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研究生都在為開題報告犯愁,尤其是在職研究生。我自己指導的研究生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文章,談一談開題報告的正確打開方式。由于在書里和專欄里我已經專門談過開題問題,所以,有些觀點我就不再贅述了,我準備講一些新的觀點。
01
開題報告的三大通病
參加過很多開題會,好的題目總是讓人眼前一亮,而差的題目則令人暈暈欲睡,簡直想點快進。總的來說,開題報告往往有三大通病:
第一大通病:為了開題而開題。
很多同學把開題報告當成是一種格式化的作業,按照學校規定的開題模版逐一填充。恰恰忘記了開題最重要的功能:論證研究這個題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你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你的研究就值得研究,要畢業那是你的個人私事,而不是公眾的問題。如果你希望用畢業論文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應該想法設法地讓這個問題成為除了你之外也值得公眾關注的問題。正確的態度應該反過來:假定對方認定你的題目一文不值,然后你想方設法地交代做這件事的絕對必要和充分意義,向對方論證這個題目值得大做文章。
第二大通病:通篇沒有研究問題。
開題,就是要打開題目,要把你的研究問題給問出來。很多同學的問題是:通篇報告只見研究對象,而不見研究問題。設想一下:如果這是一個不需要解決的難題或者困惑,你何必多此一舉花費時間投入研究呢?
好的研究,一定源于一個追問。什么領域內什么類型的問題,困惑著你?也一并困惑著公眾?這個核心的研究問題,才是你的研究的支撐點,也是開題報告的題中之義,更加是文獻回顧的行文線索。
所以,一定要精煉地問出你的研究問題!
第三大通病:簡單套用學到的書本知識。
很多同學喜歡使用這樣的開題套路:我準備運用XX理論研究XX問題,然后將研究對象和所謂的理論簡單羅列在一起。
他們這樣做,是希望通過套用以前學到的學術理論,來體現自己的專業性。但是畢業論文真的不是簡單地“現學現用”,你不能像丟一筐紅薯那樣,把學到的知識隨便“還給”老師。
相反的,你應該試圖在原有知識體系之外,給老師們一些新的啟發和知識。這種創新性是對于畢業論文更加可貴的品質。
02
開題的價值與意義
要打開畢業論文,首先你要理解開題報告是個什么概念以及對于整個畢業論文的意義。開題報告在研究與寫作的過程中至為重要,對論文質量有直接影響。它不僅是選題的落實情況匯報,也是論文寫作的指導,而且開題報告的呈現與交流也是收集專家與同行意見的好機會。一篇好的開題報告,可以讓論文寫作事半功倍。
想象一下:你是一家剛剛做出眉目的公司,現在你需要向風險投資者論證你的公司是值得投資的,開題報告書就相當于投資規劃書。開題報告也需要向專家論證你的題目是有價值的,而且這種價值是具有獨創性的,并且你是有能力做出來的。因此,這也就是開題報告的三個主要部分:價值性、獨創性和可行性。 也即:
第一,選題的價值;
第二,選題的獨創性價值;
第三,選題的可行的獨創性價值。
03
開題報告的三個要素
好的開題報告都是有共性的。基本來說,它需要具備三種要素。
第一,表達感。
開題報告不是為了開題而開題。首先,你要明白,寫作和說話一樣,都是一種指向讀者和聽眾的一種表達。因此,你需要在開題的時候,有一種表達的感覺、傾訴的感覺,或者說是對象的感覺。你要時刻記住:你的文字是有人會閱讀的,你得竭力讓你的讀者明白你的行文訴求。
不要把對方僅僅當成是評價自己學業成績的老師,而是當時一些亟待你提供新知識的讀者。老師也希望被給予更多的新知識,而不是“回收”那些自己曾經講出去的舊知識。
要面對你的讀者,把研究問題問出來!開題是有感而發的,言之有物的。
為了訓練這種表達感,你最好事先跟老師和同學當面談一談你的題目。這也是讀書會和開學術會議重要的地方所在,它們可以訓練你面向聽眾的學術表達,并且聽一聽這些同行反饋,規避可能的漏洞與風險。
第二,前沿感。
前沿感也可以稱之為獨創感。你要讓專家認為你是在做一個引領性的研究,而不是在別人背后亦步亦趨。你要知道這個行業的研究水平現在做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在把握行業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做出你更加前沿的開題判斷。
所以,一定要好好做文獻綜述。關于文獻綜述,我已經寫過幾篇文章了,可以參見文末的文章鏈接。我在這里再補充幾點。
好的研究都是基于對相關研究現狀的深刻認識,你最好對于相關的主流文獻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之所以強調主流文獻和整體把握,是因為我們大部分情況下不可能窮盡文獻,最穩妥的做法是尋找這個研究的大部分做法,類型化研究,同時在理解了典型的做法之后,有代表性地回顧這些研究現狀,再從觀點、材料或方法上推進這一研究水平。
當然,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下面要講的第三點:線索感。
第三,線索感。
人類只能理解線性關系,所以,好的文章必須是一條線,而不是一團麻。好的開題報告一定可以是通過研究問題完整串起來的。
