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針灸療法匯總(原絡療法、俞募療法、會郄療法、子母補泄、五門十變),外科止血(截法),足跟痛(水泉、仆參、大陵),透針,臂痛肩痛(三經補瀉、條口透承山),氣虛血虛,眼睛保健,肌肉跳動(脾土治水),心臟病(心三針),灸之補泄與針灸禁忌(酒辣麻油茶),肚皮脂肪(三焦化油),中風放血,內科病遇上外感。”
01
—
針灸療法匯總
針灸療法:原絡療法、俞募療法、會郄療法、子母補泄、五門十變。
內科病:會郄、俞募大多用于內科疾病。例如氣喘,用子經絡母補瀉(實則瀉其子尺澤,虛則補其母太淵),會有效,但不夠強。氣喘20、30年了,下針,俞募療法:肺俞、中府(透云門);會郄療法:章門(臟會)、孔最。再加五行生克,肺金病,要強肝木(所克)、強脾土(其母),逼迫肺經相生水,循環下去。如果肺水被堵,沒法排入三焦(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不能運化,此時需要把肺水排出,不然會得癌癥。強木強土,取穴肝俞、脾俞。上為主流醫學。奇穴有定喘穴(大椎旁開0.5寸),直針下5分,胖子1寸,灸也可以(下完針,畫圈圈教病人回去灸)。
經絡痛:子母補瀉。例如肺經痛,實癥下肺經子穴尺澤,也可以大腸子穴二間,因為表里經之間有絡穴連在一起,肺經的列缺落到大腸經的偏歷。
補瀉手法:一般迎隨補瀉、捻轉補瀉就夠了。插提補瀉更強,還有呼吸補瀉,最強的是燒山火、透天涼。
灸:病人元氣大虛的,灸比針好,例如灸足三里、膏肓、中脘很好。滋補藥溫火燉,發表藥大火燒,取火性。
02
—
外科止血
截法:出血點上、下一寸的地方下針,靠近心臟側的那針先下,不一定在經絡、穴位上。
擔法:挑擔子,非止血用。例如病人承扶穴、委中穴兩點痛,可在中點殷門下針,痛就去掉了。又例如肩膀和手腕痛(陽側),下曲池。
傷科不是病,可以找西醫治療。
03
—
足跟痛
腳后跟痛:取穴水泉、仆參,手上大陵透足跟痛點(左腳跟痛,下右側大陵,如果要精準下針,用筷子在手掌跟找按壓痛點,大陵對著痛點方向進針,當場去痛)。
(大陵,紋頭兩筋之間)
用藥:服用六味地黃丸。
補腎:足跟痛,屬腎虛,下復溜,腎俞、京門,穴道補瀉。
凸骨:腳后跟凸骨,腳大拇趾側凸骨。用藥川穹打粉,包棉布包,貼在凸骨處,慢慢就把骨化掉。直接在凸骨上下針,報刺,也可以。
04
—
透針
為什么透針,一針透兩穴,氣血循環的力量就特別強。金屬針,金屬肺,肺主氣。透針效果比單穴強,例如膝五針的陽陵泉透陰陵泉、太陽透率谷。透針是搭橋,制造捷徑,氣血循環恢復,痛去。外關透內關,搭生死橋,身體壯熱,三焦經為陽,心包經為陰,把陽導入陰,燒就退了。
05
—
臂痛肩痛
胳膊不能往前抬起來,大腸經問題。
胳膊不能往背后折,小腸經問題。
胳膊不能側上抬,不能梳頭,三焦經問題。
(倪師演示)
三條經循經取穴補瀉。
條口透承山:如果三條經絡都已補瀉,還有點痛,條口透承山。可治療五十肩,胳膊抬不起來。承山穴屬于膀胱經,小腿兩個大肌肉中間(俯臥,腘橫紋與外踝尖連線中點),3寸針透穴。肩的對側腿透穴,邊透邊抬肩(可別人輔助拉胳膊),配合同側肩膀火罐放血。火罐時間久了,20、30分鐘會起水泡,處理方法同灸起的水泡一樣,平刺放水,處理完可以再拔火罐,一直把濕液清出來。
五十肩放血處(倪師演示)
06
—
氣虛血虛
氣血前后:正常人,氣先行,氣走六寸,血開始走,氣血之間有6寸的距離。
