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指出,東三省人口危機越發嚴重。多年的人口凈流出以及明顯的老齡化,讓東三省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然而事實上面臨同樣窘境的不僅東北三省,全國近半數省份正在失去活力。
依照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數據,在全國 31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凈流入地區有 l4個,凈流出地區相對較多有 17個,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的省份則有10個之多。人口流失數量最多的是安徽省。數據顯示,安徽省有962.3萬人在其他省生活或工作,占到全國跨省流動人口的11.2%,而從外省來到安徽的人僅有71.7萬人,凈流失人口高達890萬,排名全國第一。緊隨其后的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在均為人口輸出大省的同時人口流入又嚴重匱乏,成為中國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幾個省份。
許多地區在面臨人口大量流出的同時,低生育率問題更是令當地的人口形勢雪上加霜。中國的整體生育率本身就已遠遠低于能夠保證世代更替的2.1的最低生育率。低生育率也就意味著新生代人數不足,人口結構將趨向老化,而人口規模也會萎縮。在中國人口呈凈流出趨勢的省份中沒有一個達到2.1的基本生育率,甚至還有多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四川、重慶黑龍江、陜西、山東、吉林、山西的生育率均低于全國平均。這些地區必然會面對相對其他地方更加嚴重的人口危機。
此外流動人口多為青壯年,對于那些有大量年輕人口流出的省份來說,老年人口撫養比(老年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在上升。例如,人口流出大省(直轄市)四川和重慶的老年撫養比最高,且增長極快。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兩地老年人口撫養比已經為全國最高,分別達到了16.24%和16.04%;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則奔到了24.43%和26.56%。另一個勞務輸出大省安徽,其老年撫養比也達到了22.33%。湖南、湖北、廣西、貴州、山東等勞務輸出大省,老年撫養比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省份在人口遷移大潮和低生育率的夾擊之下不僅人口會漸漸凋零,也率先成為老人省。
人口的遷移本沒有什么錯,趨利避害固然是人的本性,沒有什么理由能夠阻止人用腳來投票。而人口快速并大規模地向東部少數地區集中的現象,本質上體現的則是地區間資源配置失衡,同時也使由于低生育率必將帶來的老齡化問題在這些地區提前爆發。勞務輸出大省的人口危機其實就是空巢村現象的放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