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接納,愛”的家教原則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的作者蔡真妮在她的書中告訴我們一條家庭教育的原則,這條原則是:“尊重,接納,愛”。她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超過社會和學校,我推崇的‘尊重,接納,愛’的家教原則,是父母對待孩子應該具備的具備態度,不分哪一個國家”。
我想,這是一條十分重要的家庭教育原則,確實需要每一個家長牢牢記住并且身體力行的。第一,家長需要確立的是這樣一個觀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超過社會與學校;不要把孩子的影響力主要的推給社會與學校;第二,“尊重,接納,愛”是父母對待孩子必須具備的一種具備態度,不是可有可無的;第三,“尊重,接納,愛”作為家庭教育的原則,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現在有許多的家長,確實十分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但是,認真的觀察并且深入的分析一下,就會不難發現,我們的家長關心孩子的成長,是關心他們按照家長的意志與愿望成長,是關心他們按照家長設計的方向與道路成長。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是被動的,甚至是綁架的。
現在我們的家長文化素質越來越高,其中不乏優秀家長。可是,無容置疑,確實有許多的家長在對待孩子方面,或者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缺失的就是“尊重,接納與愛”。
許多家長知道尊重長輩,尊重領導,尊重朋友,尊重他人;但是,唯獨不知道還有尊重孩子。以為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是孩子的“大人”,孩子就應該對自己“惟命是從”“畢恭畢敬”的。有的家長甚至沒有把孩子當作“人”,而是當作物!他們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卻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也應該尊重孩子。現在,許多的孩子與父母親“鬧對立”,或者如一些父母說的“不聽話”,究其原因,大多是父母親對孩子缺乏必需的尊重造成的。
有話說:需要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其實,對待孩子也是這樣。孩子雖然小,但是,一樣需要尊重。只有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才在被尊重的情況下學會尊重人的意義。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一定會受到他人的尊重。而孩子能不能學會尊重,其決定因素是父母的影響力,取決于父母是否對孩子尊重。所以,蔡媽媽說: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比他的學習成績更加重要。也正因為“尊重”在人的品質中具有特別的意義,蔡媽媽才提出了這樣一個響亮的觀點“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對待孩子的“接納與愛”,在許多父母那里應該是做得到的。“孩子總是自己的好”,這是中國父母的特別感情。但是,這里的“接納與愛”,我的理解,應該是有特殊的含義的。接納的是孩子的獨立意志,是孩子的創造性,是孩子的天真爛漫;愛的是孩子的優秀品質,是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的勇敢精神。接納,不是接納孩子的缺點;可是,確實有的父母一方面接納孩子的缺點,另外一方面卻排斥孩子的獨立性與創造性,排斥孩子的天真爛漫。而愛是父母對孩子的“天性”,但是,那種愛,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愛,而絕對不是“寵愛,溺愛”。
蔡媽媽的下面一段話說得十分精彩,她說:“我們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有愛心有自信心有勇敢負責任的人。最終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和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是由他的人品和能力決定的”。父母教育孩子,也要教育孩子學會“接納”與“愛”。接納是一種包容的胸懷,是一種寬宏大量的氣質,有了這樣的氣質,這個孩子長大以后在社會上一定會受到歡迎;同時,要讓孩子基本一顆“愛”心,有“愛”心的人,是可愛的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