茶,青茶是半發酵茶,紅茶是全發酵茶,黑茶是后發酵茶。就是說,除了綠茶外,其他五類茶都經過了發酵。
1.綠茶
特征:清湯綠葉
代表品種:龍井、碧螺春、松針、黃山毛尖等。
2.白茶
特征:干茶外表滿坡白毫,綠葉紅筋,新制白茶湯色淺黃,滋味清淡。
代表品種:白毫銀針、白牡丹(大葉白茶)、貢眉(小葉白茶)、壽眉等。
3.黃茶
特征:黃湯黃葉
代表品種: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廣東大葉青等。
4.青茶(烏龍茶)
特征:葉底綠葉紅鑲邊,高香
代表品種:鐵觀音、武夷巖茶、鳳凰單叢、阿里山茶、凍頂烏龍等。
5. 紅茶
特征:干茶色澤烏黑油亮、有些帶金毫,湯色橙黃或橙紅或紅艷明亮。
代表品種:祁門紅茶、正山小種、滇紅、金駿眉。
6.黑茶
特征:干茶色澤黑褐油潤,湯色褐黃或褐紅,滋味醇、無苦澀。
代表品種: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四川邊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青磚等。
不同體質,適合不同的茶
人的體質分為9種,不同體質的人,喝茶的品種、濃淡都不同。如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綠茶等);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紅茶等)。具體看下面:
1.平和質
【面色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等方面良好,較少患病,抵抗力強】
各種茶類均可
2.氣虛質
【氣短、聲音低、易累、易感冒。爬樓時氣喘吁吁畏冷】
宜喝普洱熟茶、烏龍茶、富含氨基酸如安吉白茶
3.陽虛質
【手腳發涼、喜歡吃熱的東西、精神疲倦、睡眠偏多、易大便稀溏】
宜喝紅茶、黑茶、重發酵烏龍茶(巖茶);慎喝綠茶,尤其是蒸青綠茶。
4.陰虛質
【內熱、不耐暑熱、易口燥咽干、手腳心發熱、眼睛干澀、大便干結、易便秘】
輕發酵烏龍茶,可配枸杞子、菊花、決明子;
5.血瘀質
【面色偏暗、口唇暗淡、易有黑眼圈、紅血絲、牙齦易出血、皮膚干燥粗糙】
慎喝紅茶、黑茶、重發酵烏龍茶,多飲綠茶、黃茶、白茶。
6.痰濕質
【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易出汗、面油、嗓子有痰、舌苔較厚】
輕發酵烏龍茶,可配枸杞子、菊花、決明子,多喝各類茶,或茶中加橘皮同飲
7.濕熱質
【濕熱內蘊,面部和鼻類總是油光發亮,臉上易生粉刺,皮膚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
輕發酵烏龍茶,可配枸杞子、菊花、決明子;
8.氣郁質
【體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兩脅部脹痛】
慎喝紅茶、黑茶、重發酵烏龍茶,宜飲富含氨基酸如安吉白茶、山楂茶、玫瑰花茶、菊花茶、佛手茶、金銀花茶、山楂茶、葛根茶等,喝淡茶、不喝濃茶。
9.特稟質
【過敏體質,常鼻塞、打噴嚏,易患哮喘,易對藥物、食物、花粉等過敏】
新普洱生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或者有人會說,連自己體質是哪種都分不清,怎么知道自己適合哪種茶呢?所謂實踐出真知,那就用實踐來辨別吧——嘗試!
若嘗試某種茶葉后,身體舒服,就可以繼續飲用,若出現不適癥狀,就說明茶葉不適合你,應停止飲用。
常見不適有兩種表現
一是腸胃不耐受,飲茶后出現腹痛、胃痛、大便稀爛等;
二是過度興奮、失眠,或者頭暈、手腳乏力、口淡等。
除了紅白慶綠黃黑茶外,生活中還有一些中藥做成的茶療,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解決節日吃多了,出現食欲不振、腹瀉、腹痛、便秘、厭食等問題。那么,哪些茶療方可以解決呢?詳情請閱讀今天的第三篇文章《春節過后,中醫茶療教你打好節后保“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