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習慣,對一個人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學生自我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因素。
通過平時的督查,我發現學校有少數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直接影響了他們平時在學校行為表現和學習效果。我和學校相關負責人一起商討,能不能編寫一本學生行為習慣指導類的校本教材,在學校專門開設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有所獲,促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孩子的學習成功打基礎。
[案例分析]
校本教材建設,是一個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過程。讓課程校本化,其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學校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發展。《好習慣受益終生》校本教材的編寫可以為學校的課程建設積累經驗。
參與校本教材建設,對老師來說,是專業成長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要編寫教材,編寫者就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就要認真學習課程理論,就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這是一個促進個人成長的過程。
2015年6月中旬,我們責任督學和實驗學校的領導專門召開相關會議,商討校本教材編寫的具體事宜,指導、督促學校方面拿出一個具體的編寫和實施方案,確定這本教材中“好習慣”主要是針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在此次商討中,我們明確指出教材編寫在整體設計上要有思考,要從課程的角度進行梳理,比如大約需要多少課時,教學的具體形式和手段等,另外還可以先設計一個單元樣張,再進行交流和研討。每一個單元要有哪些板塊組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把很多資料堆砌在一起,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呈現在教材之中,要做到給教師留下引領的空間,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設計思想。
2015年6月26日,在實驗學校會議室專門召開校本教材編寫人員分工安排會議,對所有成員提出明確要求。在會議上主要就人員安排、教材目錄、編寫原則及每個章節的范式標準等問題作了充分的研討和交流,最終形成一致意見,當場布置落實,明確到人。特別強調編寫注意的幾個原則:第一,實用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依學生實際情況而定,要聯系本校特色文化和遇到的實際問題,根據學校實際編寫。第二,科學性原則:科學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操作性相結合,多輔以游戲、情景模擬等參與性、挑戰性、合作性等綜合實踐活動,不得出現科學性錯誤。第三,美觀性原則:排版清晰規范,圖文并茂、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力。第四,創造性原則:體現教材的“校本”特性,要有自己原創,可以借用其他資源,但要用心修改,忌原版照抄。
基本敲定初稿完成時間是7月15日前,7月20日將再次修訂、校對。
經過學校領導的督促指導和所有編寫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校本教材于8月初基本成型,看著樣稿心里有沉甸甸的收獲感。我們在看到學校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再次認真研讀了教材,針對個別問題,如排版、富有本土特色圖片插入等細節,進行了最后的探討交流,爭取盡快付印,投入使用,讓學生學有所依。教材旨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習慣意識、激發學習的興趣,教材中還進行學法指導,輔以強化訓練和全面的考察評價體系。
這本《好習慣受益終生》校本教材,現在已經印刷好。學校根據實際,著重將此教材和七年級主題班會課集合,注重從起始年級抓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七年級習慣養成教育成為學校一大特色。
當然,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發展過程。成功的習慣培養,同樣需要家校協同。否則,就造成學校教育的蒼白無力。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還要思考如何團結家長的力量,教育孩子們自覺的與自己已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作斗爭,并用新的良好行為來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協同,不斷提醒、督促、檢查,將更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行動中的具體困難。
[案例反思]
通過前一階段指導學校校本教材編寫的經常性督導和調研等一系列工作,我們責任督學與學校的關系不斷密切。學校對督學們的責任感、付出始終給予著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此外,從督導工作角度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從發現的學校工作亮點中,我們不難發現,近兩年,鹽都實驗學校在辦學優勢特色方面花費了不少心思和力氣,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們想,在此基礎上,隨之而來的就是要深入思考:如何向全區推廣學校品牌特色,提升全區的教育教學質量。
作為責任督學,我們要用科研的方法,與學校一起研究探討,找準學校辦學理念的生長點,確定具體實施的路徑等,助力學校不斷向內涵發展,幫助解決學校出現的困惑。這將是我們經常性督導所要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