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信用卡分期的那些貓膩你知道嗎?)
中金社2016年7月13日消息, 這是很多投資者認為購買保本理財品和到銀行參加儲蓄存款是一樣的,都可以得到固定收益。但其實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理財分析師表示,雖然保本理財產品風險最低,但實際上該類產品均附加了一些條件,如銀行可以提前終止產品,客戶無權提前終止等。
不是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都等于最終受益。通常保本型理財產品能夠達到4%、5%的年化收益率就已經很高了。而投資者往往把“預期最高收益”等同于其最終收益率,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味追求預期收益指標。而在理財產品到期后,如果出現最終收益低于預期最高收益時,投資者便會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收益總是伴隨著風險的,面對一些產品遠高于正常固定收益水平的“預期收益率”,就要多留個心眼了。
現如今銀行業務正在痛苦的轉型,業務也相應的不好做,所以傳統的銀行車貸業務逐漸淡出市場。個人覺得,如今北京地區汽車搖號的限購使得購車人的數量遠沒有以前多,傳統的車貸在貸款額度、審批流程等方面上又都更嚴格,其手續又較為繁瑣,對于購車者而言辦理起來很麻煩;對于銀行來說,銀行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最終利潤并不是很多。因此,銀行如今也不太愿意做此類業務,而信用卡分期和汽車金融正逐漸成為目前車貸市場的主流。
如果我要是想買一輛車需要貸款,首先考慮的可能就是銀行。假如我來到位于一家4S店,工作人員很熱情地為我介紹不同系列的車,我表示想購買15萬元—20萬元的車,并問到目前有什么優惠時,工作人員為我介紹了一款,他告訴我:廠家指定與XX行合作,因此用XX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有優惠,1年期沒有手續費和利息,2年期和3年期均沒有手續費,但是利息是貸款額的6%和10%。
大家看出來沒有,免息“不等于”免費“,”零利率貸款“其利息都是由汽車廠商或經銷商自掏腰包,表面上看消費者得到優惠,認真計算一下,往往會發現,所謂的免息并非免費,最終仍然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例如,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類貸款中,雖然月供中沒有任何利息,但在辦理分期付款業務時,需要消費者支付一筆手續費。而這筆手續費卻大有玄機,不僅包含了車貸的利息,還包括經銷商辦理按揭業務的利潤。并且,消費者參加”免息活動,其所購買的車型大多只能按照廠家指導價來支付,不能再享受新車的優惠價格,甚至有些車型的免息金額可能比車價的優惠還要少。
所謂手續費沒有了,利息上去了是也!另外我調查發現,不同網點的4S店2年期利率不同,另兩家4S店2年期的利息是分別是7%和8%,其中一家還需要另交1000元的現金。而且具體的車型不一樣,廠家每個月的補貼也不一樣,因此分期付款的手續費也不同。
信用卡分期購車目前主要有兩種優惠方式:一是銀行與車商合作,對部分車型提供“零利息、零手續費”的購車優惠,與全款購車相比,消費者不需要多付任何成本;二是對某些車型是“零利息、低手續費”購車,消費者就需支付一定的分期手續費。
一個分期貸款買車的朋友告訴我,在車貸中往往還會遇到強制推銷車險的問題。他特意強調,要留心合同中是否有“霸王條款”,尤其是付款方式和質保期等是否符合業內常規,車貸陷阱需謹慎。看到這里,親,你還覺得分期付款買車買房很easy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