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變著家庭和世界的未來,
教育讓一個父親成長為一個父親,
讓一個母親成長為一個母親,
讓一個孩子成為我們的幸福。
本期導讀
· 教育的主戰場是家庭
·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里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于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掉到糞池里,于是弗萊明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
就在那時,農夫的兒子從茅屋的門走進來,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說:“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后來農夫的小孩從圣瑪利亞醫學院畢業,并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騎士爵位,且得到諾貝爾獎。
數年后,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誰救活他呢?盤尼西林。那紳士是誰呢?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誰?是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爵士。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教育是頭等大事,
對于一個家庭和孩子來講,教育也是頭等大事。
因為,
教育是最有效的投資,它可以改變世界,改變未來。
如上述故事中的弗萊明,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極有可能仍舊成長為一個農夫,盡管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農夫,但世界終歸因缺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遺憾。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們曾指出:欠發達國家要想發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興辦教育;要想幫助落后地區和貧困家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幫助。教育是消滅貧富差距、發達與落后鴻溝的最有效手段。
大道理不用多講,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應該清楚:教育對自己家庭,對孩子的未來意味著什么。
教育的主戰場是家庭
我們仍然先來看一個故事。
拿破侖有一次在同貢龐夫人交談時問道:
“傳統的教育體制似乎一無是處,為了使人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缺少的是什么呢?”
“母親。”貢龐夫人回答說。
這個回答深深地打動了皇帝。
“不錯”,他說,“在這一個詞里包含著一種教育體制。那么請您費心,務必要培養出知道怎樣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親。”
母親的品質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一個家庭,哪怕窮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善良、節儉、樂觀和整潔的女人在料理,這樣的家庭仍是心靈的圣殿與快樂力量的源泉。
母親為社會貢獻的最主要的產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發的愛以外,母親必須學習教育的藝術,否則,任何教育改革都將是徒然。
當然,我們今天雖不能像拿破侖那樣說“傳統教育體制一無是處”,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以下幾點:
1.學校是教育孩子學習知識的地方,而孩子要成長為一個健康合格的人材,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煉,社會鍛煉,也就是說只有在生活、社會大課堂中,人的性格、品質等多種綜合因素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2.學校的教育模式是流水線作業。一個老師面對數十個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觀察孩子的個性差異,引導孩子個性的發展仍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任務。
3.現行教育體制與師資力量遠非完善,應試教育的弊端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人材培養的需要。我們無法等待、無法袖手旁觀,只能用自己的行動去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之處,更不能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優秀的教育藝術家
同樣,我們先來看一則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寫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的一位服刑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
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于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后,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現在,讓我們來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
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里,你想要什么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選努力爭第一的人。
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認識,主要誤區有下列幾種:
1.我們的孩子很好,不需要我們太多的投入;
2.我們的孩子很差,再怎么投入也沒用或者已經太晚了;
3.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講究,我們父母就從來沒管過我們,我們不也長大了嗎?
4.我們太忙,又沒什么文化,能學好教育管好孩子嗎?
5.我們不行了,做好經濟后勤工作,送孩子上好學校,給孩子請家教總可以了吧?……
人的大腦的潛力是巨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孩子的潛能逐漸開發出來,健康成長,也極有可能成為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
相反,如果不能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孩子又經常受到錯誤教育的傷害,那么他們也許會走上另外的道路,甚至給社會帶來傷害。
教育是一門綜合藝術,雖然同教育者的知識水平、素質技巧有很大的關系,但歸根到底,它是一門愛心的藝術。
所有愛孩子的父母都具備成為教育藝術家的前提條件。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證明這一點,有許多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大字不識的父母,為國家培養出了棟梁之才。
究其教子有方的原因,他們多是以善良正直的本質、樸實隨和的性格,在逆境中勤勞向上、不屈不撓的毅力和精神,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感染著孩子,為孩子做出一個人生的榜樣,引導著孩子積極向上,成就大器。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很高的父母,由于各種原因,卻很難稱得上是懂教育、合格稱職的父母,聽著他們哀嘆家門不幸的時候,我們在同情之余,也不僅要問:早干嘛去了?
為了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切。
那么為什么不能去多讀多看多思考呢?
編后語:
人們常說,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毀掉一代;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毀掉三代。所以為人父母,我們得用心和細致。
教育,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愛的接受和表達。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的專家和讀者一道去探討:關于我們孩子的問題和我們作為父母的問題吧。
歡迎各位家長留言,提出自己關于孩子的問題和自己的心結,讓我們一道將愛傳承和進行到底。
下期預告
· 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學習
· 高學習的效率,才能有時間玩
- 作者 -
專家說事,是一個專家團隊,作者們根據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和教育心得,借鑒國內外典范事例和先進理論,深入淺出,對日常生活中父母們經常發生的認識上的誤區、方法上的錯誤以及種種疑難困惑做了細致的探討與分析,并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供父母視實際情況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