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與互聯網生態圈發生了巧妙的化學反應并逐步融合。那么現有的哪些行業更適合進行互聯網智能服務?本文探討在互聯網時代,從用戶的行為及需求出發,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結合行業的市場分析,挖掘人工智能在互聯網服務領域的應用。
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框架以波特五力模型為主線,結合桌面研究、問卷調查的數據支撐做分析。通過分析智能應用現狀、行業競爭性、消費者意愿等維度,全面了解行業內智能服務的競爭勢態。
波特五力模型最早較多應用于傳統制造業的行業分析,五種力量主要指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相同行業之間的公司競爭力;而互聯網領域內,五種力量的分析角度,我們認為依然適用,但所適用的場景和維度會與傳統制造業存在差異,于是我們對這個模型進行拓展和轉換。
這里簡單介紹我們在做拓展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第一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在我們所研究的行業范圍內,我們更多的是考慮供應商的市場影響力(市場滲透率)、數據沉淀能力、用戶忠誠度(對于供應商的繼續使用意愿、使用頻率和滿意度);
第二力:購買者。傳統維度注重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在互聯網,我們的關注點則是用戶對于創新服務的需求和粘性(即留存);
第三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互聯網進入門檻較低,很多小眾企業可以通過細分行業的服務創新快速進入市場,所以在這一力的研究上,我們會從產品形態和服務創新角度出發尋找小眾形態潛入者;
第四力:替代品的威脅。這個維度主要衡量不同企業內產品之間是否存在互為替代的可能。在互聯網領域,我們會著重關注產品的形態、行業上下游鏈路關系、數據的沉淀等是否可復制或存在被整合的風險。然而,我們認為互聯網產品不依托硬件設計,而是依賴軟件產品形態,導致產品形態復制成本低,因此,產品形態并非是關注重點,我們的側重點是行業上下游鏈路關系、數據的沉淀等是否可復制或存在被整合的風險;
第五力: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這一力我們并沒有做任何互聯網維度轉化,分析維度仍然是關注行業內互聯網產品的市場滲透率的表現,確定行業的集中程度和分布格局。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思路如下:
目前人工智能服務分成三個階段(注1):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與認知
智能。計算智能處于基礎運算,幫助人類存儲和快速處理海量數據;感知智能表現在機器能看懂、聽懂,幫助人類高效完成聽、看的相關工作;認知智能則讓機器像人一樣主動思考,能夠全面輔助甚至替代人類工作。從智能應用的發展角度看,感知智能目前處于試點階段,是人工智能服務主要切入點。
圖1:人工智能分類來自于艾瑞咨詢《 2015 年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研究報告》
二、智能功能市場使用現狀對智能生活行業服務的使用現狀進行調查發現智能功能的市場覆蓋可劃分為三個階梯,同時我們認為這三個階梯也代表了智能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梯包含查詢、通信、聊天,這一階梯以圖像識別與語音識別技術為主要依托;第二階梯包含交通指引、娛樂影音、提醒;第三階梯包含知識教育、旅行推薦、生活服務推薦。對于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涉及私人助理部分如交通指引、提醒、生活服務推薦等的使用率相對偏低,是人工智能服務發展的機會點。
圖2:阿里巴巴客戶體驗驅動及創新中心-UX《智能生活服務行業研究》
從數據上看,現有產品的智能功能在整體滿意度上偏低,智能服務的體驗在擬人化和準確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圖3:阿里巴巴客戶體驗驅動及創新中心-UX《智能生活服務行業研究》
第三部分 行業分析本次研究的核心是關于人工智能服務的行業研究,我們針對用戶生活中的不同行業先進行「智能過篩」(即利用桌面研究結果進行定性的分析,來判斷行業在感知智能技術的可行性),過篩的維度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智能技術發展成熟度
大數據應用
「智能過篩」的行業舉例說明:
依照上述的分析,梳理了 7 個行業中的應用,同時對每個行業的應用做了細分研究。
圖4:阿里巴巴客戶體驗驅動及創新中心-UX《智能生活服務行業研究》
針對各個行業的應用,我們從市場滲透率、繼續使用意愿、用戶份額、使用頻率、用戶滿意度上進行了橫向對比,現使用「旅行」和「視頻」兩個行業進行舉例說明:
視頻
旅行
針對每個行業的數據表現,我們對有發展潛力的行業逐一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做行業內部競爭分析,如下以旅行行業為例進行舉例說明,其他行業不做詳細展開:
本次研究在波特五力模型的利用上,結合互聯網的屬性做五力維度的拆解和分析,將傳統行業研究方法轉化為適用于新興領域的研究工具,為波特五力模型注入帶有互聯網屬性的體驗維度。這是此次在研究方法上的較大突破。另外,此模型依然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和改善的空間:
通過整個的研究過程的深挖,利用市場數據的多維度分析,清晰的了解了各個行業的發展態勢和智能領域的發展現狀:
數據來源:注1 – 人工智能分類來自于艾瑞咨詢《 2015 年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研究報告》
作者: 房佳,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