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蔣英州(1973 -),博士,教授,中共重慶市委黨校探索雜志社主任,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研究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為了提高和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01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明確提出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同時,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也開始學位論文網上通訊評議工作,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抽查評審,并強化學位論文抽檢結果的使用。2020年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更是從多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保障措施。在這些文件出臺以前,對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學者們早已研究,并從研究生培養制度體系建設研究生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管理等多個維度提出了較好的對策性建議。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者們認為,通過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等措施構建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來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
但從全國范圍內的學術型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結果來看,一些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仍然令人堪憂,普遍存在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論文規范性欠缺、論文創新性和價值性不高、文獻綜述質量較低、作者學術態度和行為不端正以及選題意義和嚴謹性不夠等六大問題司,或者主要存在研究主題不明確、邏輯結構混亂、論證分析方法不當、結論不實與建議泛化、寫作不規范、寫作態度不端正、創新性缺乏等七個特征皿。從學位論文寫作(學術研究)與論文評審相結合的角度,我們可以把這六大問題與七個特征統合在一起分為六個方面的不足,即論文選題與研究意義不嚴謹、創新性與研究方法表達不正確、文獻綜述不準確、論文目錄邏輯結構與觀點表述不清晰、腳注與參考文獻不規范、理論運用不恰當等。本文對此予以解析,以期對研究生提高學位論文質量有所裨益。
一、學位論文選題的學科(問題)意識及其研究意義的明確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選題,而選題又涉及兩個方面:是否符合研究生學科專業及其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對象是什么(或者說選題的問題意識)。我們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與“研究意義”放在一起,在于選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研究意義或者研究價值。選題不當意味著學位論文的問題意識不明確,進而導致研究價值或意義難以體現,研究方法難以確定。從實踐來看,部分學位論文的選題存在學科不明或者與專業方向不符的問題。盡管我們提倡跨學科研究,但學位論文仍然需要有比較明確的問題意識,而且從問題意識的表達中能夠大致看到它是否與論文封面的“專業名稱”或者“學科專業”與“研究方向”相吻合。
如果選題及其問題意識不明確,可能會導致評審專家認為論文選題與研究生專業方向不符合的結果。因此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需要凸顯問題意識及其表達出的學科方向。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一是用副標題來表達,即學科上的體現;二是在目錄里用一級標題及其框架結構來表達,即內容上的體現。無論是標題表達,還是內容表達,均需要通過標題里問題意識的表達來彰顯學科與研究方向。為什么學位論文需要表達出學科和研究方向,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每一級學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論與邏輯,這就涉及學位論文使用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邏輯思維等反映出來的學術性與規范性。
在研究意義方面,較多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弄不清楚什么是“研究意義”,而將“本文的研究意義”等同于'研究對象的意義”。“研究意義”應該是指學位論文說明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研究對象八研究這個問題在理論上或實踐上有什么價值或貢獻。換言之,這給學位論文提供一種“必要性”說明。因而這種研究意義是通過學位論文的研究而得出的,并不是研究對象自身具有的意義。研究意義的不明晰,可能會削弱學位論文的選題價值與學術性。其原因在于,缺乏研究意義或者研究意義偏離,意味著在選題上的問題意識缺失,繼而在論文的框架結構上出現思維邏輯的不明晰一不知道研究什么問題以及怎樣研究問題。
