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第一章!
一、批判性思考的10個問題:
《學會提問》是美國經濟學家尼爾-布朗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博士斯圖爾特·基利合作的關于批判性思考的一本經典書籍。
我個人是一個缺乏批判性思維的人,我深知缺乏批判性思考,很難有獨立見解,會陷入人云亦云陷阱境地。所以,我打算利用《學會提問》為藍本來進行個人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因為,這本書的操作性非常強。
在這里,我先將《學會提問》這本書的大致框架進行總結精煉,以便開展后續的批判性思維訓練。
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方法總結,《學會提問》是一本實用性的書籍,作者認為對于接受任何的信息,要以淘金式思維來處理,而不是海綿式思維全盤接受,為此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提出好的問題。這里的10個問題是:
(1)論題和結論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
(4)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
(5)推理過程有沒有謬誤
(6)證據的效力如何
(7)有沒有替代性的原因
(8)數據有沒有欺騙性
(9)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10)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結論
為了幫助自己訓練批判性思維的心理表征,我這里用提字記憶法把這十個問題概括總結了兩句話,方便記憶——論理詞假推,證因數信結。如果你把這兩句10個字重復幾遍,每天固定用3-5分鐘念叨幾遍。一周之后,你就比較容易記住這十個問題了。
關于提字記憶法,我自己使用多年,雖未形成系統化的解釋,但是有一些經驗,以后會介紹。這里只是簡單的說幾句。如果你想使用一個理論,必須先記住它,而我們記住兩句押韻的話,比記住一段文字要容易得多。
二、批判性思考的三個方面:
要訓練批判性思維,首先要關注批判性思維的三個方面(意能愿):
(1)有一套互相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
(3)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意愿;
三、批判性思維的用途:
當我們具備良好的批判性思維之后,就可以隨時應用在各個方面:
(1)客觀評價圖書、雜志、網站上讀到的文章或論述,不盲從盲信;
(2)評判一場講座或演說的水平高低;
(3)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論證;
(4)通讀指定文章后撰寫有理有據的論文;
(5)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或者產品研討會)。
四、兩種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有兩種: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擁有前者的人,往往傾向于捍衛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而擁有后者的人,往往傾向于以中肯的立場和態度來評估所有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前者思想封閉,后者思想開放。作為一個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應該是后者。
五、批判性思維應具有的價值觀:
在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時,往往涉及價值觀的問題。我們常見的做法只愿聽哪些價值觀取向和我們相似的人的觀點,黨同而伐異。我們必須要和這種傾向做斗爭。
而且,作為一個批判性思考問題的人,你的主要目標是尋求更好的結論,尋找更好的看法,做出更好的決定。因此,要學習一些優秀的人的價值觀:
(1)自主性;
(2)好奇心:要想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維來立身處世,你需要兼聽博觀。你要對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斷提問。
(3)謙恭有禮:謙恭的意識,讓我們能避免批判性思維最為常見的一大障礙,就是相信凡是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都是立場偏狹的,而自己則立場公允。
(4)以理服人這逢之必敬。一旦你發現說理透徹、論據可靠的人,一定要毫無偏狹的信賴其觀點,直到更加透徹明晰的論證出現為止。
六、批判性思考不能感情用事:
在批判性思考時,應該用理智思考,而不能感情用事。對于一個論題過于感情投入的最大危險,就是你可能考慮不到其他立場潛在的正當理由,這些理由其實非常充分,只要你愿意聽一聽,足以改變你對這個論題的看法。接受還是拒絕一個立場,感情上的依戀絕不應該成為最重要的基礎。
七、使用批判性思維與別人交流,應該注意什么: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社交活動,當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和結論不斷質疑時,我們還的考慮他們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重要的是,當你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時候,一定要讓別人明白你好學上進,要讓他們明白你的本意是好的。你可以用如下的策略讓談話繼續下去而不至于中斷。
(1)盡力闡明你的對別人言論的理解,不妨問一問:我好像聽你說過這個。
(2)問一下別人,有沒有證據能讓他改變它的觀點。
(3)提議暫停一段時間,你們可以盡量找到支撐自己結論的最佳證據。
(4)問一問別人,為什么他認為認為你據以形成結論的那些證據顯得不堪一擊。
(5)盡量彌合分歧。
(6)尋找一些共同的價值觀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結論,以此為基礎,找出對話中分歧產生的原點。
(7)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提醒自己是來虛心學習的,不是來舌戰群英的。
(8)確保你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都表現出謙恭的樣子,而不是擺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