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頑的人喜歡剛愎自用,心靈境界低的人好自以為是。 ——諺語
今早看了一段話,本事不大,脾氣就不要太大,否則你會很麻煩;能力不大,欲望就不要太大,否則你會很痛苦。把這段話放在東晉晚期大臣劉毅身上再恰當不過。
跟前文說的劉牢之有些類似,劉毅也屬于寒族,也是北府軍的重要將領,他雖然不像劉牢之那樣反復無常,但他的爭強好勝、剛愎自用,太把自己當回事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劉毅從小就很有大志,家境還算不錯,有車有房有存款,但他不愿意打理家產,反而喜歡到處結交朋友。盡管是這樣,但他依然屬于寒族,在晉朝,寒族和士族界限分明。由于是寒族,他最先在徐州府做小官,后來投身于北府軍,成了一名下級軍官。由于他的實力和表現,很快就脫穎而出,成長為軍隊的重要將領。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與何無忌等北府軍舊將在京口圖謀起兵討伐桓玄,劉毅與何無忌關系不錯,也參與他們的圖謀。當時何無忌特地問:“桓氏現在強盛,可以討伐嗎?”劉毅回答道:“天下自會判定強弱,若是違背道義,雖然強盛亦算是弱小,只看究竟有沒有成就大事的領袖?!辈恢傅念I袖是自己還是他人。
后來,劉毅以他的剛猛沉勇果敢,與劉裕等人協同合作完成鏟除桓玄家族,恢復東晉大業。然而他喜歡獨斷專行,常常居功自夸,不愿推崇佩服劉裕,因為此時的劉裕在北府軍舊部中的威望和聲望已經形成。尤其是在被朝廷任命為豫州刺史后,進入貴族社會的他更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
義熙六年(410年),范陽涿縣人盧循作亂犯上,何無忌出兵戰死,朝廷震驚。劉毅準備率兵南征,這時候,劉裕寫信給劉毅說:“我先前曾與妖賊盧循交過戰,知道他們用兵行陣的變化方略?,F在我部戰船修建即將完畢,準備在前方攻擊賊軍。攻克之日,上流的重任皆托付與你?!币馑际俏覄⒃3稣骷纯?,不用麻煩你了,又派劉毅的堂弟劉藩前往勸止劉毅南征。劉毅大怒,對劉藩說:“我不過平時讓著劉裕而已,你就以為我不如劉裕了?!”將劉裕來信狠狠地擲于地上,就率水師二萬出征了。
驕兵必敗。果然,劉毅駐扎在桑落洲,與盧循軍交戰,大敗,丟棄船只,只帶著數百人慌忙逃竄,其余部眾全部被盧循軍所俘虜,輜重堆積滿地,全部丟棄。劉毅逃走,幸虧參軍羊邃竭力救護劉毅,才逃過一劫。經過南晉的蠻荒之地,又死傷一批,最后只剩幾十人,狼狽不堪逃回朝廷。
不聽劉裕的安排,擅自出兵導致嚴重失敗,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本該受到懲處,但,這時候劉裕不僅沒責怪,反而安慰勉勵他,說些勝敗乃兵家常事等等的話,并恢復其官職。史書讀到這里,劉裕跟劉毅的高低一眼就看出來。
后來劉毅轉任江州都督,沒多久又改任荊州刺史。劉毅做了一件極其沒有政治頭腦的事,不向朝廷匯報片言只語,居然擅自帶走江州士卒及豫州西府文武將佐一萬余人,和江州的全部軍資,跟他一起前往荊州所在地江陵,這些人和物又不是你劉毅私人所有的,這叫江州的下任都督情以何堪,更叫朝廷臉面往哪里擱???
