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還能不能投資?已經投資了的手里的股票還能不能繼續持有?怎么分析汽車產業?
我相信這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事情。
我們需要從產業到個股,從宏觀到微觀的全面分析,工作量很大,所以我還是會盡力精簡。
梳理一下,我要回答的是以下這些問題的集合:
1 中國汽車產業現狀如何,未來會如何發展?增長速度和發展空間還有多大?
2 長安汽車在產業鏈中是什么樣的地位?未來前景如何?
3 現在持有這個股票安全嗎?什么時候會解套,幾年后股價是什么樣?
4 汽車行業的投資建議是什么?
股票投資,如果你是做價值投資的話,只有二個方向,要不就是格雷厄姆的“撿煙蒂”法,意思是尋找低估值的企業買入,核心是股票的價格低于其實際價值,但是這個方法有較大的局限性,因為一味的看價格可能會錯過騰訊這樣的大牛股,而只要是大牛股一般估值都不低,后來巴菲特在這個基礎上優化了一下,把費雪的選擇成長股的方法加進來了,這就是第二個方向,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做投資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偉大的公司,遠比以便宜的價格買入一般的公司好的多”。
所以判斷一個公司是否值得擁有就二個判斷:是不是足夠便宜,是不是能快速成長。
先看數據,一般數據不太會說謊,投資即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藝術說的是對人性的理解,對趨勢的研判,科學是通過財報分析判斷一個股票真實的價值,包括現在和未來的。
一 中國汽車產業現狀分析
1 2017年的汽車行業的數據
2017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均在2900萬量左右,同比增長3.2%,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和1.4%。
這一個數據就說明汽車行業已經進入成熟期,低增長期,依靠我們的常識我們也知道,經過十五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早已經是第一汽車產銷大國,行業快速發展期已經過去了,這對于投資者來說,依靠行業爆發增長帶來高額收益的機會也就沒有了。
一般來說行業的發展速度在10%以上算是正常,如果低于這個速度也并非意味著投資者沒有機會獲得高回報,記得格力嗎?A股標志性的大牛股,是在行業進入成熟穩定期后才給投資者帶來高額回報的,這是什么邏輯呢?也就是說在2006年之前,格力雖然是領先者,整個行業也在高速的發展,但是格力卻沒有賺到錢,原因是空調市場還在諸侯混戰之中,混戰就意味著價格戰,也就意味著企業第一任務是打下江山,所以必須放棄短期的利潤,那個時候投資格力的人并沒有賺到錢,但是在2011年空調行業大戰結束,江山已定,格力已經臣服天下,所以他有了行業的定價權,利潤自然出來了,所以這個時候的投資者開始享受豐厚的回報。
以上這段分析說明投資者獲得高額回報只有二種途徑,一個是企業高速發展帶來的高額回報,比如像亞馬遜這樣,企業不賺錢但是股民賺錢,股價天天漲,這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你的高速增長,信你,所以股價漲,第二個途徑就是格力的路子,滴滴也是這個套路,江山一統,我有了定價權,記得前二年滴滴和優步搶奪天下的時候嗎?那是屌絲們難忘的幸福時光,可惜這樣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但滴滴投資者的幸福時光卻來臨了。
行業的高速增長沒有戲了,那長安是否高速增長呢?