因此,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的問題意識需要明晰,而且“研究意義”需要進一步對問題意識進行深化,以便突出學位論文的學科方向及其研究的邏輯思路。這樣,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標題可能需要注意主題突出、問題導向與表達洗練、指向明確。論文標題如果需要副標題,那么主副標題的字句都不能太長、關鍵詞不能太多,各有側重并能形成互應。問題意識是寫學位論文的開始,可以在文獻中去尋找,即現有研究中有哪些不足,可以在哪個方面有所創新;可以在事實中去尋找,即對事實的解釋是否存在或者已有的解釋存在不足。由此,學位論文的標題需要傳遞兩個信息:研究對象和核心問題(論點或觀點)。
二、學位論文創新性與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
創新性是說明學位論文研究的創新點體現在何處,為什么能構成一種創新,這是考查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價值和學術水平最主要的指標。客觀地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到今天,要實現突破性的創新非常難,尤其是對碩士學位論文而言更是如此,因而文科學術型研究生學位論文能有一點真正的創新就不簡單了。要做到研究創新,需要新材料、新理論、新視角、新范式等來進行研究。但一些學位論文提出'新的研究視角”,選擇了一個沒有人研究或者極少有人研究的對象。那么這種所謂的“新視角”算不算創新?首先,別人沒有研究或者極少研究的對象,有可能是研究生文獻掌握不到位而產生的誤會,有可能是已有人對此產生過深入的或者經典的研究成果而導致后來人無法超越,因而不再研究。也有可能是問題已經得到徹底認識或者解決而不再是學術研究的問題,還有可能是研究對象本身是極其細小的問題而難以構成學術研究對象,因而說這是一種'新視角”或者“創新點”,恐難成其為理由。其次,“學術研究的價值在于提出一個新視角,從這個視角去看問題,可以看到以前沒看到的東西”[7]20-21。因而,對同一個研究對象,即使研究的視角不同于他人,但也未必就是創新,因為新視角的研究要看到新的東西,才可能是一種創新。簡言之,新的視角需要產生新的發現,否則難以稱得上“創新”。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創新性與研究方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創新點”主要是指通過研究產生新理論或新觀點,這就需要通過研究方法來證明。但一些學位論文在研究方法的敘述中,對研究方法本身不了解,對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也缺乏表述。例如,’文獻研究法”是學位論文中最普遍應用的方法,但較多的學位論文將其表述為“通過大量閱讀文獻”或“通過中國知網檢索大量文獻”。這是不是'文獻研究法”姑且不論,但必須指出的是,閱讀大量文獻或者引用大量文獻,是研究生寫作學位論文的必備功夫,或者研究需要的知識基礎與前提條件。文獻研究法可能主要是指在搜集、鑒別、整理、研究文獻基礎上形成對文獻反映出來的事實與觀點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換言之,文獻研究法是指對文獻自身的研究而得出結論或者觀點的方法,并非指閱讀與引用文獻的方法。
至于其他研究方法,較多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停留在研究方法的介紹層面,很少寫這種研究方法在學位論文寫作中如何去運用,主要運用在何處。如果沒有對研究方法具體運用的介紹,可能僅僅是羅列'研究方法”,在具體寫作中就缺乏自覺的貫徹意識。這可能導致學位論文在研究上的不深入,從而削弱學位論文的學術性。仍以’文獻研究法”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奇怪現象,一些研究生學位論文除了文獻綜述部分與理論闡釋部分有參考文獻外,對問題的分析與結論部分幾乎沒有引證文獻觀點。尤其是在MPA學位論文中,這種現象更甚于學術型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并不要求采用多種研究方法,能夠運用好其中的一兩種研究方法對研究對象(選題)進行深入分析,充分展現論文的創新性與邏輯思維,就可能寫出一篇比較好的學位論文。
三、學位論文文獻綜述的作用與寫法
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的重要內容,是選題的合理性與創新點的直接來源,直接關系到學位論文的研究價值與學術水平。它的主要目的是判別文獻資料的價值與掌握論文主題的研究狀況,并思考學位論文研究是否有意義,是否能得出新的觀點,以獲得學術上的新進展囪。因而文獻綜述需要回答三個問題:目前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其貢獻與不足在哪里,本文研究的貢獻在何處。換言之,文獻綜述就是證明本論文研究的“合法性”山。這說明文獻綜述對學位論文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力
但較多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作者不知道文獻綜述的作用,怎么寫文獻綜述,對文獻也缺乏分類研究與處理。勞倫斯.馬奇、布倫達.麥克伊沃所著的《怎樣做文獻綜述一六步走向成功》詳畑講解了文獻綜述的寫法。但目前研究生學位論文文獻綜述寫作中,通常是研究生先將自己的觀點羅列幾點(有的甚至沒有寫自己的觀點),然后就平鋪直敘地連續寫出文獻中的觀點,將文獻綜述等同于文獻觀點的分類與綜合。這實際上是文獻堆砌而不是綜述。其次是找到什么文獻就用什么文獻,而不考慮它是否符合學位論文主題的相關性。再次是不注意文獻的綜合性,即與學位論文主題相關的背景文獻、核心文獻、權威文獻的結合,與文獻出版或出刊時間的遠近結合。因而這類問題常見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文獻與學位論文主題的緊密度分散;二是以文獻觀點的綜合代替文獻觀點的綜述。
