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胡秀紅
“小諸葛”是王葛莊有名的聰明人,也是個熱心腸,村里誰家有什么解決不了的事,都來找他,他準能讓人滿意而歸,村里的人們送他一個綽號“小諸葛”,他的大號,反而被人們遺忘了似的。
“小諸葛”年輕的時候?qū)W了一手好木工活,一年到頭忙著給人做家具,蓋房子,攢下不少錢。經(jīng)過幾次翻修,蓋好一所有五間正房還有幾間偏房的大院子。他家在農(nóng)村屬于生活條件非常好的戶,他能有什么鬧心事呢?
這跟他兒子有關(guān)。他有一個兒子,讀書讀到初中畢業(yè)后,勉強考上了一個中專。可是,小孩子心高氣傲,畢業(yè)后哪里甘心在村里務(wù)農(nóng)。這怎么辦?事關(guān)兒子的前程,你說這事鬧心不?
“小諸葛”果然腦子靈活,經(jīng)過幾番思量,他想起有一個遠方的兄弟,早年在大城市打工,聽說混得半個城里人,還在那里買了樓。因此,等兒子一畢業(yè),“小諸葛”就決定讓他跟著這個遠房親戚去大城市里打工。雖然小孩子掙不了多少錢,可是在外邊混日子,總是能讓孩子見見世面,再者,將來說媳婦時,名聲也好聽些。萬一這小子有本事,或許將來領(lǐng)回家一個媳婦兒,也不是不可能的。
平時,“小諸葛”也跟著村里的裝修隊給人家搞裝修掙了一些錢,他盤算著該給兒子置辦婚房了。但是這婚房在哪里置辦,卻難壞了這個聰明的“小諸葛”。為什么呢?
2
農(nóng)民的根在農(nóng)村,將來兒子成親時一定在村里辦婚禮,所以在村里要給兒子準備好闊氣的婚房。年輕人結(jié)婚后都單過,所以,給兒子要建一個獨立的院子。雖然在農(nóng)村修房蓋屋比城里便宜,但是沒有10萬塊錢,是辦不成這個事的。
可是現(xiàn)在的女孩子眼光高,萬一將來兒媳婦非要在城里要樓房才肯結(jié)婚可怎么辦?到時候到哪里去弄現(xiàn)成的樓房去呢?人家孩子長大了結(jié)婚是喜事,可是置辦婚房又成了“小諸葛”的“鬧心事”。
“小諸葛”為了在哪兒給兒子準備婚房,愁得吃飯不香,睡覺也不踏實,即使睡夢中,他的眉頭也是凝成個疙瘩,仿佛永遠都無法解開似的。她的老婆眼瞅著自家男人快愁出病來了,就隨口道,準備兩套不就行了!咱老兩口攢錢,不就是為了給兒子花嗎?怎么花不是花!老婆一句話點醒了“小諸葛”,他仔細捉摸著老婆的話,拍一拍自己的腦袋,搖頭嘆口氣:“嗨!還叫什么小諸葛呢,這里難道變成漿糊了?關(guān)鍵時刻還不如老娘兒們!”最后,他嘬著牙花子,決定給兒子準備兩套婚房!
如今城里人都說,現(xiàn)在城里和農(nóng)村一個樣,只要養(yǎng)了兒子就得準備婚房,否則,將來連媳婦也娶不上!原先城里人都咋咋呼呼說什么樓房貴,農(nóng)村蓋房子便宜,還是農(nóng)村人娶媳婦容易啊。哼,那些城里人就是矯情,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他們不是農(nóng)村人,根本不知道農(nóng)村的難處,農(nóng)村真實的情況是一個兒子娶媳婦,當?shù)牡脺蕚鋬商谆榉浚杭依镆惶自鹤樱抢镆惶讟欠浚?/p>
一旦定下來,“小諸葛”就迅速往城里跑,看看這里的樓盤,那里的樓盤,不斷研究樓層啊位置啊采光這些事。他覺得反正城里有了樓房,兒子的媳婦就沒有問題了。進了幾趟城里,他就開始找親戚朋友借錢。幸虧平時“小諸葛”就常給人們幫忙,幾天時間,自己攢的加上借來的錢,還真湊夠了首付,把一套兩居室的樓房買下來。
然后,他就回去買磚,找建筑隊給兒子在村里蓋新房子了。現(xiàn)在,只要錢到位,什么事都好辦。這不,才幾天工夫,新房子就拔地而起,不出一個月,一個嶄新的院落就被拾掇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
3
“ 小諸葛”高興得臉上的皺紋仿佛都舒展開了。種下梧桐樹,就等鳳凰來了。兒哎,娶媳婦的事,就看你小子的本事了。他心中暗想。
過年的時候,兒子果然領(lǐng)回了一個女子,據(jù)說他們是一起打工的認識的,模樣說不上出眾,但是畢竟在大城市里打工,穿著打扮挺洋氣。關(guān)鍵是這個女子手腳勤快,主動幫“小諸葛”老婆做飯洗碗,嘴也比較甜,叔叔嬸子的叫著。“小諸葛”覺得這個女子配得上兒子,這小子眼光還不錯。能找這樣的媳婦,算這小子有本事。結(jié)婚后再生個大胖孫子,嘿嘿嘿,盤算到到這里,他忍不住開心地笑出聲來。
