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圖中國畫劉健林作
程大利
“毓懷鐘野———劉健林大寫意書畫展”最近在江蘇省南京市江東美術館舉行,引起了美術圈的關注。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著名畫家何家英曾經(jīng)這樣評價劉健林的繪畫藝術:“健林的畫,氣勢磅礴,功底深厚,對生活的感受深刻。他的藝術特點一是水墨用的好,在人生百態(tài)中,水和墨,墨和色相滲相破,相交相融,很有味道。二是形象處理獨特,用墨潑辣大膽。如八大山人造像及墨色人物系列寒山拾得、屈原、陸游等,人物造型皆有獨特的視角,畫得非常大氣。三是線條生動、老辣,不論是大畫小畫,長線短線,干濕對比,看得出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在畫上的運用,線條的干濕濃淡、轉折方圓和快慢都能表現(xiàn)出來。”評論家程大利為劉健林本次展覽特意寫了評論,對劉健林藝術的發(fā)展做了準確精到的評說。
十多年前我曾為健林在徐州的個展寫過序言。其時他在研習書法之余,主攻花鳥,并師從中央美術學院張立辰教授。他的畫無論是宏幅大張,還是尺牘小品,都顯得章法嚴謹,構圖精心,筆墨淋漓,很有些大氣逼人。作為一個詩書畫并重的青年畫家,健林的素質(zhì)是很好的。他的畫有激情,且行氣如虹,筆下有一種百折不回的勁頭;他的字,帶有一種洋溢于紙外的探索精神。近年來,健林致力于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前兩年畫了一些人物肖像,名之曰“人生百態(tài)”。我看這些畫融注著健林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及對現(xiàn)實的感悟情懷,更與之多年來執(zhí)著于書藝探索、繪畫語言的錘煉以及蒙養(yǎng)日久的學識根底分不開的。
作為一個對漢畫學頗有研究的青年學者,健林的人物畫在造型手法上大有取跡漢畫神韻的意向。漢畫像石藝術同商周的青銅藝術,唐宋的陶藝藝術一樣,深刻體現(xiàn)著所處時代的藝術特色。林風眠就曾認為,漢朝的畫像石應該是中國藝術的主流。健林曾對徐州漢畫像石藝術特色做過深入的考察與探討。他認為,徐州漢畫像石藝術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獨特的視覺觀察方式與空間觀念,在造型上也追求高度抽象與簡練雄奇的風格。特別是那爐火純青“弧面淺浮雕”技術,即把“物像輪廓外剔地,物像輪廓鑿成凸突的弧面,物像輪廓內(nèi)用陰線刻劃細部”,這種重視弧面與線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委實對健林的人物肖像表現(xiàn)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他的畫中,常有意識地用色塊依人的臉部結構作弧面表現(xiàn),用濃墨線條再作勾勒或干脆留白以體現(xiàn)人物的形象。
從健林的花鳥畫到他的人物畫,我所欣賞的正是他出筆恣肆雄強的陽剛之氣,直抒胸臆的直率之情。雖然,健林更常常為“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應之于心”而苦惱,然而“道本自然,誰其限約”?健林有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造精神,有執(zhí)著探索的赤子情懷,他所走的道路必將愈行愈遠,愈走愈寬。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