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學弟,別號雪君,隨吾事畫雙秋有余,覽今亦溯源,遠追唐宋,近師明清諸法,視承古畫藝為恒久追求。雪君入畫始于花鳥,后專功人物仕女,筆法細膩雅韻,尤為注重筆墨情趣。為人謙和熱忱,行事穩重周詳,才藝亦是廣泛,朗誦、琴藝、文筆等皆屬翹楚。
目睹雪君此幅清宮春閨繪制歷程,亦常嘆于其線條的凝重穩健、設色的質樸古雅,整幅透露出一種靜雅嫻淑,亦不失倦意迷離的閨閣雍容情趣。所謂畫者畫心,畫亦如其人,足見雪君優雅、博覽而精深的素養品格。于此,雪君特精心編制了這幅春閨的精要繪畫步驟,以期助益于諸同學與畫友。這種“不求獨行,攜眾同行”的幫扶精神,吾每每思及亦感動不已。
走筆至此,談序亦屬牽強,權當師友良言爾。同時,祈愿雪君在畫藝之上精深筆墨古韻雅趣。
黃偉 于姑蘇歲末
赭石加藤黃加花青加少許胭脂調出老色烘染背景。(之后人物包括臉部以及周圍物體的分染都在這種老色的基礎上進行)。背景起到空氣的作用,要通透,顏色要有變化,變化的依托主要是為了突出主體。人物以及器物邊緣都要由深致淺漸漸過渡開去,相互很自然的銜接產生色調微微的變化。背景烘托的顏色也要有變化,有些地方花青多一點,有些地方赭石多一點,這個需要根據整體畫面情況,在深入的過程中不斷的調整,目的是更好的烘托主題。
老色(赭石加花青加藤黃)分染出面部結構。赭石與朱磦交替對面部進行潤染。深色的地方赭石慢慢過渡到朱膘,臉頰,赭石加朱膘染眼窩耳蝸,顴骨等結構都要細細的刻畫出來。這幾種顏色相互自然交融在一起才會產生質感。臉頰耳垂等部分稍微用一點胭脂,不要太紅。面部的潤染不是一次完成的,是與人物、器物、背景的烘染同時對比著進行的,既要注意面部顏色不能太艷與畫面脫節又要避免顏色過于晦暗,與畫面整體不協調。所以要與整體畫面的刻畫同時進行,便于及時觀察調整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反面用白粉托色,正面白粉提染高亮處。
重墨勾頭巾,否則墨色分染的時候顏色會膩掉。墨中的水分要多,層層加染上去,墨色才會通透。注意分染出層次感。
頭飾金色部分用老色勾染出結構,再用赭石勾染,藤黃罩染,白粉提高光處。
石色部分用汁綠打底,石青石綠褪染。
花青里稍微加一點赭石分染,帶有一點灰暖色掉,層層分染之后用這種灰暖色調加白粉罩色,然后在絹的后面用粉青色托粉,托色注意按照衣服的結構從亮面向暗處過渡。最后用花青復勾衣服線條,白粉勾裝飾線。最后衣服蘭花紋飾用水水的花青勾出。
袖口花紋用淡墨勾出。石青部分用螺青打底,頭青,三青,白粉腿染。袖口用偏綠的舊色分染再罩染草綠。袖邊所有的顏色不是一次完成,也不是單純的一種顏色,整個色調統一在赭褐色的調子里,所以畫的時候都要加入赭石淡墨或者花青在里面,暖色調會產生一種灰色調。看似復雜的顏色,用歸類的眼光來看,整體全部都是以淡淡的綠色,石青,以及大面積的黑色來添,這些顏色都是在老色打好的底色上進行。邊緣空出來的部分用墨色層層掏染。有了底色再上面加各種顏色出來的效果才會沉著。
花青加赭石分染出花瓶結構,花青加白粉從亮面向暗面分染,白粉提花瓣尖部,刻畫出浮雕的質感。反面高亮處托白粉。
老色分染出香爐的結構,再用赭石罩染。赭石墨復勾。
老色分染花卉結構,胭脂分染,染足后白粉提染花瓣亮面。反面按照結構托白粉,從亮面向暗處過渡。
桌子花架都用墨色分染打底,染足后赭石加少許胭脂罩染。最后用赭石墨復勾桌子線條。凳子用墨色打底分染出結構,赭石罩染,赭石加白粉提染,最后赭石墨復勾凳子上的紋理。
非常感謝老師在我臨習這幅畫作的過程中多次給予耐心細致的指導!尤其是老師用了近一整天時間修改我的習作時的那份專注和認真亦令我心生敬意和感動!
臨習過程中曾參考了心情同學的畫作,她的春閨圖古樸典雅,帶給我許多啟發和靈感,在此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清風同學提供的高清圖!感謝仕女班長的拼圖!沒有老師耐心詳盡的指導和同學們的支持鼓勵很難想象會有這樣一幅畫作完成!
很慶幸自己由于有了這樣一個愛好,得以有機緣結識這么好的老師和同學,有幸融入到這樣的群體里與老師同學們結伴同行游走于筆墨世界!
且行且珍惜!
雪君
2017年元月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