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61歲男士,患者無意間查體時,行血常規發現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具體不詳),行骨穿提示:增生活躍,粒系38%,紅系35%,全片見巨核細胞12個,幼單細胞占3.5%。就診時血象示:白細胞計數 1.5×109/L,血紅蛋白 76g/L,血小板計數 23×109/L,中性粒細胞 11%,需輸血維持。既往身體健康,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史,有輸血史,否認手術及外傷史,否認肝炎、結核、禽流感及密切接觸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納食可,夜眠安,大小便正常,脈沉,舌淡苔薄白。患者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RCMD。既往用過環孢素,達那唑,沙利度胺無效,求助于我科。目前服用司坦唑醇 2mg 每日3次。
患者辨證屬于脾腎兩虛、毒瘀互阻,中醫屬于髓毒勞,治法當以解毒化瘀,補脾益腎。初診:中藥處方:生地15g、熟地15g、山藥10g、山萸肉10、牡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女貞子20g、川萆薢20g、補骨脂15g、菟絲子15g、制首烏20g、黑桑葚30g、枸杞子20g、鎖陽20g、巴戟天10g、桂枝10g、太子參30g、炒白術10g、生姜10g、大棗40g。同時口服青黃散1粒(0.4g)日1次,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3個月之后復診:患者目前大約每月輸紅細胞2個單位,血象已經有所上升,檢查回報: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1.08×109/L,血紅蛋白 86g/L,血小板計數 31×109/L,中性粒細胞 9%,淋巴細胞 81%。近期骨穿提示:增生活躍,粒系占19%,紅系占65%,幼單占3.5%。脈沉滑,舌淡苔薄。中藥處方:守上方,同時口服青黃散1粒(0.4g)日1次,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6個月之后復診,患者血象繼續上升,患者左下頜淋巴結腫痛。檢查回報: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0.99×109/L,血紅蛋白 95g/L,血小板計數 48×109/L,
中性粒細胞 48%,淋巴細胞 39%。輸紅細胞間隔延長,脈滑數,舌淡苔黃膩。中藥處方:初診方加公英30g、黃芩10g,加強清熱解毒之功。同時口服青黃散1粒(0.4g)日1次,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1年之后復診,無明顯不適,血象繼續上升。檢查回報: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2.99×109/L,血紅蛋白 105g/L,血小板計數 68×109/L。已經半年多未輸血,脈沉,舌淡苔薄。中藥處方:守方繼服。同時口服青黃散1粒(0.4g)日1次,司坦唑醇片1片(2mg) 日3次,肝泰樂2片(100mg)日3次,益腎生血片5片(1.5g)日1次。
我門診的很多診治患者都是遵循老師麻柔主任的觀點。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根本病機為素體正虛,以脾腎虧虛為主,復感邪毒,因毒致瘀,毒瘀互結。因瘀血阻滯則新血不生,瘀阻脈絡則血不循經,故會加重出血和貧血等癥狀。本病的病位涉及心肝脾肺腎,尤以脾腎虛損更為關鍵,隨病情的發展變化,邪正相爭,虛實夾雜貫穿于整個疾病過程中。對本病的治療,針對骨髓增生異常正虛邪實、邪毒內鋸之病機,以青黃散解毒化瘀祛其邪毒,中藥補腎健脾湯劑培其本。補腎填精的中藥具有促進正常干、祖細胞的增殖分化已得到臨床及實驗研究證實,而具有解毒化瘀作用的青黃膠囊可能還針對本病的異常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