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藝術之旅——海上藝匠》是一系列以上海開埠以來活躍于市場與民間的各類工藝美術門類、大師和創作者維拍攝對象的紀錄片,其門類涉及木雕、草編、玉雕、硯刻等。今年的3月1日,本欄目已經推出了《海上藝匠——海派硯刻》和《海上藝匠——紅木小件》兩個部分。這次,我們將繼續推出《海上藝匠——黃楊木雕》和《海上藝匠——黃草編織》。
首播時間:6月26日 20:00
藝術人文頻道
一、海派黃楊木雕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多元文化和藝術的交流融會下,孕育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藝術人才。這些優秀的藝術家們為海派藝術乃至中國的文化藝術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海派黃楊木雕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歲,遇閏則反退”,意思是說黃楊木生長極其緩慢,木質極細膩。它以其緊密、堅韌的木紋成為理想的雕刻材料。作為“木中象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數百年間和各個時期諸多匠人的發展和繼承下,終于形成了今日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將中西藝術技法融合到極致的海派木雕藝術。
作為海派黃楊木雕輝煌發展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毛關福先生和海派黃楊木雕的緣分可謂是“一眼萬年”。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當年那個滿懷憧憬的求學青年,在轉眼間已變成了一個年逾花甲的老者,更是成為了海派黃楊木雕行內的大師巨匠。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在他的手中雕刻而成,被注入嶄新的靈魂。而如何將海派黃楊木雕從他的手中傳承下去,是他如今最大的擔憂。
本期節目,就讓我們帶領大家來和這位海派黃楊木雕的大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看一看大師繼承和傳承的心路歷程。
二、黃草編
上海市嘉定區的徐行鄉是馳名中外的黃草之鄉,這里所產的黃草光滑、柔軟、堅韌,非常適合作為草編的原材料。用黃草編織而成的草編制品如草編包、草鞋等既美觀大方、又輕巧適用。在清同治年間起,這里就形成了以徐行鎮為中心的黃草編制區,自此,這項傳統的家庭手工業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這片“草編之鄉”的純樸農戶。
甘麗娟阿姨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徐行鄉人,從十幾歲開始就開始跟隨家人學習草編。新鮮的視覺、豐富的情感和新奇的想象早已順著黃草的清香沁入進了她的生命里,直至今日她依舊默默地堅持著這一門手藝,堅守著那份最初的匠心精神。具有高超編織技術的她,亦兼具著創新的思維。應著西方美學思想的融入,大膽運用撞色設計,使得原本顏色枯燥的草編制品經過她的手,形成了一件件光彩照人、絢麗奪目的草編藝術品,出現在海派美學的舞臺之上。
如今為了增強學生對工藝美術的理解,甘阿姨受工藝美術學院之邀,開辦了“草編工作室”,讓這一門有著樸素的詩意的海派文化,能夠通過一雙雙稚嫩好奇的手傳承下去。在本期節目中,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心靈手巧、純樸至真的甘阿姨,領略一下海派黃草編這一項充滿生活至美的海派文化藝術。
來自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紀錄片創作團隊與海上的匠人們一起,與孤獨為伍,與時間為友,只為呈現海上獨特的細膩和精致。2019年6月26日,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部匠心之作吧。
首播時間:6月26日 20:00
藝術人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