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臟腑功能錯綜復雜,五臟六腑各有各的特點,又互相關聯,互相聯系,維持著人體復雜的生理功能,臟腑功能就好像人體內部的一張網,學習中醫理論,就是試圖將這些錯綜復雜的網絡狀的線路理清楚,其難度可想而知。
中醫有不同的學派,稍稍對中醫了解深一點的,都知道《四圣心源》,也知道人體有個關于五臟六腑的運動線路圖。
這套理論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認為脾胃是人體的中樞,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位于人體的中央。腎水位于下,陰陽互根,腎陽能溫暖脾土,促進脾氣的生發,脾喜溫喜燥,也是靠腎陽的推動,脾氣上升,肝氣也隨著升發,肝主疏泄,肝脾兩臟,共同維持人體的疏泄升發運化功能。
腎精涵肝木,脾主升清,肝主疏泄,共同上升營養精微物質到了心臟,再結合肺臟吸進來的清氣,變化形成人體的氣血,靠心火的推動,輸出到全身,心位于上,也靠肺氣的肅降功能,一直下沉,回歸到腎臟。
如此一來,肝脾之氣從左而升,肺胃之氣從右而降,心位于上,推動人體的氣血流暢,主神明,腎位于下,收藏先天后天的精氣,收藏人體的陰陽,這樣一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圓運動,很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變化。
這套理論用來治療一些證候錯綜復雜的,有很強的實用性,就是抓住肝膽脾胃這個中樞去調理,能夠帶動其他四維的運轉,人體的圓運動流暢起來,人體的自愈能力恢復能力被調動,自然有消除病痛的神奇效果。
人體內的氣機有升降浮沉四種狀態,如果身體的氣機和我們所處的外部自然界相一致,那么我們就是中醫所說的“平人”狀態——不生病的正常人。
比如:現在是夏天,整個大自然的能量最大程度的釋放在外,對應我們人體的氣機是“浮”的狀態:該出汗就出汗,該貪玩兒就晚睡一會兒,而不要總縮在空調房中,不舍得釋放能量。
具體到人體五行的每一行,比如“木”,主疏泄、升發,木對應臟腑系統是肝和膽。這兩個臟腑雖然功能一致(都是木性),但是升降氣機方向卻不一致:具體說來,肝木的方向是升,膽木的方向是降。
同樣的,火所對應的臟腑系統是心和小腸,同樣都有溫煦特性,但心為降,小腸為升。
金主收斂肅降,對應的臟腑系統中,肺為降,大腸為升。
水主收藏,對應的臟腑是腎與膀胱,腎為升,膀胱為降。
中土主運化,對應的臟腑是胃、脾,胃主降,脾主升。
如果把五行按照所屬方向排列好畫出來,就好像一個輪子:
中間的軸是土,中土的升降帶動著左邊水、木的升,又帶動著右邊火、金的降。
正常情況下,平人的五行系統就是這樣氣機升降,規律運作的。一旦人生病,就可以從中土或是四周木火金水的升降出了問題來考慮,其中最常見的是中土的升降出了問題,也就是脾胃的升降出現問題。
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續集》中詳細闡述說明的圓運動理論,有歌訣如下:
中氣如軸經氣輪
旋轉升降是平人
胃膽包心膀肺降
脾肝三小腎腸升
五行生克原一化
六氣和合病則分
溫清補泄復生降
圓運動法說與君
中氣如軸經氣輪
中氣就是中土,是脾胃,后天之本。雖然大部分的升降問題都出在中軸,但是中土和四維是互相影響的。
如何分辨到底是中土的問題還是四維的問題呢?
靠脈診,如果是中土引發的問題,那么在右關脈一定會有特殊脈象。
旋轉升降是平人
左升為旋,右降為轉。脾土左旋,因此水木左升;胃土右轉,因此火、金右降。
黃元御在治療左側身體的病證時,會考慮是左邊升不上去而致,選用“達郁湯”來升左。在治療右側身體的疾病時用“下氣湯”,把右側該降的降下去。
胃膽包心膀肺降
脾肝三焦腎腸升
胃、膽、包(心包)、心臟、心、膀胱、肺,這幾個是降的。脾、肝,三焦、小腸,腎,大腸,這是主升的。
其中降之總門在胃,升之總門在脾。
五行生克原一化
六氣和合病則分
五行的生、克,原本就是氣的轉化。天地自然人都是同一種東西,都是氣組成的。
五運是天對人的影響,六氣是地對人的影響。六氣和則合,六氣分則?。ㄎ暹\六氣一說)。
溫清補瀉復升降
圓運動法說與君
治病無非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
而虛實寒熱之病,無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補瀉溫清之法,無非使逆者降,使陷者升,目的是“復升降“。
水、木升,火、金降,中軸有旋有轉,圓運起恢復正常,人就沒有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