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城市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而衡量城市大小的指標中,除了中心城區人口之外,城市建成區面積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根據定義,建成區面積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對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干個已經成片建設起來,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對一城多鎮來說,它由幾個連片開發建設起來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組成。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梳理發現,目前我國有49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這些城市囊括了我國目前主要的一二線城市和部分城市規模較大的三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重慶的建成區面積均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
北上廣渝領銜
北京以1401平方公里位居榜首。目前北京城區人口(非全市常住人口)超過了1800萬,全市總面積約16411平方公里,目前北京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921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建成區面積相當于全市總面積的近十分之一,城鄉建設用地的一半左右。
上海的建成區面積目前缺乏公開準確的數據。無論是住建部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還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都顯示上海的建成區面積為999平方公里。不過,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國家統計局的歷年數據中,2010年上海的建成區面積即已達到了999平方公里,若按照過去幾年的發展情況估算,上海的建成區面積早已突破1000平方公里大關。
尤其是,上海建設用地規模也超過了3000平方公里,此外上海城區人口突破了2000萬大關,參考這兩個因素,則可以估計,目前上海的實際建成區面積與北京較為接近。
這兩大強一線城市之后,是位居西南的重慶,其建成區面積也超過了1300平方公里,達到1329平方公里,排在廣州之前。不過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總人口達到了3000萬,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2016年城鎮化率達到了62.60%,也就是說,有1800多萬城市常住人口,因此建成區超過廣州位居第三。
需要說明的是,統計年鑒中的建成區面積數據,都是以市域來計算,有些城市雖然建成區面積不小,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轄內的遠郊區。而衡量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和競爭力,主要還是看主城區的規模。通常而言,大城市的主城區規模更大,單位面積內所承載的人口密度高,土地利用更加集約,對外的輻射力也會更強。
數據顯示,重慶總面積超過了8.24萬平方公里,除了主城區外,還有20多個郊區縣,若以主城區計算,2014年,重慶主城區建成區面積約為720平方公里,比一線城市廣深略小,大致與天津相當。
若扣除空間距離較為遙遠的郊區不算,一線城市廣州的主城區建成區面積也大致在1000平方公里上下。根據廣州日報2016年3月報道,“廣州市2015年建成區面積統計”項目驗收會召開,項目確定廣州市建成區面積為1237.55平方公里,并首次將增城區、從化區納入統計范圍。
數據顯示, 2007年底廣州十區(不含增城、從化)的建成區面積為843.7平方公里; 2013年底,這個數字為1023.63平方公里;到了2014年,廣州的建成區面積為1035.01平方公里,比2013年新增13.92平方公里。若不算距離主城區六七十公里的南沙區,則主城區的建成區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
有點出乎意料的是,《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東莞的建成區面積達到了932平方公里,位居第五,甚至超越了一線城市深圳,以及天津、武漢、成都等傳統大城市。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東莞的建成區面積統計中,不僅包括主城區,也包括了轄下的鎮區。東莞有20多個鎮,每個鎮的經濟總量相當于別的地方的縣,甚至地市,并且居住著大量的常住人口,因此每個鎮區的建成區規模亦不小。
如果僅僅計算主城區的話,則東莞的建成區面積將遠遠小于深圳以及武漢、天津等大城市。
另一方面,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建成區規模都比較大。除了四大直轄市,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西安這些大區中心的建成區面積都超過了500平凡公里,沈陽也達到了465平方公里,位居所有城市第十五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各個大區的中心,如西北、華中、東北等大區的中心城市,行政等級比較高。目前我國的主要資源如財政、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配置仍與行政等級密切相關,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資源配置越多,例如華中、中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武漢,西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南開頭的多在成都和重慶。因此這些城市形成的集聚效應也越大。
以武漢為例,很多在武漢念過大學、后來來到廣州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體會:即武漢規模比廣州大。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于,在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的城市規模就很大,排在廣州之前。