面對劉毅的恣肆驕縱,欲望膨脹,目無朝廷。朝廷無可奈何,因為劉裕的腳跟剛剛扎穩,還沒心思動他,只能先順著他。
出鎮荊州后,雖然占據上流,享有統轄地方大權,但他朝內原先兼的所有職權沒了,于是又頗為忌恨不滿,怏怏不得志,真是大志氣害死人,他覺得自己的命不僅僅是掌管一個地方,更應該是掌控全國。所以,每當劉裕以寬柔隨順他,他卻驕縱跋扈越加嚴重,喜歡歷史的他,常常拿起史書就說:“恨不能生在劉邦、項羽之世,與他們爭奪天下。”又對好友兼屬下的郗僧施說:“從前劉備之有孔明,猶如魚之有水。今天我與足下雖然才能不及古代圣賢,但做的事如同他們啊。”
很多部下其實都厭惡他的傲慢不遜,但害怕他的淫威,不敢指出他的毛病。劉毅也自得其樂地生活在自己的性格世界里。當初,劉裕征討盧循,凱旋而歸,晉安帝在西池設宴慰勞劉裕,詔令群臣賦詩頌揚。劉毅賦詩道:“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自知武功不及劉裕,便故意顯示自己文雅有余。
當然,讓朝廷和劉裕擔心的是,劉毅還跟堂弟、兗州刺史劉藩遙相呼應,修繕戰甲擁兵自重。甚至還借助尚書左仆射謝混(謝安的孫子)煽動內外,欲打壓劉裕。劉裕因劉毅存心背叛他,便搶先一步,不動聲色的殺掉了劉藩、謝混。
412年,劉裕便上書奏報朝廷批準后率軍進伐江陵,親自率領部眾討伐劉毅,命王弘、王鎮惡、蒯恩等率兵進至豫章口。
王鎮惡等一直前進,于十月進至豫章口,及后攻下了江陵外城,而劉毅則守內城,率精兵數千人力戰。當時王鎮惡派人向劉毅出示詔書、赦文以及劉裕的親筆書信,但劉毅很憤怒,不看就將它們焚毀。不過,當劉毅部下知道劉裕親自到來后就沒有斗志,而當王鎮惡焚燒城門并一直進攻時,部下一下子潰散,劉毅只有率三百多人經北門單騎突圍逃走。劉毅到外城后沖擊王鎮惡軍,不能成功,于是回攻疲累的蒯恩軍,終于成功從大城東門逃出江陵。
大敗后的劉毅在深夜騎馬奔逃,眼見著后面的追兵就要追上自己了,慌不擇路,逃進了江陵郊外的牛牧寺,寺里的僧人見有人闖了進來,便連忙向外趕他,他哀求僧人允許他躲避一下追兵,僧人們堅決不同意,說:“幾年前,我們寺里的釋昌法師就是因為私藏了一個被官兵追捕的人,所以被一個叫劉毅的將軍殺掉了,這次,我們是再也不敢收留任何人了!”說完,便將劉毅轟了出去,把寺門關上了。
事情怎么會這么巧?原來七年前,劉毅大敗對手桓蔚,桓蔚失敗后,落荒而逃,為躲避追兵,逃進了牛牧寺,請求在寺中躲避一下,寺僧釋昌出于出家人的慈悲心理,便將桓蔚藏了起來,使他躲過了追兵的搜查,撿了一條命。后來,劉毅得知了事情經過,怒不可遏,下令將寺僧釋昌斬首,眾位僧人苦苦哀求,求劉毅放他一馬,但心狠手辣的劉毅絲毫沒有寬容之心,十分堅決地把釋昌殺掉了。
歷史在重演,悲劇再次發生。這次,輪到劉毅走投無路了,眼看著追兵就要沖到近前了,他長嘆一聲天亡我也,便上吊自殺了。一夜過后,當地居民報告了官軍,于是將劉毅尸體拖到街市上斬首示眾,其余子侄皆被誅殺?!顿Y治通鑒》記載了劉毅這最后一段故事,它在告誡我們后人,做任何事,都不要做絕了,否則絕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劉毅失敗了,一方面是他的性格所導致了個人的悲劇,剛愎自用,太把自己當回事,很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跟他沒有政治頭腦,不能順應時代有關,寒族軍人在東晉這個士族橫行的年代,在試圖恢復榮耀的皇權和不甘心失敗全面反撲的門閥之間不知何去何從,手足無措,無法發揮實力而黯然退場。這樣的例子,在那個時代,不只劉毅一個。
不過,劉毅僅僅是以一介武夫的形象出現在晉末各方勢力斗爭白熱化的戰場上,他的失敗不等于北府軍的失敗,北府軍這一支晉末重要的軍事力量,最后通過同樣是寒族的劉裕,最后成為了時代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