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證據”指偵查部門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以違反當事人權利的方法收集到的證據。“排除”指不能用非法取得的證據作為批捕、起訴和定罪的證據。國外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主要是在法院審理時發揮作用,即不作為不利于被告人的證據使用,這種方式是以審判時排除非法證據促使偵查和起訴部門規范取證和使用證據的方法。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但是第四十三條同時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對于違反該條規定收集的證據是按照第四十二條作為證據使用還是按照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排除其證據資格,我國刑事訴訟法缺乏明確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非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取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法規則》第265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以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不得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可見,在我國對于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是持肯定態度,但是對于非法取得的實物證據是否排除其證據資格,法律卻未作規定。
一、對非法證據的理解
證據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但是,這種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并不都是真實合法的,它們或者本身就是違法的事實,或者是其表現形式不合法,或者是其來源即收集手段不合法的事實,以不合法的“事實”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這是難以被接受的也是絕不應該被允許的。所以,證據就有了合法與非法之分。我國法律中的非法證據主要是指通過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詞證據。證據本身作為客觀事物并無非法與合法之分,證據的合法性直接源于法律的規定或者可以從法律規則或者原則中推導出來。簡單地說,非法證據就是違反了法定的證據形式、表現形式或者違反了法律規定的收集手段而取得的證據。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刑事訴訟法中的一項重要規則,同時也體現了法制文明在程序法和實體法并重方面的進步。將一些證據規定為非法的是出于保護人權的需要,確切的說是保護犯罪嫌疑人人權的需要。如果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等作為指控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根據,這對犯罪嫌疑人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如果肯定非法證據的證明資格,那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和訴訟權利將得不到保障。法律一方面要打擊犯罪,另一方面又要保障人權,維持二者平衡的重要因素就是要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并重。
二、排除非法證據的認定
排除非法證據也就是切斷其對待證實的案件的證明力和影響力,如果將非法證據比作一種傳染病毒,要防止其傳染有三個途徑: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預防易感染者。對于非法證據一經產生便是客觀事實不能被消滅,如果我們不能杜絕非法證據這一“傳染源”的產生,只能采取其他有效的途徑阻止非法證據對案件事實的證明力。其途徑主要有:
第一,切斷非法證據對案件審判者的影響,使案件的審判者接觸不到非法證據,這樣就迫使其喪失證據的證明能力。在陪審團模式下,法官在法庭開庭審理前將其認為不具有可采性和非法的證據剔除,從而是陪審團根本接觸不到不足采信和非法的證據。我國雖然沒有陪審團,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不能排除非法證據。
第二,當然,我們不能在庭前審查程序中排除一切非法證據,如果上一種切斷非法證據“傳播途徑”的方法仍然不幸的使法官受到了非法證據的“感染”,則要求庭前審查機關明確告知法官對非法證據不予采信。同時,在法官作出審判時,要求其詳細說明判決的根據,從而證明其裁判已經排除了非法證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