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上海保險》郭振華專欄,2017年第4期,標題和內容略有不同!
一季度的保費數據對判斷壽險業發展前景異常重要,因為一季度的保費收入通常占到全年保費收入的40%左右。而且,在搞清楚上一年度經營成果和對新一年經營環境做基本判斷后,壽險公司們會據此在一季度調整產品設計,這就造就了新一年的保險產品特征,其中隱含著對客戶的吸引力,也決定了潛在銷量。
如果上一年度經營績效很好,將激勵壽險公司開發對客戶有強烈吸引力的產品,如高固定利率產品、高預期利率產品或低價格保障產品;反之,如果上一年度經營績效較差,將迫使壽險公司開發對客戶吸引力下降的產品,如低固定利率產品、低保證利率產品、低預期收益率產品或高價格保障性產品。
同樣,如果新一年經營環境良好,如宏觀經濟向好、市場利率走高、監管相對寬松,壽險公司們也會在產品設計中加入樂觀性因素如提高保證利率,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將會提高,進而帶動保費增速提高;反之,如果新一年經營環境不好,如宏觀經濟繼續下行、市場利率繼續低位運行、資產市場違約風險增加、監管越來越嚴格,壽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中會加入悲觀因素如降低保證利率,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將會降低,進而帶動保費增速下降。
一、 一季度壽險業保費收入及增速
1、規模保費收入及其增速
根據2017年5月3日保監會公布的“2017年1-3月人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情況表”,我國壽險業今年第一季度規模保費總額為15626.85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第一季度的15912.14億元人民幣有所下降,我國壽險業規模保費在連續增長多年后出現了負增長。尤其是從2016年一季度的高速增長變成了2017年一季度的下降,從增長90.6%變成了下降1.8%,增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如圖1所示。
2、原保費收入及其增速
根據保監會數據,我國壽險業今年第一季度原保費收入為13230.8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第一季度的9640.7億元人民幣增長了37.2%,但增速較2016年一季度增速(52.5%)也有所下降,如圖2所示。看來,體現“保險姓保”的壽險業的原保費收入增速也在下降,可見當前的經營環境確實比較差。
3、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及其增速
根據保監會數據,我國壽險業今年第一季度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2313.4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第一季度的5959億元人民幣下降了61.2%。從增速變化來看,一季度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增速從2016年一季度的213.6%暴跌至-61.2%,比斷崖式下跌還要厲害,如圖3所示。這一點大家可能有所預料,因為大家都看到了保險監管日趨嚴厲,但現實比多數人的預料結果要嚴重的多。
4、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及其增速根據保監會數據,我國壽險業今年第
一季度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為82.6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第一季度的302.5億元人民幣下降了72.7%。一季度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增速從2016年一季度的147.1%暴跌至-72.7%,如圖4所示。雖然出現了極其嚴重的下跌,但投連險獨立賬戶交費額度本身很小,對壽險業整體影響很小。
5、小結:保戶投資款急跌造成規模保費負增長
總體來看,2017年一季度,在經歷2016年的高速增長后,我國壽險業規模保費出現了負增長,這主要是由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斷崖式下跌造成的。當然,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但因為其交費規模占比很小,不會對壽險業規模保費產生重大影響。此外,體現“保險姓保”、監管層強烈支持的原保費收入增速也出現了小幅下降,可見當前壽險業經營環境確實比較差。
二、一季度新單保費收入增長率分析
上面討論的是一季度總保費的增長率,但由于不少人身險產品采取期交保費方式,因此,一季度保費收入中既包含新保單的新單保費,也包含老保單的續期保費。顯然,新單保費(這里指新單規模保費)更容易受到經營環境變化的影響,更能看出壽險業的保費增長前景,因此,這里專門分析一季度新單保費的增長狀況。
1、數據來源
雖然新單保費收入是個衡量行業前景的好指標,但保監會并不公布新單保費數據,只能從公司披露的數據來找。壽險公司中,只有上市公司通過一季報來公布新單保費數據,但也非常不完整,比如,中國人壽一季報就沒有詳細披露,中國太平洋人壽則沒有詳細披露銀保渠道的新單保費數據。
所以,我們這里根據可獲得的數據對三家上市公司:太保壽險、平安壽險和新華保險的新單保費收入及其增長率進行分析。
2、具體分析內容
