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基本框架很簡單,所有跟錢有關的行為都歸于財富管理的范疇。財富管理要強調兩點:
第一,財富管理一定是長期的。今天給你一百萬,一個月以后賺110萬,這不叫理財,這叫投機或者叫投資。
第二,每個人都要去規劃設計退休后的收入問題,到時候收入肯定會下降,支出在上升,這時候如何去平衡,就是財富管理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養老、教育、退休、遺產、稅務、房產,包括特殊事項比如離婚財產劃分,都是財富管理的核心內容。甚至有客戶就想,我如何能把錢更多留給小三,這也屬于財富管理的內容。
目前,對任何家庭來講財富管理最核心的是投資和保險,在國外稅務籌劃很重要,也是理財顧問核心價值體現,但在國內能籌劃的空間有限,在外國人看來,中國對于金融資產投資的征稅簡直就是“稅務天堂”,當然未來可能會很重要。
財富管理要應對收支不平衡的問題,財富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確保一生都收支平衡。
把收入和支出畫成兩條曲線,一般人工作之前沒有收入,支出遠大于收入;工作一段時間后開始有收入,前期支出一定大于收入;又過了一段時期,收入在慢慢上漲,開始大于支出,產生盈余;退休以后,又是支出大于收入。
財富管理要平衡你一生的支出與收入,去處理收支不平衡的缺口,這是財富管理的根本。
最完美的規劃是,在活著的時候始終有錢花,且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在死亡的時候,正好能把錢花完或者傳承給自己的子女。
中國老百姓為什么高儲蓄,不敢花錢?三大原因,教育、房產、養老,醫療問題還沒有被包括在內。多數人現在連房產、教育都還沒有考慮完,還沒有考慮到退休。
很多人指望退休后國家養老,但最近一些社保的數據已經透露,不能指望國家養老退休。因為我們下一代養老的基數比我們現在基數還要大。這個制度設計就是這樣,現收現付,空賬運轉。所以如果想過比較好的生活,養老一定要靠自己。
財富管理包含財富增值、財富保全、財富傳承,是財富管理三個部分。
人生的財富管理金字塔。塔基是保險,把保障做好了以后,中間是我們的目標訴求,包括對房產、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目標,用這個來測算我們需要有多高的儲蓄、多高的回報,最終通過投資規劃來實現金字塔的塔尖財富自由。
財富管理的一大原因就是解決過去和未來的財務資源的分配的問題。比如要完成一個退休規劃,發現錢不夠,有缺口怎么解決?第一步開源,增加收入;第二步節流,控制當前的支出;第三步降低退休目標;第四步延遲退休。這四個環節,理財師要幫助客戶去理解,可以從這幾方面下手,最后由客戶自己做出決定。
第一、財富積累 有財可理
只有有財可理,個人家庭理財規劃才有其實際作用,連可理的財都沒有,還有什么可規劃的呢?積累財富的過程,說起來是很簡單的,那就是“開源節流”。要做到這點,一方面要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記賬的好習慣,知道錢去了哪里,哪些錢可以節省。此外,也可以采取強制儲蓄的手段,并能夠保證家庭凈資產每年增長。
第二、 財富保障 保障財富源泉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創造財富的源泉,也就是家里經濟的頂梁柱。他們對家庭財富的積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頂梁柱出現問題會對家庭財富的積累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了財富源泉,還因為這可能帶來不小的財富支出。所以,在個人家庭理財規劃中要對這樣的人實施重點保護,保護好了他們,就等于財富有了保障。這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來實現保障財富,因為保險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當意外、災害發生時,可以為被保險人提供財務補償。
第三、 財富投資 著眼未來
每一份個人家庭理財規劃必須要面臨著未來資金的問題,比如孩子的教育費用,比如自己退休后的養老費用,再比如現在非常普遍的啃老買房費用等,這么多的費用,只靠工資來源的財富積累是無法供給的,這就要求個人家庭理財規劃中必須要有財富增值保值的投資部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選擇股票、基金、實業投資等風險高收益高以及國債、銀行理財等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品種來幫助客戶搭建投資架構,實現財富增值和保值。
第四、 財富分配 避免糾紛
財富分配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財產的繼承,在父母向子女進行財產轉移時,做好稅務及遺囑遺產規劃是非常必要的。根據法院提供的材料我們可以得知,近70%的遺產繼承糾紛是由于被繼承人生前未立遺囑或未制定遺產計劃引起的。所以,財富分配在個人家庭理財規劃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雖然這種財富分配聽上去不太吉利,但是為了避免類似的紛爭,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財富分配必不可少。
來源:綜合整理自網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并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