此外,如何限定“國外文獻綜述”中的“國外”,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一些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常見兩種可能是錯誤的寫法:一是將國外研究綜述寫成國外在論文選題方面的做法以及經驗介紹(MPA學位論文尤為突出);二是寫成國外在論文選題所涉及的主要理論及其主要觀點的介紹性敘述。第一種可能不屬于規范的文獻綜述。第二種屬于文獻綜述中的一小部分,但可以說還沒有進入主題。如果確實沒有搜索到與論文選題直接相關的國外研究文獻,那么在文獻綜述的時候可以考慮與論文選題有間接關聯性的國外研究文獻一最好是比論文選題范疇上大一點的主題的相關研究。然后要區分文獻作者的身份,依據一定的標準來界定是國內研究文獻還是國外研究文獻。除了容易辨識的國內外研究文獻外,我們可以將國內學者用外文在國外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或者出版的著作視為國內研究文獻,而長期居住在國外的華人學者且工作單位是國外的、刊發在國外期刊或者出版的論著,則可以視為國外研究文獻。
汶'好的文獻綜述,不但可以為研究生學位論文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充足的選題理由,而且能體現研究生對研究文獻的掌握、理解、歸納、分析、整合的綜合能力,從而有助于提高對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評價。因此,文獻綜述中“綜”是“述”的前提而不是目的,重點是“述”,即對文獻觀點的表述與評述,既為了評述研究現狀,也為了引出本論文的選題及其研究價值、創新點。如此,在寫文獻綜述時可能需要用研究生自己的思維邏輯安排文獻綜述的觀點與層次邏輯,注重條理清晰、觀點突出、邏輯順當、評析到位。
四、學位論文邏輯結構與主要觀點的明確表述
對于研究生學位論文,指導老師與評審專家一般習慣于首先看題目,然后看目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目錄的好差程度反映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整體好差程度。這是因為目錄反映了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邏輯結構與主要觀點。無論是指導老師、評審專家還是讀者,都希望在目錄中能迅速理解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以及其體現出來的論證邏輯。具體而言,研究生學位論文章節的順序,反映的是學位論文的思維邏輯;章節的標題,反映的是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在很大程度上,論文有沒有學術性,有沒有創新性可以在學位論文的目錄里反映出來。問題在于,較多的研究生學位論文不注意目錄框架結構(章節)的邏輯,也不注重章節標題的表述一研究生自己觀點的精煉表達。同時,章節的各級標題表達風格不一致,也是普遍現象。例如章節標題語句有的過長,有的過短,有的二級標題下面有三級標題,而有的二級標題下面又沒有三級標題,不一而足。較多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分數不高,甚至不合格,可能最主要的不足就在于學位論文的邏輯結構與主要觀點表達的混亂。
因而研究生學位論文需要保持目錄結構的完整性、邏輯性與思想性。完整性是指學位論文需要緒論、論證過程與結論三個部分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并不一定是指對策性建議,而是指結論。邏輯性是指學位論文的目錄注重條理清晰、層次清楚、邏輯嚴密、觀點明確、語義明晰。具體而言,目錄需要注意到一級標題能支撐和解釋學位論文標題,二級標題能支撐和解釋一級標題,以此類推。同時,大小標題往往需要反映學位論文具體的研究觀點或論點。學位論文一定要有中心論點,而且這個中心論點必須是整篇論文的核心。論文的布局、謀劃和行文都要以服務中心論點作為其存在的基礎。一篇學位論文一個中心論點,因此要求論文題目的關鍵詞不要太多,問題意識要集中到這個中心點上。這就是學位論文的思想性。學位論文的學術(思想)創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這個中心論點。所有章節的開展與邏輯的架構都是圍繞這個中心論點而進行。目錄里章節的標題是這個中心論點的具體展開(可以視為分論點),章節的邏輯就是如何推導出這個中心論點(或者說結論)。\\
六、學位論文理論運用的恰當性與周延性
研究生學位論文第一部分的緒論或者導論一般還需要完成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界定任務。在此基礎上,第二部分要構建本文理論分析的指導性框架,即本文的理論依據、理論假設與分析邏輯。這可能是較多研究生學位論文沒有注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學位論文結構不完整的表現。有些學位論文在第二部分對理論進行了闡釋與搭建,但在后面的具體分析中鮮見如何運用這個理論及其分析框架(這種情況在MPA學位論文中尤為常見),使理論建構成為擺設。這兩種現象可能都屬于理論運用的不恰當或不周延的問題。此外,理論適用范圍與程度的恰當性與周延性也是學位論文需要考慮的。
研究生學位論文在理論運用上需要注意概念或理論之間的邏輯演繹是否自洽。每一個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內涵與外延,每一種理論都有自己的特定歷史(產生背景)、解決的特定問題(研究對象)、語境的特定描述(表達方式)、結構的特定規范(概念與邏輯)。也就是說,概念與理論都有著各自的適用范圍與程度。超出這個特定范疇,概念與理論都可能出現比較政治學中的“概念旅行”與“拉伸現象”等問題。盡管學者們對此有不同的見解,但我們確實需要在使用來自國外的概念與理論分析中國問題時,注意在中國的特定場域中它們的適用范圍及其程度。也就是說,在西方理論與中國經驗的嫁接方面,研究者不能盲從西方理論,需要秉持“理論自覺”的學術路線,需要在學位論文中解釋其效度與限度。也就是說“在援引理論時,要清楚理論是在何種意義上是正確的,且要與自己論述的問題、觀點密切相關,在解答問題中能佐證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