次年過年的時候,兒子結(jié)婚了,城里的樓房熱鬧非凡。結(jié)婚那天,“小諸葛”雇了車,拉著親戚到樓房轉(zhuǎn)了一圈,在親朋好友面前顯擺了一通,親戚們都對他夸贊不已,都夸他給兒子辦的婚禮體面,給農(nóng)村人長了臉。婚后,兒子媳婦陪著親家,在城里的樓房里住了半月。到了春天,年輕人結(jié)伴出外打工,親家也回他自己的家了。
城里的樓房一下子閑置起來,再到過年的時候,“小諸葛”要孫子的愿望就實現(xiàn)了。爭氣的兒子,給他添了一個胖孫子。可是,小諸葛還沒歡笑幾天,他的“鬧心事”又來了。
本來,他以為一直在外打工的兒媳要在城里坐月子,擔心這年也要在城里過了。可是兒子這里小鍋小灶的,生活起來不方便啊。關(guān)鍵是兩居室住一家三代人太擁擠了,過年后走親訪友也不方便啊。其實最重要的是“小諸葛”住慣了平房大院,現(xiàn)在還要跟兒子兒媳一塊住,太難為他這個有些封建思想的“老古董”了。
可是,通情達理的兒媳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一樣,要回王葛莊坐月子。這可真是樂壞了小諸葛,他忍不住夸這個兒媳婦懂事,不嬌氣。
過了年,過了十五,兒子依舊去工廠做工,兒媳有了孩子,只能在家。孫子過了一百天了,“小諸葛”的老婆以為兒媳要去城里住,順便讓親家母來伺候一段時間了。可是,因為住在老家的親家公不會做飯,親家母也只是陪著女兒在樓房里住了一周,看著閨女恢復地挺好,外孫也長得虎頭虎腦的,就放心地走了。樓房熱鬧的日子只有短暫的一星期,然后又恢復了昔日的寧靜。
兒媳婦一個人在城里沒法住,“小諸葛”老兩口也不愿意住樓房,只得把兒媳孫子又接回王葛莊。孫子長到兩歲,兒媳把孩子留在家里,小兩口又結(jié)伴去打工了。
4
寒來暑往,城里的樓房繼續(xù)閑置著,仿佛一位孤寡老人,寂寞的守候著,落寞地度過一年,兩年,三年……
兒子媳婦媳婦在大城市的工廠里一干就是十年,慢慢地成為骨干人員,廠子給他們交了保險,他們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了。小夫妻倆也混成了城里人,高興極了。眼看孩子也快到了上初中的年齡,一輩子沒干過農(nóng)活的小兩口,決定在大城市里買樓,將來把家安在那里,把孩子也接去念書。
“小諸葛”的“鬧心事”又來了。唉,當年要是不買樓房就好了!看著空蕩蕩的房子,“小諸葛”也常常后悔。他想房子是有靈性的,它本來就是給人遮風擋雨居住的,有人住的話,房子和主人就會象朋友一樣靈氣相通。如果沒有人住,房子就會覺得仿佛被主人拋棄了一般,孤零零的。農(nóng)村里常年不住人的房子的壽命,甚至比住人的房子的壽命都短呢!荒蕪的院子,也敗落的快呢!
兒子要在大城市里買樓,就跟他商量著把縣城里的樓賣了。小諸葛一聽高興地一拍大腿:“好啊,我為這事鬧心呢,正愁著不知怎么辦呢。”賣了它換回錢,正好可以幫兒子在大城市買樓。這么一來,這套婚房也算沒白買啊,而且價錢比當初還貴了許多。
說賣就賣,“小諸葛”在房屋中介掛出賣房廣告,不久,樓房就有了買主。
臨近交出鑰匙時,“小諸葛”夫婦在兒子的陪伴下,在那傾注了他一生心血的樓房里,慢慢地背著手踱著。當年買樓房時,他的腰是直的,走路虎虎生風。而如今,他的腰也彎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就連眼睛和耳朵,也仿佛是那舊機器上受損的零件,只是勉強還能湊付著用罷了。
終于要跟樓房作別了,“小諸葛”有些戀戀不舍,他轉(zhuǎn)念又想,也許房子易主之后,會有鍋碗瓢盆的聲音,孩子哭鬧的聲音,會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總之,不像在他手里時那么寂寞那么孤獨那么空落落的就好!
他走出很遠很遠,又回頭看了一眼樓房的方向,他的眼睛仿佛穿越了時空,仿佛看見樓房即將搬進去的一個家庭,每天熱熱鬧鬧的進進出出,彈奏著鍋碗瓢盆的生活交響樂!
聰明的“小諸葛”,“鬧心事”也多,好在他腦子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全都解決。
- 作者 -
胡秀紅,山東德州人,愛讀書,喜寫作,曾在紙媒和文學平臺發(fā)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