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與大家分享SCI論文寫作中的Introduction的結構寫法。
Introduction是論文的序幕,目的是向讀者介紹本研究的“前世今生”,既是對過去和現在研究的系統精煉性的介紹、評價和總結;又是對本篇研究工作的提綱挈領的總結,提出科學假說,概括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突出研究的創新性和研究意義,從而進一步吸引讀者興趣。
Introduction可以理解為對本研究領域的Mini review,又是對作者研究內容和價值的概括,有高度的凝練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文章的水平,因此對作者的寫作功底是極大的考驗。Introduction寫作難度大,也絕不是高不可攀的。接下來,我們將一一拆解SCI論文的Introduction部分的寫作套路和句式句型,讓您輕松寫出精彩漂亮的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的寫作結構該怎么安排呢?
Introduction占全文比例10-15%作用,字數控制在400-500字為宜。大家牢記“起承轉合”的四步心法框架結構和“漏斗式”的段落內容安排,給大家講解最常用的框架內容涉及模式,讓大家能輕松駕馭Introduction的寫作。
Introduction提出科學問題、研究假說
①研究領域大范圍、背景介紹(1段)
與本課題的研究方向密切相關,從總體到局部,逐步細化。
做過哪些研究,有哪些手段和方法得出哪些結論
綜合性期刊,背景知識介紹要詳盡、讓非本研究領域讀者看得懂
專業性期刊,背景知識盡可能簡略精當,圍繞主題點到為止。
②研究領域細化及未知空白的領域介紹
具體某個研究點的研究現狀,以及本研究聚焦點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當下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空白分:當前研究的不足、研究正確性的質疑與驗證、當前研究的補充
入手點:其一,技術、數據庫、實驗方案需要創新或者改良;其二,物質、功能、機制、現象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發現。
⑤本研究的結論和意義(1段)
結論:對本文的實驗結果一句話進行總結。
意義入手點:理論創新、實踐應用、規律理解、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省時省力等等。
讀者和編輯、審稿人的關注點。
Introduction的寫作的經典短語與句型。我們將繼續一一對應起承轉合的套路框架,為大家總結整理摘要寫作的常見句型表達,但語言表達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內容有很大自由發揮的空間,僅供大家參考。
1. 研究領域大范圍、背景介紹
5. 本研究的結論和意義
Introduction的寫作小Tips。Introduction寫作雖然有一定的布局框架,但也有一些小竅門和易錯點,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呢?
在對自己工作進行概括時,條理清晰地總結自己新的發現,突出文章的創新點和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