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肯定是需要團隊的,一個人做不了多少,好的團隊也可以把很一般的項目做起來。創業團隊一般有幾種形成的方式,第一種,自己的朋友、同學或同事,有足夠的信任基礎和了解,有一致的意向一起合作,這種團隊一般發展的比較快,當然前提是有能力。第二種,通過招聘員工形成自己的團隊,這種團隊的形成周期一般比較長,因為需要一個彼此了解和信任的過程。通過招聘組建的只是員工,大多數都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所以形成團隊的磨合期比較長。但是,大部分的創業團隊還是需要通過招聘逐步建立起來自己的團隊。那么對于初期創業者來說,招聘工作肯定比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來的更加謹慎的多。
一般,企業招聘的渠道會考慮社招和校招,招聘面廣,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但卻不適合初期創業者,一來成本較高,二來磨合期長,質量上很難得到保證。這時候很多創業者會選擇自己去當獵頭,從周圍的人,同學,朋友,和接觸過的公司員工開始。不難理解,通過這方面渠道招聘,欠人情債是難免的,這種“陷阱”還是要看清楚。
別以為人人都想創業.在招人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很聰明的人,也遇到過很多獨特的人,但到了最后一刻,他們會猶豫,把創業視為機會者,會自己鼓勵自己,但問題是太多的人實際上都只看到了創業風險的一面,選擇時會傾向于規避風險。即使是有能力的心有夢想者,也會有很多的實際情況,有人無法加班;有人私事太多......所以,作為創業者請時刻記得,并不是人人都想當創業者。
那么說了這么多,到底什么樣的人適合加入初期團隊?
首先,既然是一個團隊,那么在創業項目的認可上首先應該是一致的。簡單來說,先看看這個人是否對你的項目有興趣,這是基礎。其次考慮性格是否跟自己跟他人合得來,人是否靠譜,是否有責任心,是否單身,能否加班甚至熬夜等。
再次,最重要的技術不一定要精,但要求一定是必須多面手,能夠完成各方面項目需求。比如程序員,創業階段程序寫得爛沒有問題,能夠把項目功能實現就可以了,工作效率要高,創業拼的就是時間。最后,一定要有對項目的想法,這點很重要,做為項目領導者的你就算對自己項目研究得很深很透,還是無法面面俱到的因此團隊成員需要有對項目的自我見解。
條件已經出來了,滿足條件的人怎么找?
1、不要從所謂的招聘網站招,那些人是不靠譜的,基本只是想找份工作混飯過日子而已;
2、盡量從專業的網站里找人才,例如開發就去51js,blueidea之類的尋找,不推薦QQ群、微信群,原因是真正做事的人不會整天在群里活躍的;
除了專業的網站,還可以去微博里找,當然,這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和觀察的。可以試試twitter。為什么推薦twitter呢?上twitter目前來說還是需要成本,可信度高。可以查看他們平時發的推特(tweet),看他們關注(follow)的人(順便可以延伸獲取到更多的不認識但蠻有實力或者潛力的人),如果有博客(blog)的,你還可以慢慢查看,一個人的大概情況你就可以獲取到了,這些是比一紙簡歷還要來得真實啊。
怎么樣勸服加入?
1、“創業團隊里的每人都有股份,將來拿到投資了,大家就情況好點了,而且大家肯定是將來公司里的元老級人物。。。” 類似這樣子的話在早期還可以,但過久了特別是項目毫無進展了確實是很會打擊團隊成員的,所以最簡單的方法:雖然是創業團隊,但薪酬方面還是得跟對應職位的主流薪酬保持一致,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穩定其心莫過于給最好的薪酬。
創業初期確實會很辛苦,錢也會花得很快,但好點的工作環境還是要的,畢竟是大家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當然,也別太華麗,買些宜家的產品回來布置下就覺得蠻不錯了,不錯的創業環境也是能夠吸引人來加入的。
2、創業者帶領者是否靠譜,也就是你自己給他人印象是否靠譜,主要體現在:是否互聯網重度使用者,對自己項目的理解是否有夠深入,是否了解對方職位的工作職責,為人是否容易相處樂觀,遇到困難是否敢于帶頭去解決,是否接觸過VC,溝通能力等。
另外一些是,早期團隊不宜太復雜,無論是團隊人數上或者彼此關系上,人數上建議是三個人就可以了,這也是前面要求每個人是多面手的原因,工作和溝通效率最快。團隊人數最多不應該超過7個人。當然,以上只是自身的一些看法和見解,并不一定都適合所有的,每個初創團隊應當結合自身的條件做變動和規劃,希望每位創業者都能組建自身最合適的創業團隊。