(6寸距離)
氣跑太快,脈跳的速度會很快。
氣與熱癥:氣為陽熱,氣有余時,病人血性就會比較燥熱。熱癥時,思路是把氣散掉。
真熱假熱:有時是假熱,脈慢、大熱是假的。判斷氣虛、氣過時,問診,口渴一定是真熱氣過,口不渴是假熱。針灸與熱,實熱,用子穴瀉實。假熱,用母穴補虛。處方上,真寒假熱、真熱,處方完全不一樣,處方錯了不會害到人,但無效。
血虛:肝藏血、心主血、脾統血。脾臟功能很好的話,血都在血脈里不會亂跑。甘味入脾。血虛,例如婦人生孩子大出血、傷科,針灸方法:強土。強土胃開,吃羊肉、牛肉等紅肉,補血很快。
07
—
眼睛保健
遠眺綠色:肝藏血,肝開竅于目,東方青色,入通于肝。早上看遠處的綠色,保養眼睛。
五臟逼毒瞪眼:噓肝、四肺、呼脾、呵心火、吹腎之時,瞪目,眼睛珠子崩大、眼瞪大如銅鈴,保養眼睛。
合谷補氣:雙合谷搓熱,閉眼,用雙合谷敷雙眼,自己的氣補自己的眼睛。
(倪師演示)
08
—
肌肉跳動
脾主肌肉、脾主四肢。
由虛變實:偶爾肌肉抽動一下,屬于虛癥,任何偶發性的為虛癥;實癥是持續的,24小時痛。例如,病人來診,胳膊疼,自述現在不痛,晚上痛,表明是虛癥;對側胳膊下針后,病人說現在一點都不痛了,說明是實癥,即病初有淤血,一直沒有治療或沒有好醫生治好,久癥變為虛,實癥其實是隱藏在里面,經過治療,由虛癥變為實癥,病由里走表,說明治療方法是有效的。此專治經絡痛、四肢關節痛癥,下痢變為便秘,虛變實非此范疇。
肌肉跳:例如眼皮跳、肌肉跳,是水累積在肌肉里造成的膶(run)動。脾主土,土治水,脾土盛,水在水道里走,若水泛濫,說明土不能治水,治療思路,利水、導水,取穴脾經上的陰陵泉、地機、三陰交,水利出來就好了。
09
—
心臟病
心臟三針:關元(小腸募)、巨闕(心募)、天突,無補泄,得氣即可。之后,下第十椎,橫膈的地方,心氣的尾端,瀉心氣。
心率不齊:關元效果最好。
10
—
灸之補泄與針灸禁忌
補泄:快吹為瀉,不吹慢慢燒為補。
喝茶解灸:灸后不能喝茶,喝茶就把灸的火氣去掉了,灸完10天才可以喝茶。
針后禁忌:針后酒、辣椒、麻油不吃。灸后茶不能喝。
11
—
肚皮脂肪
天應下針,灸三焦(主油網)募穴石門、陰交,灸后三焦氣旺,油就會化掉,但會影響生育、絕孕。
12
—
中風放血
中風昏迷:昏迷時,急救,人中,十宣放血,一般就醒過來了。如果還沒醒,病很重,足十宣、涌泉、百會、十三鬼針。
醒過來就不用再放血了。
13
—
內科病遇上外感
不會引邪入里,順道治療外感:在治療內科病,比如氣喘、胃病時,療程前幾次都很好,第四次來感冒了,有表癥,繼續治內科病不會把表癥往里引,是向外發的,不會引邪入里。此時可以用針法治療其外感癥狀,例如偏頭痛,膽經位置,下膽經子穴陽輔,而不用太陽透率谷(手法太重,用于長期偏頭疼)。痛在膀胱經,下子穴束骨;后項痛,督脈病下后溪、申脈(主陽蹺脈)一組,還有點后項強,再加火罐、刮痧;發燒,少商、商陽放血。
表寒入里:因為誤下(用瀉藥或食物中毒),下面沒有支撐,表邪內灌。例如太陽病,怕冷惡寒,渾身骨頭酸痛表癥,正好又食物中毒,下痢,就會表寒入里。又或者,有便秘,醫生不知道患者還有表癥,治便秘攻下,出現下痢,表寒會入里,造成結胸。
針灸自動平衡:針灸不會造成下痢,即使下支溝、照海便秘組合穴,正常人也不會變的便秘,因為針灸是讓人體平衡。但吃排便藥會造成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