2 長安汽車的表現
長安汽車的主力車型CS75在汽車銷量榜在第18位,增長率14.7%,SUV第一名是上汽的榮威163%,吉利的博越160%第二位,上汽途觀38%第三位。
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長安汽車在行業里不是領先者,行業的戰爭遠沒有結束,這意味著公司的利潤不可能高,而且增速也不是第一名。
2 再看看長安的財報可以印證這一點
長安的快速增長是在2013年到2015年,之后增速下降,近5年平均增長為21.6%,到2017年盡管CS75還是有14.7%增長,但是整個長安無可奈何的陷入負增長,這意味著未來如果沒有爆款產品出現,在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背景下,長城有很大挑戰。
3 盈利數據:
2016年凈利潤嚴重下滑,2017年甚至出現了虧損24.9%的局面。這進一步說明行業的競爭加劇,長安的產品沒有很好的表現,只能打價格戰。
而提問的這個朋友是三年前買入長安,也就是在長安最火的時候2015年最高點20元左右買入的,目前虧損43%,20元變成了11.7元。
在15年長安最火熱的時候在最高點買入的,然后股價開始一路往下掉,這說明:
1 你是追熱點進去的,這對所有喜歡追熱點的散戶就是一個教訓
2 你不會估值,盲目買入,無法給自己的投資設置安全邊際
3 你沒有設置止損線,舍不得割肉。
所以這個投資者是典型的散戶心態,沒有自己的交易系統,沒有原則。
到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二個初步的結論:
1 汽車行業進入低增長時期,參考國外汽車行業的發展路徑,還有國內空調行業,手機行業,彩電行業,白色家電行業的發展,未來汽車行業可能朝集中化的路子發展,殘酷的兼并重組會重構整個行業,最后只剩下3-5家汽車廠,所以小的廠家會越來越生存艱難。
2 未來行業肯定會繼續混戰,比拼的無非是價格戰和產品力。而價格就與規模密切相關,而規模又由什么決定呢?由管理水平,成本結構 ,資本的利用效率決定 ,這就是行業的基本邏輯,前面說的那些行業無不是遵從這個邏輯發展,汽車行業不會例外。
3 長安汽車2017年在汽車行業里表現并不亮眼,從高增長進入負增長,一方面說明行業競爭的殘酷,另一方面說明長安的產品力還不行。
二 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一個是還沒有進入汽車行業的,一個是已經進入的。
已經持有長安的股票還要不要堅持?核心因素是長安公司是長期的衰退還是短期的問題?如果是長期的衰退,那么公司會越來越不值錢,最后被歷史淘汰,就像馬車被汽車淘汰一樣,這個問題在股票投資中屬于藝術的范疇,而藝術是沒有精確的標準,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汽車行業長期來看是誰的天下?是合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是傳統企業公司還是互聯網高科技公司?這是現在無法判斷是事情。
但從管理水平,成本結構,資本利用效率三個角度來看,只有政策不傾斜,民企會有很大的優勢,這無需我給出詳細的分析大家應該會得出同樣的結論,所以吉利,長城這些車廠在沒有品牌,資金,技術的基礎上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但是以上的這些只是在現有行業格局的基礎上分析,但是汽車行業現在卻站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而這個領域內加入了太多世界級的選手,而且都是跨行打劫的互聯網巨頭,今天我們能說出來的高科技巨頭,互聯網巨頭無不參與了這場比賽,谷歌,特斯拉,蘋果,優步,國內的百度,阿里,騰訊,還有無數的傳統汽車品牌,新的不知名的創業公司都在參與,所以現在判斷未來會如何太不靠譜了。
那接下來其實我們只能賭一個事情,那就是長安不會被淘汰,至少在5年內不會被淘汰,所以我們就需要用估值的工具給你診斷了。
三 估值
1 行業PE對比:
長安:
股價:11.7元
市盈率:7.25倍
每股收益:1.21元
市凈率:1.21倍
橫向比較其他對手:
上汽:
股價:33.21元
市盈率:11.8倍
每股收益:2.12倍
市凈率:1.8倍
營收2017年14.38%,年均增長12.5%,
吉利汽車:
股價:22.7港元
市盈率:23.8倍
每股收益:0.488元
市凈率:6.31倍
一汽轎車:
股價:10.38元
市盈率:43.4倍
每股收益:0.18元
市凈率:2.11倍
從市盈率來看一汽最高43倍,吉利23.8倍,上汽11.8倍,長安7.25倍,市凈率吉利6.3倍是最高的,要知道吉利是在香港上市,市盈率都高出長安三倍多,高出上汽2倍,這說明市場對吉利更加看好,這是建立在吉利2017年高增長的基礎上的,
2 凈資產收益率ROE÷市凈率PB,
得出的數字最大,越有投資價值,因為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一個公司賺錢的能力,而市凈率是衡量公司價格的高低,這個公式就是從行業對比選擇合適的投資對象:
長安:ROE12.93%÷1.21倍=10.68%
上汽:ROE11.69%÷1.8倍=6.49%
吉利:ROE15.65÷6.31倍=2.48%
長安最高
3 凈利潤增長情況
長安:2017年-25%,2016年3.3%,2015年31.6%,平均5%
吉利:2017年127.7%,2016年126%,2015年26.1%,平均93%
上汽:2017年6.8%,2016年7.4%,2015年6.5%,平均7%
一汽轎車:2017年130%,2016年負1902%,2015年負64.7%,,2014年負85%,
首先一汽業績極不穩定,市盈率那么高,不具備投資價值。
單純從ROE看上汽其實與長安差別不大,吉利也只高出3%不到。
但估值卻高出了太多,問題是吉利未來還能保持這樣幾乎翻倍的增長嗎?要知道汽車行業的大背景是低增長,那吉利的高增長就是從存量市場,也就是說從競爭對手那里搶奪客戶,之所以營收和利潤高增長,因為推出了幾個爆款產品,未來還能繼續推出高增長的產品呢?