研究問題就像一把鑰匙,是打開研究的關鍵線索。比如我有一篇文章《數字下鄉:農村精準扶貧中的技術治理》發表在《社會學研究》2016年第6期。這篇文章其實是我當年博士論文第一次開題報告的答案,我那次開題報告的最大困惑是:當年黃仁宇所謂的“數目字管理”在精準扶貧中實施之后,這些數字的生產體制與社會后果究竟如何?數目字管理便是該研究的關鍵線索。
開題報告是需要具備明確的敘事線索的。說的通俗些,就像寫小說、拍電影一樣,任何研究都需要有一個主要矛盾。比如《西游記》的線索就是向西天取經,所有的劇情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與線索。又如《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的核心線索是滅霸要收集寶石,以便平衡宇宙,整個劇情就圍繞著能否集齊寶石。
也是因此,文獻綜述的線索感要強。你不要生硬地照抄別人的文獻回顧,而是根據你的研究目標重新調整敘述線索,然后有針對性地鋪陳出你的研究思路與著力點。
04
開題報告的基本標準
第一,明確的研究目標。
開題報告就像是旅游的地圖,你要告訴讀者終點在哪里。只有知道了終點,大家才能知道如何出發。開題報告的終點就是研究目標。
第二,聚焦的研究內容。
開題報告必須交代出研究的對象和內容是什么。你必須對你的研究范圍和核心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只有這樣,讀者才能知道判斷你的開題報告是否可取和有效。研究內容只有明確了,研究計劃才能有的放矢。就像你要去買一件汽車配件的時候,你要告訴對方這個零件的種類是什么,名稱是什么,規格是什么,以及什么時間要等。
第三,預期的研究貢獻。
任何的開題報告都要明確提出自己的“研究增量”所在,也就是說,你“多此一文”的價值到底何在?不管結論如何,你要爭取為這個研究和學科添磚加瓦。具體的做法,你既可以專門辟一段落概括地寫研究貢獻,也可以在文獻回顧之后適時地提出你的貢獻所在。文無定法,具體怎么寫,要根據你的具體問題來確定,但是這種“貢獻自覺”是必須有的。
第四,務實的研究方法。
開題報告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是可以操作、可以落實的具體研究計劃。針對上面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要有一個分解性的研究路徑,以及達成這些目標的有效方法。你是采用問卷,還是訪談,都必須明明白白地設計。在論文寫作中,則要一五一十地呈現。進一步說,你還要有一個按部就班的時間表。
05
開題報告的現場陳述
現場的開題陳述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同學對于現場陳述有一些不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或者在現場特別緊張,或者不慎重視,皆非上策。
首先,要端正對開題報告現場陳述的態度。現場陳述就是一次Presentation,準備好的同學,如實陳述即可。這是一次客觀的開題檢驗:一方面,它可以訓練你的演講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真實地反映專家對你題目的意見。好的開題陳述一定是令人受益匪淺的。
第一,要保持一個開放的討論姿態。
你是一個初學者,專家有問題是正常的。開題報告本來就是給你的題目提意見的,任何對于題目的討論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建設性的,即便是不同意見,也是一種反饋。你應該開誠布公地傾聽意見,不要害怕意見。
第二,面對專家的態度最好是“請大家幫助你改進研究”。
開題時被提問題是好事。開題的時候盡可能地消滅問題,可以預防答辯的時候還會出現硬傷。只要不是完全顛覆性地推翻你的研究價值,這個問題就是建設性的,這些都是有利于推進研究的。你要有一個交流的姿態,不要有抵觸情緒,尤其是分清楚哪些是批評,哪些是建議。不必一聽到批評就立馬反駁,反駁也可以,但那不是開題的重心——答辯的時候倒是可以更多一些反駁。
第三,也不要一碰到批評就馬上“繳械”、“認慫”。
專家們雖然是內行,但是也看不了解你的論證思路,有可能你的思路是好的,你講得不好而已。有時候專家甚至就是錯的,所以,在準備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禮貌的堅持”你的研究初衷,不要一聽到反駁,就馬上無條件認可專家的批評。做一個稱職的“對方辯友”!
第四,不要照本宣科。
最好是眼睛看著聽眾進行陳述,跟聽眾有規律地互動,看看聽眾是點頭還是搖頭,也有助于及時調整思路與進度。
第五,控制語速和節奏。
節約時間是一種美德。陳述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ppt最好控制在15頁以內。ppt最好不要大段復制,主要展示你的開題骨干和論證思路即可。最好有概念圖和路線圖、計劃表等,這些會有助于專家們在更短的時間內理解你的思路,減少不必要的分歧,提高研討效率。
第六,盡可能地專業和規范。
開題報告是一個專業訓練的展示。要盡量接近專業水準,采用專業術語和思維來陳述,注意學科的規范和標準,避免一些外行和口語的表述。當然,也要有適度的風度和禮貌。
第七,別跑題,講重點!
盡可能地簡潔介紹你的開題梗概,不要泛泛而談,也不要空空而談,更不要東拉西扯。這三個都是演講的忌諱。把自己最有亮點的東西講出來,最希望分享的東西講出來。
來源:學術與社會(ID:W-Scholar)
作者:石頭君
編輯: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