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風光
人后受罪
文 / 雞窩投行
VC不是一個高富帥行業,起碼普遍意義上的VC基金里的大部分從業者不是高富帥。
那些和各種創業者談著上百萬至幾千萬的投資,收入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確實存在,但只屬于VC領域“金字塔尖”的5%人群,而其他95%人的生活就像雞窩君這樣——
早上6:30睜開眼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復睡前沒看到的微信……每天見三波以上的人,勞累無比,攢著小幾十萬的薪水,期盼遙遙無期的Carry(投資分成),午夜夢回時悄悄承認自己不過是金融界里的一個“窮屌絲”。
通常這個時候,我會安慰安慰自己:雖然你窮,但是你勤奮啊!你專業啊!你有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初心啊!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可是最近這樣的OS也不管用了——到處都是投資人,投資人比創業者還多。
許多“圈外人”被VC圈表面的浮華吸引入局, “跨界、轉型、混亂”——不僅煤老板轉型投資人,而且任何一家企業都想轉型投資,不論是紡織品的還是制造業抑或上市公司還是新三板公司,仿佛雨后春筍,一時間,遍地都是投資人,全家都是投資人。
有些啥也不懂的還一個勁兒往前沖,原因無他:有錢。“有錢就行,說不定投到哪個未來會變成滴滴,一本萬利;至于專業度,這種可有可無的事情我自己上也行。”
是的呢,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有錢人”不禁加劇了VC圈的表面浮夸,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一篇篇創業者微信收藏夾里的熱門文章——
《如何區分優秀的投資人和糟糕的投資人?》
《這7點建議,讓你遠離投資人的各種傷害!》
《就算想錢想瘋了,也不要找這些投資人》
確實,創業者識別VC,首先看到就是那些可量化的標準,估值和投資金額,其次是投后管理(資源、流量、市場等等)。我們不否認物質條件的作用在創業初期的確很關鍵,但站在整個社會的角度,VC的價值在于發現“價值”。在這個“大眾創業”的時代,VC給創業者帶來關于行業的高瞻遠矚和獨到見解,降低他們在通往更美好道路上的試錯成本,加速美好進化的進程。
同時,VC必定是要擔風險的。現在國內一些VC,在項目A輪、Pre-A甚至天使就跟人家簽對賭。這已經不是資本是否傲慢的問題,而是風險投資人根本不愿意承擔風險,只想著要安全地賺錢。
一方面自己過得不咋地,一方面又看不慣業內的某些現象,每每談及……唉,不說了,越說越覺得自己猶如顧影自憐的冷宮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