所以從以上二個方面對比,長安都是最被低估的。
我總的感覺是對長安太悲觀,對吉利太樂觀,而對上汽是差不多是正常的水平。目前長安跌到比銀行估值都低了,說明市場對長安真的很不看好,但是市場不一定是對的,因為過度的恐懼會讓一個公司的股價低于其實際價值,就像當初過度的看好讓股價高于其實際價值,所以當初買入就是最危險的時候,而如果現在其股價低于其實際價值,就是最安全的時候,但是人的感覺卻完全相反,所以說投資要戰勝人性是多么艱難。
現金流狀況:
吉利:經營現金流81億,負債率42%,正常
長安:經營現金流凈額7.48億,賬上現金不多,負債55.7%,也還好
上汽:經營現金流凈額198.8億,上汽賬上現金比較充裕,負債率60%,還好。
3 未來5年業績預測:
格雷厄姆公式:每股收益×(8.5 2倍的增長率)
3.1 長安:
機構預測長安的凈利潤增長業績:
2017年是負增長:-25%
2018年:11%
2019年:14.5%
平均為11%,但我們假設長安最悲觀的狀況,未來每年的凈利潤增長5%
每股1.8元×(8.5 10%)=33.3元,5年后長安的股價應該是33.3元,比今天的11.7元翻了2.8倍。
3.2 上汽:
過去幾年的凈利潤增長情況:2017年6.8%,2016年7.4%,2015年6.5%,平均7%
每股收益2.9元×(8.5 14%)=65.25元,5年后上汽的股價65.25元比今天的33.21元翻了1.96倍。
3.3 吉利汽車:
未來5年平均每年的凈利潤增長按照50%計算:
每股收益0.49元×(8.5 100%)=53.16元,5年后吉利的股價比今天的22.7元高2.34倍,但是前提是每年的凈利潤增長50%,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小結:從各個方法估值來看,長安現在是最便宜的,風險系數比吉利和上汽都低,也就是最安全,而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長安是最高的。
建議:
一 就目前被套在長安的投資來說,如果有勇氣可以現在加倉,降低整體持倉成本,但有前提:
1 必須是在長安的基本面沒有惡化的基礎上,但是如此快速的下滑,肯定有其內在的原因,所以必須搞清楚,如果是戰略層面,管理問題,團隊問題,那么就沒有投資價值了。會像夏利一樣變成垃圾股。
2 對長安的產品研發和營銷能力有信心,這需要你對長安進一步深入了解,因為行業目前正處于戰國混戰時代,天下未定,長安還有機會,一旦長安有一款爆款車型出來,你就可以賺翻;
3 你是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你想冒險賭一把,因為本金并不多,集中投資才有翻身的機會
二 對于目前還沒有入場的投資來說,入場長安雖然很低了,但是無法確定是長期風險還是短期的問題,所以還需要謹慎。
總結:
1 汽車行業未來的趨勢判無法判斷,行業正處于行業的十字路口,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正在改變這個行業,但從商業發展的規律和歷史經驗來看,未來民營企業會更具投資價值。
2 長安未來會不會殺出重圍無法判斷,從目前的來看找不到依據,但是其ROE回報率還可以。
3 但從投資的角度看長安是最具有安全邊際的,其估值是非常低的,很可能是市場對長安的極度悲觀已經反映在股價上面了。
4 未來如果長安能研發一個爆款產品,將能獲得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