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想必大家都熟記于心(還不知道的要補課喂!):
Originality(原創)
Solid evidence(證據確鑿)
Significance(有意義)
因此,寫作之前請打開筆記本,正襟危坐,思考一下這樣一個問題:
你是否對自己的數據結果比較滿意?
滿意的兩大核心要素:你的研究目的是否具有科學意義?你的數據結果是否能夠解釋一個科學問題?如果你手里的數據基本滿足以上兩大核心要素,那么恭喜你,盡管論文你還沒有開始寫,但是距離發表已完成一半了。
SCI論文的七大組成部分在這里就不贅述了,論文小白會問,到底哪一部分比較關鍵?真正的寫作高手一定不會具體告訴你哪一部分更重要,那么我們就堅信:每一部分都很重要!
所以一定要按部就班從Abstract開始寫嗎?寫作高手告訴你,寫作一定要抓住重點,這里提供一個思路順序:
(1)注意一定要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每一步驟做了什么事情,不可寫成流水賬。
(2)撰寫需用一般過去時態,盡量使用被動語態。每一種方法設置小標題。
(3)每一種試驗方法描述詳細,指出重點試劑和儀器及其生產廠家。
(4)對已經發表過的方法,需要引用參考文獻;若有改進之處,需要指明。
(5)方法中注意,盡量避免出現于結果無關的指標的描述,因為方法與結果是相互對應一致的,因此結果中出現的指標及其測定方法一定要呈現出來。
(6)有統計方法時,統計方法單獨拿出一段來詳細描述。需要指明統計軟件、具體數值的分析方法、作圖方法、P值意義等。
(1)我們去描述實驗結果,這一部分只需要用一種時態——過去時。所以平時注意積累常用句式,這一步事半功倍。
(2)采用小標題形式,結果的內容應與方法保持一致。
(3)結果的描述應當與圖表對應一致,因為這是對圖表進行高度凝練。
(4)可以加一些幫助理解的說明性語句,并附參考文獻。
(1) 一定要突出創新性(請默念三遍)。
(2) 要保持鮮明的層次感和極強的邏輯性。
(3)注意引言的時態。一般現在時或現在完成時,必要時可以用過去時態。
(4)引言的寫作結構應由宏觀到微觀,從general到special的寫作方式。首先提出研究領域的大背景,指出該領域所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近期發表文獻,進一步分析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指出目前存在的gap。指出解決這個gap要做哪些工作。最后列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以及為什么本研究能解決這個gap。
(1)討論部分切不可跑題,要緊緊圍繞本研究的結果展開。
(2)討論的結構一般不用很清晰,以事實為依據,自圓其說即可。分段深入討論重要結果中的指標與主題的相關性。可以指出研究的缺陷和亮點。最后得出結論。
(3)討論的時態一般是一般現在時或現在完成時。涉及本研究結果時,要用一般過去時。
(4)討論是對結果做出的推測。因此我們應結合前人研究文獻進行推理,從而產生新觀點、新看法、新理論。而不是憑空得出。
(1)結論通常自成一段。
(2)指出本研究最主要的結果及意義。
(3)避免使用肯定性詞匯,應加入推斷性、假設性或建議性的詞匯,如suggest, might, may等。
(1)結構式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一個都不能少。寫目的時可以加入一兩句話描述背景。寫方法時明確研究對象、分組方式和研究方法。列出關鍵結果,結果的描述要簡練。結論是對結果的高度概括,突出研究的創新性和意義。
(2)題目一般少于30字。保證精確和簡潔,切忌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