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
北宋 蘇東坡
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
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
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占四時春。
(攝影:李永剛)
月季是當季花。
朋友圈里看到攝影記者在協和醫院大門外拍下的“月季墻”,便被驚艷了一把,乍一看以為是“玫瑰墻”,有種歐式田園浪漫的感覺。
“當然,在青年路、新華路、唐家墩路、徐東大街、和平大道……你都可以在一瞥之間看到它——大花的、豐花的、藤本的——ROSE/月季!”
本是門外漢的我,出于好奇想研究一下月季這種當季花,結果發現了不少奧妙。
洋化的ROSE實為月季
玫瑰一直是西方表達愛情的象征,可是玫瑰并非西風之花,故鄉實為中國。
洋化的ROSE是什么?他們把月季、玫瑰和薔薇都喚作ROSE了。
那送給情人的ROSE又是什么?其實是現代月季。
玫瑰、月季和薔薇都屬薔薇科、薔薇屬、薔薇亞屬。
西方玫瑰在西方與月季都稱ROSE,但在傳入中國時,西方月季被翻譯為玫瑰,而傳統的玫瑰品種被翻譯為月季。
(傳統玫瑰)
原產中國的玫瑰代表為“平陰玫瑰”,平陰縣是玫瑰之鄉。
平陰玫瑰芳香四溢,具有香氣正,清香、甜香、濃香等特點”,被稱為“中國傳統玫瑰的代表”。也因如此,傳統玫瑰常只能用于提取玫瑰精油、制作玫瑰花茶、玫瑰酒、玫瑰醬及制藥等。
(傳統玫瑰)
真正的玫瑰,花較月季小,顏色、品種比較單調。
最主要的是葉子,小葉七枚,葉紋比較深,無光澤,多刺,香濃,一般一年只開一次,少量的花在夏季開,玫瑰無論花色、花型、品種跟月季都沒法比,一般作經濟作物栽培。
附庸風雅,月季變玫瑰
玫瑰和月季的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翻譯的問題?;ǖ昀镔I的實為現代月季。
從園藝角度上看,現代月季是與古老月季、傳統月季相對的,是月季的改良品種,并非玫瑰。
玫瑰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與月季不同的品種。
但由于玫瑰這兩個字比月季好聽,大家愛說玫瑰而非月季,混亂由此開始。
月季有沒有刺?
月季為落葉或常綠灌木,或蔓狀與攀援狀藤本植物。
莖為棕色偏綠,具有鉤刺或無刺,但也有幾乎沒有刺的月季。
所以“帶刺的是玫瑰,沒刺的是月季”這種說法是錯的。
月季在中國古代不受待見
蘇子詩云“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占四時春” 。 說的就是月季。
從詩中“一年常占四時春”不難發現,月季是四季常開的花,故名“月月紅”。
在古代,詩人詠花的總是很多,但整體看來,描寫月季的詩歌只在少數,原是因為月季在中國古代不受待見。
它因一年四季常開,顏色艷麗,姿態妖嬈被稱作“惑花”。
如今月季陰差陽錯象征了愛情與浪漫,沒有了偏見,傳遞了情意,即便被錯叫玫瑰也無妨。
公園客喊你當拍客了!
如果你身邊也有月季花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