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男方送大紅公雞給女方的習俗源于周典籍《儀禮》
現在鄉下的男婚女嫁仍有很多習俗,這些習俗分布在從提親到迎娶的整個過程中。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婚俗在不斷變化,但是有一項至今沒有變化,那就是婚前男方要給女方送兩只大紅公雞。
這兩只大紅公雞,要求個大、毛亮,五彩繽紛。然而,這兩只雞可不是讓女方家里殺掉吃的,女方要好好飼養它們,最后,讓走鄉串街買雞的收走。
按著慣例,議婚總是由媒人代表男方去女方家提親開始的,古禮的講法叫“納采”。“采”(古文“采”與現代“彩”通用)就是男方托媒人致送女方的禮物。先秦時代,采,都是用大雁。改送公雞這是后來的事了。
這都是因為周典籍《儀禮》中,有明確的規定。《儀禮》記述了有關冠、婚、祭、鄉、射、朝、聘等儀禮的制度。說白了就是,詳細規定了上述八項內容進行過程中的細則。
《儀禮》在“士昏禮”(古文“昏”“婚”通用)中規定:“下達,納采,用雁”(婚禮第一步,媒人通達女方,納采禮物,用雁)。接下來,還有:“納吉,用雁”(男家對婚事占卜得吉,告知女家,要帶禮品,用雁)。還有一項,就是婚前看結婚的日子:“請期,用雁”(男家卜得迎娶的佳期,告知女家,要帶禮品,用雁)
按著《儀禮》的規定,婚前就要以雁為禮品,進行好幾次交往。
為什么要用“雁”為婚姻彩禮呢?
可能有這么兩條原因:一,雁是候鳥,隨時令的變化定時飛南飛北,有著守時守信的本性。二,雁一生中只配偶一次,雙方形影不離,忠貞不二。以雁為采,反映了人們期望夫妻白頭到老的美好愿望。
至于后來,大雁改為公雞,可能是由于獵殺雁過度,雁的數量銳減,人們就簡化了這一手續。大紅公雞家家都有,用公雞做彩禮,就方便得多了。
東籬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