“武漢打的比廣州便宜,但我從武漢大學門口打車到硚口,花了 65元,關鍵是這兩個地方周圍,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就建好的城區,很多老房子。而這個錢在廣州基本可以穿越主城區了。”武大畢業、目前在廣州工作的張先生說,廣州目前最中心的天河區,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一大片農田,更不用說番禺、蘿崗等地,也就是說這二三十年廣州的城區擴張更快,超過了武漢。
另外,不同的城市受制于地形地貌和城市結構的關系,建成區面積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感受的城市大小也會出現一些偏差。武漢的城區中,大江大湖所占的范圍較大,這也影響了城市的分布結構和格局。
江蘇最多
從分布的地區來看,49個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共有28個之多,東北有5個,中西部16個,主要是省會城市(含直轄市)。
分省份看,江蘇最多,共有7個城市,分別是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和連云港。除了連云港,其他6個城市的GDP總量均突破了5000億大關,也都已獲準修建地鐵。
在江蘇之后,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有5個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汕頭和惠州。
相比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入圍的城市基本都是省會城市,只有洛陽是唯一一個非省會城市。這也說明,中西部的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仍比較低,除了省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規模和人口集聚規模都比較小,與東部沿海有較大的差距。
例如,在云南、貴州、陜西、甘肅和新疆,除了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外,沒有其他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地市的規模普遍都比較小,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與省會差距甚遠。
此外,有4個省份沒有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分別是海南、寧夏、青海和西藏,這幾個省份的共同點是人口總量在1000萬以下,省會(自治區首府)的人口和城區規模都比較小。
一般而言,行政級別越高的城市,往往形成的人口集聚規模和城市規模也越大。數據顯示,在這49個城市中,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而普通地級市則只有17個,除了東莞、蘇州、無錫和煙臺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面積都是在200到270平方公里之間。且除了洛陽來自中部,大慶來自東北外,其他城市全部都是來自東部沿海地區。
不過,雖然中西部省份的城鎮化率比較低,普通地級市的城市規模較小,但這同樣也意味著不小的潛力。尤其是一些工業重市如包頭、柳州,本身就聚集了大量的產業和人口,目前的建成區面積已經接近了200平方公里。
湖北的宜昌和襄陽,建成區面積也都超過了160平方公里。近幾年,湖北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鼎足發展格局。未來隨著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和中西部經濟的發展,這些產業發展不錯的普通地級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城市規模也會不斷壯大。
表1: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
城市 | 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 |
北京 | 1401 |
上海 | 預計與北京接近 |
重慶 | 1329 |
廣州 | 1237 |
東莞 | 932 |
深圳 | 900 |
天津 | 885 |
南京 | 755 |
成都 | 615.7 |
青島 | 566 |
武漢 | 566 |
長春 | 506 |
杭州 | 506 |
西安 | 500.59 |
沈陽 | 465 |
蘇州 | 458 |
合肥 | 438 |
鄭州 | 437 |
烏魯木齊 | 429 |
昆明 | 420.5 |
哈爾濱 | 402 |
大連 | 395 |
濟南 | 393 |
太原 | 340 |
無錫 | 329 |
煙臺 | 324 |
寧波 | 322 |
廈門 | 317 |
長沙 | 312 |
南昌 | 307 |
蘭州 | 305.29 |
貴陽 | 299 |
南寧 | 287.4 |
石家莊 | 278 |
淄博 | 267 |
呼和浩特 | 260 |
福州 | 260 |
徐州 | 255.2 |
汕頭 | 253.6 |
常州 | 250.3 |
唐山 | 249 |
大慶 | 244 |
惠州 | 238.89 |
溫州 | 238 |
臨沂 | 213 |
洛陽 | 209 |
連云港 | 206 |
泉州 | 206 |
南通 | 204.7 |
(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
表2:普通地級市建成區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
城市 | 建成區面積(建成區面積) |
東莞 | 932 |
蘇州 | 458 |
無錫 | 329 |
煙臺 | 324 |
淄博 | 267 |
徐州 | 255.2 |
汕頭 | 253.6 |
常州 | 250.3 |
唐山 | 249 |
大慶 | 244 |
惠州 | 238.39 |
溫州 | 238 |
臨沂 | 213 |
洛陽 | 209 |
連云港 | 206 |
泉州 | 206 |
南通 | 204.7 |
(數據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表3:中西部城市建成區規模比較
城市 | 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 |
重慶 | 1329 |
成都 | 615.7 |
武漢 | 566 |
西安 | 500.59 |
合肥 | 438 |
鄭州 | 437 |
烏魯木齊 | 429 |
昆明 | 420.5 |
太原 | 340 |
長沙 | 312 |
南昌 | 307 |
蘭州 | 305.29 |
貴陽 | 299 |
南寧 | 287.4 |
呼和浩特 | 260 |
洛陽 | 209 |
包頭 | 195.79 |
柳州 | 183.92 |
銀川 | 166.8 |
宜昌 | 165 |
襄陽 | 164 |
南陽 | 149 |
株洲 | 137.98 |
開封 | 129 |
綿陽 | 125 |
大同 | 125 |
(數據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