具體而言,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分為個險保費收入和團險保費收入,個險保費收入又分為代理人渠道、銀保渠道和其他渠道保費收入。
第一,鑒于團險保費在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中占比很低,而且團險以保障為主,保費收入較為穩定,因此,本文分析以個險新單保費為主。
第二,個險保費收入,主要來自代理人渠道和銀保渠道,其他渠道保費收入占比很小,因此,本文分析以代理人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和銀保渠道個險新單保費為主。
3、代理人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及其增長率
這里以太保壽險、平安壽險和新華保險為例,觀察代理人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及其增長率。遺憾的是,從平安壽險一季報中只能獲得2016和2017年兩年的數據。
如圖5、6、7所示,2017年一季度,太保壽險、平安壽險和新華保險的代理人渠道個險新單保費都在增長,但太保壽險和新華壽險的增長率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別從2016年一季度的84.2%和52.6%下降到了2017年一季度的67.7%和34.6%。
由于平安一季報披露有限,我們無法獲得準確的平安壽險2016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新單保費增長率,但根據其披露的數據推算,其增長率大概在40%左右,而2017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新單保費增長率62.2%,實現了逆勢增長。不過,近幾年,平安在保險業已經具備了核心競爭優勢,可以在不利環境中繼續保持業務和利潤的增長,是一枝獨秀,其增長情況與行業整體情況并不相同。
4、銀保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及其增長率
由于數據限制,這里僅以平安壽險和新華保險為例,觀察銀保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及其增長率。
如圖8、9所示,2017年一季度,平安壽險和新華保險的銀保渠道個險新單保費都在迅速下降,分別下降了39.9%和84%。另外,從新華保險來看,銀保渠道新單保費的萎縮速度也在加快,2016年一季度相對2015年一季度萎縮了29.2%,2017年一季度相對2016年一季度則萎縮了84%。
5、小結:銀保渠道新單保費急速下跌
從新單保費來看,2017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銀保渠道個險新單保費則出現了劇烈的下滑。
我們這里觀察的是一些傳統的大型壽險公司,這些公司本來就是兩條腿走路,主要依賴個險渠道,同時兼顧銀保渠道。對于那些主要依賴銀保渠道的部分新型壽險公司而言,由于對高現價中短存續期理財型保險的監管限制,銀保渠道新單業務的收縮會更加嚴重。
三、原因分析
對于壽險業而言,2017年的經營環境有兩大負面因素,正是這兩大負面因素造成了一季度保費增速的大幅下滑。
1、資產端投資壓力是造成原保費增速下降的主因
2016年行業資產投資收益率的大幅下滑給壽險業帶來了巨大壓力,5.3%的投資收益率已經接近了大多數壽險公司的盈虧平衡點。從2017年的投資環境來看,雖然貨幣供應明顯比2016年緊了一些,市場利率開始攀升,但股市不見好轉。從現在來看,樂觀估計,2017年壽險業的資產投資收益率只會比2016年略微好轉。
于是,壽險公司們被迫在悲觀情緒下調整產品結構,力爭降低負債端的資金成本,這必然會降低產品對客戶的吸引力,造成保費增速下滑。例如,在一季度開門紅期間,為了降低資金成本,多數壽險公司被迫選擇了收益比較模糊、吸引力有限的分紅險,只能通過將分紅和生存金轉入萬能賬戶的模式,通過萬能賬戶的收益率來吸引客戶。結果,一季度代理人渠道新單保費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下降,帶動原保費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2、強監管是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大幅下降的主因
隨著中國金融風險不斷積聚,中央提出“防風險”后,保監會將核心工作聚焦到了防風險上,從2016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不斷出臺新政策,加強監管,核心是防止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出現資金流斷裂風險。
負債端的監管措施包括:嚴控中短存續期產品、提高產品保障水平、降低產品投資屬性、遏制高收益萬能險等等,這些新政極大地遏制了壽險公司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能力,而這些產品正是2016年保費高速增長的主力軍,其主要銷售渠道就是銀保渠道。
此外,從公司經營經營績效來看,在投資收益率較低的情況下,由于銀保渠道保費的資金成本過高,銀保渠道的保費越多,帶來的虧損就越多。所以,在當前環境下,理性的壽險公司本身有壓縮銀保渠道保費的動力。
于是,2017年一季度,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出現了大幅下滑,帶動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出現了大幅下滑,兩者其實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