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時節,爬山踏青是很多人的首選。爬山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比走路高出3到4倍,長期負重登山、上下樓等,很容易形成膝關節、踝關節等慢性損傷疾病,引發關節炎,導致關節提前退化。因此出行游玩,一定要選對游玩方式。
其中,登山雖然可以強心,但不是適合所有人群。50歲以上的患有骨科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慎重選擇。
北京德勝門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 楊進山
爬山不是一個良好的運動,應該選擇平地行走。爬山、登高會導致關節的負荷增重,增加病情的發生,甚至正在發病的過程當中會加速發展。
中醫專家強調,對于中老年人而言,爬山不僅會加劇膝關節的磨損,還會加重膝關節的病變。因此,不建議中老年人經常爬山。即使要爬山,也一定要注意做好爬山前的熱身,并盡量使用登山杖。
此外,爬山、上下樓、蹲起站立等運動都不適合有膝關節炎的人,中老年人最好減少這些運動。可以選擇游泳和蹬車進行鍛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多吃補鈣食物。同時,可以喝一些保護骨關節的中藥代茶飲。
北京德勝門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 楊進山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芍藥甘草湯,就兩味藥:芍藥30克、甘草30克(煮湯)。它對下肢的骨關節病、下肢肌肉的痙攣效果很理想,大家可以泡水喝,一日兩次。
關節炎應該如何治療?
事實上應該遵循階梯治療的原則,即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的長短,選擇適合的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鍛煉+理療
程度較輕的時候適合保守治療。比如調整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避免膝關節負重增大的動作或運動,例如爬山、爬樓、下蹲、跪地等等。
同時加強大腿肌肉力量的訓練,比如直腿抬高練習。再輔助物理治療,比如熱敷、烤電,很多輕癥的病人通過上述治療就可以達到減輕癥狀、延緩發展的目的。
藥物+減負
對于通過上述治療后疼痛癥狀緩解不滿意的病人,可以間斷加用消炎鎮痛類的藥物,再輔以拐杖減輕關節的負重。如果通過上述這些保守治療措施能夠緩解或控制關節疼痛,能夠滿足個人對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的話,就不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如果服用消炎鎮痛類藥物后疼痛仍然緩解不明顯。或者藥物雖有效,但一旦停藥就疼,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的時候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又有很多方法,主要包括微創關節鏡清理術、截骨畸形矯正術、單髁表面置換術和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每個手術都有適應癥,主要參考骨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單髁表面置換術
關節炎應如何預防?
因為人的膝關節軟骨退變在30歲以后就逐漸開始了,所以對膝關節的日常保護應及早進行,盡早干預。
1、注意膝關節保暖,盡量穿著長褲(對老年人也可以帶護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傷),不要把膝關節直接暴露在冷空氣中。
2、熱敷:以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膝部不適,緩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痙攣,減輕腫脹。熱敷以濕敷為好,如熱氣浴、溫泉浴。也可用熱毛巾濕敷,但注意如果關節有紅腫時應停熱療。高血壓、心臟病者慎用,夏天氣溫高時更需注意(急性期停止熱敷)。
3、勞逸結合: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長時間處于某一體位,特別是小于90°,不要久坐、久站。應適當活動關節,如多游泳,堅持多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是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路。
4、減輕體重:對肥胖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減少關節的承重,多攝取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
5、對有不良姿勢的應盡量予以糾正,使用手杖、拐杖,減輕關節負重。
6、合理使用支具:夾板、護膝帶、彈性粘帶、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7、加強膝部力量鍛煉:
(1)直腿抬高練習。
仰臥,患膝伸直抬高30~40厘米,盡量保持這個姿勢,堅持不住時可放下休息片刻,以上算1次。然后重復練習,每組10~15次,每天2次。如果能堅持1分鐘以上,可進行負重直腿抬高練習。
(2)負重直腿抬高練習:
動作同上,在足背上擔負一定重量,可從1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5公斤,如果可以堅持1分鐘以上,再進行下一步練習。
(3)負重短弧練習:
動作同上,屈膝30度,患足負重從5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10公斤,坐抬腿伸直練習,若能堅持1分鐘以上,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4)負重長弧練習:
坐直,屈膝90度,小腿下垂,患足負重從10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20公斤。
8、加強膝關節活動范圍訓練:
(1)坐位垂膝擺動屈伸練習:
坐于床邊,患肢小腿下垂,以健肢幫助按壓患肢,增加屈曲。
(2)跪位屈膝練習:
患者跪坐在床上,自行向后跪壓,以增加屈膝角度。
如膝疼痛影響正常生活時就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更多新聞,請回復對應日期(如,0510)或猛戳“BTV新聞微站”閱讀!
粉絲福利、景區門票,請猛戳“抽獎大轉盤”進行抽獎!
來源:BTV新聞、綜合網絡
記者:侯爵、何海東
編輯: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